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振兴】在强镇富民兴村上实干争先!大鳌镇获广东首个虾类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2023-08-23 20: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新会区大鳌镇(南美白对虾)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以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鳌镇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一马当先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在立足主导产业实现强镇富民兴村上实干争先,为新会区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大鳌力量。

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回首创建之路,大鳌镇通过南美白对虾产业强镇建设,令南美白对虾产业实现补短板、锻长链、树品牌,有效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2022年,大鳌镇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约1687公顷(2.53万亩),产量达2.7万吨,比“创强”前增长35%,水产养殖业总产值13.48亿,首次突破1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达35.3亿元。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9万元,分别是江门全市、新会全区平均水平的1.9倍、1.5倍。

大鳌镇在全国强手林立中脱颖而出

上榜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强在何处?

强在规划

党建引领南美白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鳌镇位于新会区东南部,地处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属于低沙田地区,一览平原,河网交错,气候温和,四面环水,水资源优质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宝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鳌镇党委政府致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水产养殖发展,引导当地养殖户引入南美白对虾品种,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在该镇渐成规模和品牌。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大鳌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虾养殖业发展,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大鳌南美白对虾特色产业建设,做强富民兴村的“一只虾”工程。根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推进水产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品牌市场效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进、创新混养模式,不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确保大鳌镇水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大鳌镇荣获“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以此为契机,2018年起,大鳌镇通过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解决和改善了销售模式单一、三产融合度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实现了大鳌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大鳌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名优农产品示范基地、大鳌南美白对虾入选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等一个个“国字号”荣誉,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大鳌镇立足实际绘制“百千万工程”施工图,聚焦深化农业产业强镇、乡村特色产业、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包括带动创建以该镇为核心区的南美白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预制菜产业园,通过打造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等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培优创强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示范基地二期项目加快实施,鼓励龙头企业试验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在新征程上,再造大鳌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强在创新

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新是第一动力。大鳌镇作为新会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红旗精神”厚植鳌岛人民基因,以创新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一路领先”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创新实施良种先行。种苗是养殖行业的“芯片”,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依托创建产业强镇的东风,鼓励培育成规模的对虾种苗企业作为全镇种业的突破口,开展种苗扩能提质工程,通过“创强”资金对本镇种苗场企业的扶持,以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对虾种苗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了对虾养殖户的稳产高产需求。2022年,全镇南美白对虾总产量达2.7万吨,比“创强”前增长35%,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

创新带动土地流转。大鳌镇抓牢驻村联系工作契机,把镇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打造成一支“红色”乡村振兴工作队,促使各村在党员干部带头支持下顺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并创新实施“土地权证”和“股份权证”两证合一,带动乡村2400公顷(3.6万亩)土地流转经营,提高村集体土地收益。

创新升级养殖技术。以实现现代化养殖为目标,依托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集装箱+”智能化装备养殖,告别“靠天吃饭”并实现单位产出倍增,当前着力开发第二代脆鲷鱼养殖系统、南美白对虾零排放高标土塘养殖系统。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江门市科协等科研组织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常年邀请专家学者到大鳌把脉对虾产业发展态势,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在对虾养殖产业的应用,成功推进了“可控生态养虾技术”的研制理念和“低密度、深水位、强增氧”等关键点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落实。

强在三产融合

打造三产融合发展大鳌范本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炎热的8月,位于大鳌镇的江门丽宫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现场同样火热,工人们挥汗如雨、通力协作,朝着今年10月交付验收的目标奋力前进。目前,该园区研发楼、1—5号厂房主体均已建设完成并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等工程。

大鳌镇引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虾产业精深加工,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新会区首个具有三产融合的联农带农科技创新园区,集水产养殖、预制菜制作、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研发、冷冻仓库、农产品快检、带动销售、运输配送等功能于一体,打造一流的预制菜产业园,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大鳌范本。

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养殖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田间市场-电商平台(企业)-城市终端配送”“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电商平台(企业)”等产销模式,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生根,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促进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大鳌镇将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百千万工程”施工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让越来越多的大鳌南美白对虾“蹦”上百姓的餐桌,努力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大鳌路子。

【相关链接】

新会区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奋力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大鳌镇成为全省唯一以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会陈皮高居“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榜”第三位,位居中国地表品牌感知力榜单“中药材”品类第1位、全品类第6位;11个镇(街)纷纷晒出乡村振兴“成绩单”……今年以来,新会乡村振兴建设捷报频传,成效显著,农业农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近年来,新会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委工作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以党建为统领,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主抓手,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粮食安全、特色优势产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治理等方面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力打造成为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确保粮食安全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3月,葵乡大地奏响春耕合奏曲;7月,金稻滚滚,葵乡大地迎来了夏收喜悦,同时随即播下了夏种的希望,争取晚造丰收……民以食为天,粮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一直以来,新会区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会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粮食种植任务责任书》,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同时,积极推广冬种、新会柑间(套)种、旱粮种植,探索“稻稻虾”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全面稳定粮食生产。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片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复耕复种进度100%,同时推动实施“南粤良田”工程,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2个项目。

——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新会区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设了18个“菜蓝子”生产基地,24家江门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

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会区始终坚持着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一方面,持续建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13.9万亩。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0亿元,带动全区7万人就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为了把“小陈皮”做成“大产业”,新会区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产业规范管理,上线运行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加快建设新会陈皮监管仓库,实行新会柑从采摘到交易全过程溯源管理,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新会陈皮文化与产业博览中心,打造了新会陈皮村、陈皮小镇、陈皮文化主题酒店月泉湖居等文旅融合体,助推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富民兴村产业标杆之一。

接下来,新会将立足陈皮药食同源的特性,积极开发多元价值,持续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多种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新会陈皮产业迈上更高台阶。

另一方面,持续培育特色产业。新会区持续加快南美白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培育了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0多家,养殖户超5000户,养殖面积约6.5万亩。2022年鲜虾年产量7.8万吨,南美白对虾全产业链总产值超40亿元,带动了3万人就业,人均增收超3万元。同时,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会城街道大洞村(新会柑)等7条村入选2022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南美白对虾、新会柑、脐橙、果蔗等4个特色农产品入选。

新会各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让农民挑上了“金扁担”,燃动强村富民“新引擎”。

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会区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是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工程,实现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三提升”,截至目前,新会区204个行政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标准,179个行政村(居)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标准。

二是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美丽侨村为节点、美丽圩镇为枢纽、侨乡美丽廊道为联结,持续推进崖门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步打造圭峰会城、双水镇、睦洲镇、大鳌镇等4条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扎实推动“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三是呵护城乡自然肌理,高水平建设绿美新会。目前,新会区正大力推进小鸟天堂国家湿地保护区周边水系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靓丽名片”。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古树公园,建成三江思仁、睦洲莲子塘、崖门坑口、双水大堂、沙堆独联5个古树公园。

深入落实“书记工程”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新会区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四个“不断”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不断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以“三张清单”(村级权力清单、村级责任清单、村干部严禁清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厘清权责边界,进一步完善村级自治体系建设。

不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大鳌镇东风村、大泽镇莲塘村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会城街道南庚村、茶坑村,双水镇蓢头村等8条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不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雪亮工程”、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治理平台”,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

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全区设置了817个智慧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把“小网格”打造成矛盾调解、信息共享、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新会区1镇9村获评“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示范村为全市最多。

原标题:《【乡村振兴】在强镇富民兴村上实干争先!大鳌镇获广东首个虾类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