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斯文不灭”,上海图书馆新展宋代摩崖石刻拓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3-08-25 17:1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近日上新,以行旅为题,从山川地理的人文视域出发,开启新展“斯文不灭——宋代摩崖石刻里的文字风景”。展览以江南地区的摩崖石刻群为核心,精选了40余件宋代榜书、题名、诗歌以及石刻群中其他代表性的文字遗迹,分为“虎丘云泉”、“焦山浮玉”、“栖霞境界”、“飞来灵鹫”与“南明洞天”五个部分,展现湖光山色里的翰墨风景。

展览现场 

“山水从金石中见,金石自山水中来”,摩崖石刻是古人以天然的山体、崖壁为书写材料,就其山而凿之,用以叙功记事、题名记游的独特书写形式。自先秦古人选石留题,摩崖肇始,到三国两晋时期,各地出现大量的佛教类摩崖,唐代之后,文人出游赏玩,留下大量题刻,现存的摩崖题记则以宋代为最。此次展览以碑帖拓片为媒介,打破山川地理与时光岁月的阻隔,呈现江苏吴中第一胜景虎丘、镇江的江心山屿焦山、南京栖霞山,浙江杭州飞来峰、丽水南明山这五处江南地区极具特色与代表性的山川名迹的文字遗迹。

展览现场

展览以两宋书家、名人的笔墨遗迹为主展品,同时结合不同年代的代表性文字遗迹,勾勒各江南摩崖石刻群的历史面貌,回望该地山水地理的整体人文历史。有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留于虎丘剑池的“风壑云泉”与应邀题写的“南明山”大字,构思奇巧,大气磅礴;《南宋陆游等踏雪观瘗鹤铭题刻》是稀见的陆游楷书,字出颜书,雄伟厚重。展品亦囊括了自六朝至民国的名人刻石墨迹,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剑池”大字结笔浓秀、藏秀于朴;徐铉、徐锴的千佛岩题名有古人螺篆之法;葛洪“灵崇”二字飘若游云、超然神趣。更有唐高宗、沈括、杨继盛、陶澍、康有为等人的碑帖墨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北宋赵襄千佛岩题名附明重修石佛记碑

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介绍,此次展览延续了上一期展览“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的行旅主题,聚焦对摩崖石刻的专题阐释。“游目骋怀”主要是以上图馆藏宋四家的碑帖为基础,呈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北宋名人的行旅作品,本期“斯文不灭”则聚焦宋代江南地区摩崖石刻群中的笔墨遗迹,从姑苏胜景虎丘,南京栖霞山到杭州飞来峰、丽水南明山……

展览现场

“应该说碑帖和石刻对普通读者而言还是略显艰深,与读者间有一定的距离感,我们以观众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地为切入,拉近观众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距离,引起他们的阅读和观赏兴趣。”王晨敏说。

展览现场

炎炎夏日徜徉于展厅,仿佛于纸上悠游江南名川胜迹,带来丝丝清凉。步入展厅,正对的展墙上,“风壑云泉”“虎丘”“剑池”“释迦文佛”几个榜书显得大气磅礴。展出的诸多榜书作品可谓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最早指题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随着社会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发展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把招牌等上的大型字,通称“榜书”。

展览现场 剑池榜书

“虎丘云泉”取自吴中第一胜景虎丘。虎丘坐落于苏州西山之余脉,吴王阖闾即葬于此。展出的“剑池榜书”传唐颜真卿书。又传为北宋蔡襄书。在千人石北壁,二仙亭西侧,有“虎丘剑池”摩崖石刻,四字分刻二石,每石各刻二字。也有说“剑池”二字为古刻,“虎丘”二字为明代补刻。故在民间有“真剑池,假虎丘”之说。此件展品为其中的“剑池”二字。

据传,虎丘摩崖西侧,便是著名的“剑池”所在,一泓池水,终年不干涸。据方志记载:“吴王阖闾葬其下,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焉,故以剑命池”。

现场展出的“浮玉榜书”

“焦山浮玉” 取自江苏镇江的江心山屿焦山。此地为东汉焦光隐居之所,故山以人名。又因其宛若碧玉浮江,遂有“浮玉山”的雅名。展出的“浮玉榜书”为南宋赵孟奎书。赵孟奎,字文耀,号春谷。南宋时官秘阁修撰。“浮玉”榜书位于焦山西侧的浮玉岩崖壁,直书1行,共2字。

展览现场

《瘗鹤铭》(水前拓本 复制件)

焦山《瘗鹤铭》有吴中三大金石名器之称。自宋以来,文人书家争睹其风采。米芾偕僧同访,陆游踏雪而来,皆于焦山西麓留书题记。焦山定慧寺曾有西周古鼎一座,清嘉庆年间,阮元又置西汉定陶鼎于寺中。两座古鼎与《瘗鹤铭》并唐广明元年《道德经》残石成为焦山的镇山之宝,访古成了文人眼中焦山的题中之义。在历代文人的驻足题刻下,焦山被装点成了“书法之山”。

此次展览第二板块围绕《瘗鹤铭》主题,除了展出上图馆藏《瘗鹤铭》水前拓本(复制件呈现),还展出《南宋陆游等踏雪观瘗鹤铭题刻》、《北宋米芾等观山樵书题名》等。

展览现场

“栖霞境界”取自“第一金陵明秀山”栖霞山。栖霞山位于江苏南京东北角,南齐隐士明僧绍于此舍宅为寺,隋唐时更名栖霞寺,遂山以寺名。展出的栖霞题刻(复制件)传为唐高宗亲笔书。原碑唐朝上元三年(676)立。碑位于栖霞寺山门外北侧,相传明僧绍五世孙明崇俨为纪念先祖,向唐高宗求取御碑立于栖霞古寺前。碑阳为《明征君碑》,由唐高宗李治撰文,唐初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碑阴则为栖霞二字。

栖霞山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千佛岩和天开岩处。崖壁上高低错落遍布着南梁以来名人学者珍贵题刻,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其中以唐高宗的“栖霞”榜书、徐铉、徐锴和沈师的题刻最为出名,这些题刻在此次展览中有所呈现。

飞来峰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的西北隅,相传为天竺国灵鹫山飞来,故而飞来峰亦称灵鹫峰。东晋年间,灵隐寺立,香火渐盛。唐时卢元辅于峰顶东南隅刻诗盛赞飞来峰之美景,以其年代久远,被誉为“西湖摩崖之冠”。飞来峰现存唐刻5处,宋刻50余处,总计多达300余处,其中尚有数十处不见历代文献著录,是杭州乃至浙江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展厅条件限制,该部分展品多为复制件。

南明山榜书 

南明山位于浙江丽水南面,与城隔瓯江相望。米芾曾应好友刘泾之请,为此山书“南明山”三大字。刘泾亦书赞曰“括苍南明山,为州最胜绝”。此处展出的“南明山榜书并赞”为复制件。米芾未曾到过南明山,他是应好友处州知州刘泾之邀而题写了“南明山”。刘泾“南明山”书赞,字迹已漫漶不清,部分已难识读。

此次展览展期约为3个月。

    责任编辑:陆林汉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