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象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也可能是差不多得了

2023-08-29 0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普通人的一生,念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有小孩,仿佛是一个由重要节点组成起来的链条。在这条链条上,寻找共度一生的伴侣,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往往认为“对的那个人”是经过深思熟虑、谨慎挑选出来的(毕竟是人生大事),然而实际上并不是。

你对待爱情没有想象中那么挑剔,即便觉得TA有一些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也会灵活地调整标准,让对方成为“对的那个人”,然后迅速推进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有缺点?没事,先入网再说|Giphy

严格挑选?不,广撒网

人们往往把谈恋爱当成一个严格筛查合格人选的流程。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75%的美国人觉得找一个合适的约会对象变得更难了。不仅如此,年轻人也不着急立即安定下来,他们觉得结婚前要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彼此。

然而,心理学家可不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找对象更加谨慎了。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萨曼莎·乔尔(Samantha Joel)和杰夫·麦克唐纳(Geoff MacDonald)发现,人们在挑选伴侣时并不如他们想象中挑剔,他们以为自己会很干脆地拒绝不适合的约会对象,但在实验中,人们高估了自己拒绝的可能性——即便不合适,他们也愿意约会试试。

在这项实验里,单身的本科学生被分到了另外一些单身学生的约会资料,在选择了他们喜欢的约会对象并得知对方也愿意和他们约会后,他们又收到了一个新信息,表明对方可能并不是合适的约会对象——比如本人照片看起来并没那么好看,有和自己冲突的个人背景特征(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

研究者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是假设参与者陷入了这种两难境地,让参与者选择是否拒绝约会;另一组是在真实情况下让参与者进退两难,再去选择是否拒绝。

在假设情况里,有84%的学生说会拒绝照骗,但真实情况发生的那组里,只有63%的人会拒绝。如果是背景冲突的话(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在假设情况里有54%的参与者会拒绝,而在真实情况里,只有26%拒绝了。

感觉对方不是理想伴侣,但也可以调整标准,约会试试|Giphy

所以当人们以为自己很挑剔的时候,面对具体的个人,即便TA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他们还是很容易调整自己的标准——人们愿意与更大范围内有可能成为伴侣的人约会。

更爱推进关系,而不是结束关系

乔尔和麦克唐纳还发现,除了人们对约会对象没那么挑剔以外,他们更倾向于推进恋爱关系,而不是结束它。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人们在关系初期意识到对方不是合适的伴侣就应该分开,不必再浪费时间,但人们在早期的约会中很难保持辨别力,对恋人的依恋和情感、金钱投入比研究人员以前认为的要快得多。这些投入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导致后期很难退出。

迅速的依恋

当人们选中对象开始谈恋爱后,他们很快会对伴侣产生依恋,即便对方不是理想伴侣。这种依恋程度跟这段关系的长短没有很大关系,进入关系后就会很快产生。

在恋情初期,就可能会对伴侣产生强烈的依恋|Giphy

在一项针对成年人恋爱关系(平均长达16.31个月)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对伴侣的依恋在一年内增加了,相反,许多参与者在恋情初期就已经对他们的伴侣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果,研究者发现关系长达两年的和少于3个月的关系,依恋强度并没有多大差异,大家都已经非常依恋对方,会向伴侣索取亲近感,甚至把对方当作可以永久依赖的安全基地。

很快加深关系

除了情感投入外,人们还会很快做出让关系更深入的举措,比如融入彼此的社交网络、同居甚至结婚。

最受研究者关注的就是同居,这常常被认为是结婚的前兆。在一项以122名与伴侣同居的人为样本的研究中,36%的人会在开始关系后的6个月内搬进来。参与者认为,同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彼此身上,也更方便、经济。

不合适就分开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上,随着迅速的依恋和各种投入,关系一路发展,人们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才意识到这种关系可能并不适合他们。

但结束关系,是出了名的难。

同居、结婚、生娃,一对伴侣不断加大投资,彼此联系紧密,结束关系变得并不容易|Giphy

即便在关系里存在虐待,结束关系也比想象中的难。在一项研究里,100名妇女在到达家庭暴力庇护所时接受采访,其中大多数妇女都曾被伴侣殴打,但65%的人在随后的12个月里又重新回到了伴侣身边,原因有很多,比如投入了太多——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或者是没有好的选择——生活没有前景也没有合适的新对象。

为什么人们会更愿意发展关系,甚至继续推进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也不愿意立即脱身?

乔尔和麦克唐纳认为这是进步偏见(Progression bias)在起作用,人们在对待一段关系时更倾向于推进关系,而不是结束关系。有很多概念也可以来解释进步偏见,比如沉没成本,买房、结婚、生孩子,人们已经投入太多,和伴侣的关系太过紧密,难以分割;或者是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维持目前状态就好,结束关系反而会让自己痛苦,研究证明,感情依附的时间越长,结束关系时就越痛苦。

维持目前的现状甚至好过结束关系带来的痛苦,这也是一种内在偏好|Giphy

进步偏见的背后可能是进化和文化规范的力量。

在几百万年前,过于挑剔可能会让祖先无法找到伴侣,而从进化上来说,和一个伴侣长期在一起是有利的——这意味着他们的后代会有两个人一起扶持长大,增加了后代的生存机会。

即使在现代社会,长期的浪漫关系所带来的优势已经不像在史前时代一样明显和关键,但这种选择压力仍会对我们的现代行为产生影响。

另外也有文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人们普遍将婚姻视为最重要的一种亲密关系,结婚被认为是一种个人成熟的标志。结了婚就表明人已经安定下来,催婚的人并不关心你和谁在一起,开不开心,关系的质量如何,只要你进入婚姻,你就可以免受“不成熟”的评判。

了解进步偏见,定期评估关系

因为社会压力也好,祖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也好,匆匆进入一段关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当不了解进步偏见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误入歧途,一直和不匹配的人呆在一起,而那段关系是他们应该离开的关系。人们需要承认这种偏见,如果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里,要说服自己不要再投入更多金钱和感情,抑制自己想要再把关系往前推一把的冲动——仿佛只要过了这个点,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另一方面,进步偏见可以帮助我们打破灵魂伴侣的神话。灵魂伴侣可能不是通过许多苛刻的标准筛选出来的。在广泛的潜在伴侣里挑,经过磨合后说不定就会产生所谓的灵魂伴侣。让自己相信你现在约会的人实际上是你的灵魂伴侣其实并不难,你可能会忽略对方的一些缺点。一些没有抱太大希望开始的恋情,也有可能走到最后。

定期评估关系,检视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认识进步偏见对自己的影响|Giphy

不管你在爱情里是否挑剔,最重要的还是定期评估目前这段关系。评估关系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人们对关系本身各个方面的感受,如果这段关系并没有给你带来好的感受,你可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去对抗一下进步偏见——克制自己将关系推进的冲动,不要成为推进关系的受害者。

参考文献

[1]Nearly Half of U.S. Adults Say Dating Has Gotten Harder for Most People in the Last 10 Years 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20/08/20/nearly-half-of-u-s-adults-say-dating-has-gotten-harder-for-most-people-in-the-last-10-years/

[2]Put a Ring on It? Millennial Couples Are in No Hurry https://www.nytimes.com/2018/05/29/well/mind/millennials-love-marriage-sex-relationships-dating.html

[3]Joel, S., & MacDonald, G. (2021). We’re Not That Choosy: Emerging Evidence of a Progression Bia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5(4), 317-343.

[4]Joel, S., Teper, R., & MacDonald, G. (2014). People overestimate their willingness to reject potential romantic partners by overlooking their concern for other peopl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12), 2233-2240.

[5]LeRoy, A. S., Knee, C. R., Derrick, J. L., & Fagundes, C. P. (2019). Implications for reward processing in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loss: Impacts on attachment hierarchy reorgan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3(4), 391-405.

[6]Why people aren't as picky in love as they think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20124-why-people-arent-as-picky-in-love-as-they-think

[7] Rusbult, C. E., & Martz, J. M. (1995). Remaining in an Abusive Relationship: An Investment Model Analysis of Nonvoluntary Depend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1(6), 558–571.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95216002

作者:此木

编辑:小毛巾、游识猷

一个AI

人类的择偶标准不断在“我的要求很高”和“我的要求很低”之间徘徊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