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认栽!反华意媒被狠狠打脸

2023-08-25 10: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在意大利《蚁报》指责中国媒体虚构“尤西比奥”造假6天后,意大利当地媒体《罗马灯塔》刊发了一篇以“尤西比奥”署名的评论文章,讨论瓦格纳事件对俄罗斯的后续影响,这个尤西比奥就是为本报投稿的意大利学者,这再次证明尤西比奥的存在和《环球时报》刊登其文章的真实性。

8月初,《环球时报》英文版刊发署名为尤西比奥的意大利学者的文章《“去风险”导致意大利贸易政策前后不一》。图为文章网络版截图。

当8月初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因为发表题为《“去风险”导致意大利贸易政策前后不一》的文章而受到意大利和其他西方国家部分媒体的恶意攻击和污蔑后,这名意大利学者感到很困惑:在西方媒体上,笔名或匿名本不应成为问题。如果在网络上搜索“匿名或匿名消息来源+《纽约时报》或路透社”,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西方报纸都经常依赖匿名消息来源。但为什么中国媒体使用笔名或匿名就成了问题?《环球时报》犀利回击外媒搞双重标准、抹黑中国媒体制造“虚拟人物”和“假新闻”后,攻击中国媒体的意大利媒体“举出白旗”。这让这位意大利学者感到非常振奋。他表示:“如果以后能再写出符合《环球时报》标准的分析文章并发表,我会非常荣幸。”但他补充道,如果需要说一些有“争议”的观点,他还是会继续使用尤西比奥的笔名。

要求“匿名”的投稿

8月7日,一名意大利学者给本报投了一篇关于意大利有意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他在文中表达了与意大利一些执政精英不同的观点,指出西方国家炒作“去风险”不会影响中国的贸易规模和商业联系,只会将自身扼杀在“绝妙的孤立”之中。他呼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亲身感受中国作为大国的合作态度,认为意对华政策不应在听取中方意见之前就被预设好。

考虑到意国内舆论环境,这名学者坚持以匿名形式发表文章。他深知在当前西方舆论氛围下,要对意退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件事说出真话可能会面临极大风险。出于对作者的尊重和保护,本报最终同意其署笔名“尤西比奥”发表文章。

然而,这篇文章发表后遭到意大利和其他西方国家部分媒体的恶意攻击。意大利《蚁报》8月9日刊文炒作,称该文作者“查无此人”,以此质疑文章及观点的真实性。法广也发表了题为《意大利媒体质疑中国官媒用假人假新闻批罗马退出“一带一路”》的文章,有意放大一些意媒对本报的恶意攻击和造谣。

《蚁报》以及其他西方媒体对这篇文章的恶意猜测和诽谤证明了意大利学者最初担心有风险的合理性和西方舆论环境目前的恶化。8月15日,《环球时报》以此为切入点,刊发锐评文章《一个笔名,为何让一些西媒应激了?》。文章引用了这位意大利作者自述的选择匿名的原因:“鉴于亚历山德罗·奥尔西尼教授和前大使埃琳娜·巴西尔最近因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表达了与意大利政治精英不同的理解和捍卫国家利益的观点而遭受恐吓和诽谤,我宁愿保持匿名,并将在适当时候向意大利媒体表达我的真实性。”

本报锐评文章同时指出,正是因为对意大利媒体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该作者才提出使用笔名的要求,当前出现的这些抹黑炒作,也证明作者的顾虑是有其道理的。而本报的编辑操作完全符合行业惯例,无可指摘。这场意大利作者“匿名事件”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对华攻击抹黑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已经歇斯底里、走火入魔,成为压制真相和理性声音的帮凶。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聂书江对本报的做法表示认同,他认为,学者们在媒体上不愿意用自己的真名,选择笔名或者匿名发表文章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他反问道:“大家都知道马克·吐温,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本名Samuel Clemens?被称为‘遏制政策创始人’的乔治·凯南在美国权威刊物发表署名为‘X’的文章,不是也可以吗?埃莱娜·费兰特——目前意大利最受欢迎也最神秘的作家,其真实身份至今是谜,为什么意大利媒体从来不质疑?”聂书江强调,西方媒体可以使用匿名而中国媒体使用就是造谣,这是一种虚伪的、不公平的双标。他同时认为《环球时报》的回应是及时、正面、积极的做法,能以正视听、引导国际舆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也认为,西方媒体经常使用“消息人士”或“某位专家”等用法,它们对《环球时报》的抹黑和攻击,实际表明西方的政治舆论或者媒体在看待中国媒体时缺乏平等的和基本的尊重心态,总是以一种自己高高在上的、可以胡作非为的逻辑来看待中方的做法,这是不健康的。他同时强调,“西方在试图利用媒体正常的匿名处理方式来妖魔化中方媒体的公信力。”

被压制的真相和理性

本报锐评文章迅速引起意大利舆论的反响。因在俄罗斯问题上直抒己见而受到攻击的亚历山德罗·奥尔西尼教授发表长文,感叹《环球时报》所提到的意大利令人生畏的舆论氛围确实存在。他认为,与意大利媒体相比,《环球时报》更自由、更严肃。他很高兴自己被作为维护意大利国家利益的例子在《环球时报》的文章中被提及。同时,奥尔西尼在长文中附加上本报文章的报道链接,希望引起全球更多网民的关注。

锐评文章有关“意大利舆论压制真相和理性声音”的观点也受到意网民的支持。有网民表示:“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包括外国记者,只有我们在真相面前噤声……想说也不能说,很明显,他们在监视我们。这是民主还是什么?”还有网民认为:“来自中国的批评正中要害。”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认为,意大利学者匿名在中国媒体刊文批评意大利政府拟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做法令其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故事——《皇帝的新装》。“这位意大利学者只是希望以匿名的方式喊出‘皇帝其实是在裸奔’。”他认为,意大利想退出“一带一路”倡议这种所谓“去风险”的做法完全是违背自身利益的。与中国合作,意大利能得到的利益是明摆着的,但现在却不允许别人说出这个真相。

尤西比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需要注意的是,我的文章受攻击并不是因为使用了笔名,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这篇文章给主导意大利政治和社会的亲美派以及美国人带来压力,他们想不惜代价破坏意中经济合作。”

李海东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国内舆论环境恶化,导致有识之士不敢公开呼吁理性的对华关系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西方舆论现在存在一种“猎巫心态”,西方媒体中间有一种非常强的“逢中必反”氛围,也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这让那些想表达客观、理性观点的人处在一个极其不利的位置,难以或不敢公开表达。相反,那些妖魔化中方的信息却四处扩散。

意媒体承认“确有其人”

在意大利《蚁报》指责中国媒体虚构“尤西比奥”造假6天后,意大利当地媒体《罗马灯塔》刊发了一篇以“尤西比奥”署名的评论文章,讨论瓦格纳事件对俄罗斯的后续影响,这个尤西比奥就是为本报投稿的意大利学者,这再次证明尤西比奥的存在和《环球时报》刊登其文章的真实性。8月17日,意媒“L’Antidiplomatico”也刊发了尤西比奥本人对于使用笔名引发《蚁报》对《环球时报》攻击事件的回应。他强调:“面对一篇与主流立场不同的文章,我们不应该过多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身份,而是应该首先关注其观点。将作者与‘宣传’挂钩,这本身就是一种恐吓和潜在的暴力行为,违反了言论自由和辩论自由的原则。”

面对《环球时报》和作者的回应,以及网络舆情,《蚁报》不得不有所回应,承认相关匿名作者“确有其人”。但该报仍试图对本报公信力发起攻击,并以“《环球时报》没有添加一行文字提醒读者文章作者是笔名及其背后的原因”为由为自己辩护。

对此,尤西比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认识的多位专栏作者和记者都经常以笔名方式在意媒刊发文章,有时会说明是笔名,有时也不会,因此,《蚁报》的狡辩是为了通过质疑中国媒体为自己的错误推脱责任而已。他同时认为,《蚁报》基本上举起了“白旗”,“承认了尤西比奥的存在,以及他是一个意大利的欧盟政策分析师”。

回顾整个“匿名事件”风波,尤西比奥表示,对他来说,这是一次非常积极的经历,因为这次事件引发人们对意大利舆论氛围的讨论,也让更多意大利读者反思是否应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问题。同时,他认为《环球时报》有权使用笔名和匿名,就像西方国家的报纸一样,这一点已得到证明。谈及未来是否愿意以真面目出现在中国或者意大利媒体上,尤西比奥表达了自己对使用笔名的坚持:“我不希望我的脸出现在意大利的主要报纸上,成为某种‘公敌’或‘宣传代言人’。我也不希望我的行为在议会中被视为一种国家问题而受到质疑。我认为意大利的公共辩论是不自由的,我宁愿使用笔名。”

接受本报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整个事件损害的是意大利媒体的公信力,把它们的双标及对中国媒体的偏见暴露得一览无余,同时也让人更看清了西方社会存在的某种迫害机制。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原标题:《认栽!反华意媒被狠狠打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