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破除唯学历、唯论文,上海职称制度改革还有这些亮点
8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近期,上海市出台新闻、出版、高等学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图书资料、会计、统计、审计、公共法律服务、档案、社会科学研究等11个职称系列评审办法。至此,上海已累计出台25个职称系列改革办法,完成全系列职称评审标准修订的改革任务。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亮点颇多,除了政策体系的健全之外,在评价标准方面调整了诸多限制性条件,不再以学历、资历、论文、奖项等进行一刀切。此外,评价机制更为灵活,人才发展通道更加广泛,自由职业者也被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上海市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时间线。上海市人社局 供图
破除“唯学历资历”“唯论文”“唯奖项”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本轮改革“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人才评价体系将以创新价值、能力、业绩为导向。
在破除“唯学历、资历”方面,本轮改革在职称全部系列都为有真才实学、业绩突出的人才设置了“绿色通道”,可通过同行专家推荐突破学历、资历规定进行申报;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国际领先重大原创性成果,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并取得突破的青年科技人才,还可不受原职称等级、学历、任职资历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
在破除“唯论文”方面,合理设置论文评价权重。例如,在文物博物、图书资料、新闻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逐步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代表性新闻作品、决策咨询报告、展览展示活动方案均可作为评价依据。
在破除“唯奖项”方面,不把奖项作为申报的限制性条件,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奖项可作为加分项,推行代表作制度,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实际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等情况均可作为职称申报的重要内容。
根据不同行业、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律,上海分类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彻底改变职称评审标准“一刀切”的问题。例如,高校教师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型等制定不同标准;档案系列分为“工匠型”和“学术型”两类分别设置评价要素。
为特殊人才设立特殊评价机制
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聚焦重点产业“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对上海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业绩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可比照同类人员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约500人通过“直通车”取得高级职称,其中海外回国人才约占20%,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经济管理等重点领域。
优化“绿色通道”。业绩突出、成果显著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可突破学历、任职资历要求,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
设立职业贯通“立交桥”。畅通本市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同时,为具有绝招、绝技、绝活,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专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设立直接申报的通道。
探索特殊人才评价“举荐制”。“以才荐才”,探索顶尖技术团队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与现行职称评审相衔接,由战略科学家、高峰人才、关键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推荐其核心团队中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成员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拓宽人才发展通道,自由职业者纳入评审范围
纵向突破职称层级设置。此前,中小学教师、工程、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艺美术等13个系列未设置正高级职称。本轮改革将以上系列全部设置到正高级。
横向拓展职称覆盖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立新评审专业。五年来,先后增设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21个新专业。
打破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进一步畅通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申报渠道。重点优化非公领域人才职称评审,例如,将网络文学、艺术、工艺美术、文物博物、翻译等自由职业者纳入评审范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