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跑”出优异成绩 特步持续向前

2023-08-23 21: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年以来,消费复苏带动下,各行实现稳步向前,运动品牌更是一马当先。

北京时间2023年8月23日午间,特步集团(HK:01368)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

财报显示,特步集团2023年上半年收入65.22亿元,同比增长14.8%;净利润为6.65亿元,同比增长12.7%。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半年报发布前的8月18日,特步在北京长城举行“世界跑鞋 中国特步”品牌战略升级成果发布会,再次明确聚焦跑步赛道。

从半年报数据与发布会内容看,如今特步在跑步赛道已经成果显著,也让企业未来发展充满看点。

第一部分:营收净利均两位数增长

从特步的营收结构看,企业营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以特步主品牌为代表的大众运动;以盖世威、帕拉丁为代表的时尚运动;以索康尼、迈乐为代表的专业运动。

其中主品牌特步最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也是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步主品牌实现营收54.3亿元,同比提升10.9%;对企业的营收贡献为83.2%,相比于去年同期的86.2%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时尚运动与专业运动营收大幅度增长,对企业的营收贡献有所增加。

特别是专业运动领域,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44亿元,同比增加119.9%;收入占总营收比也从2022H1的2.7%,提升至2023H1的5.3%。

所以从营收结构看,目前特步营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主品牌特步持续稳步向前,其他品牌也开始各自释放“能力”,实现企业整体业绩大幅增长。

来源:企业财报

从毛利率角度看,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步的毛利率为42.9%。过往数据显示,2020—2022年,特步的毛利率分别为39.14%、41.72%、40.92%。

可见,今年上半年特步的毛利率已实现大幅增长,这将助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其实横向对比行业玩家,特步的毛利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产品的高端化布局不断完善,大众接受度不断提升,企业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渠道方面,目前特步已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呈现两者并驾齐驱态势。

线下渠道看,经历了2015-2017年渠道变革后,特步渠道结构不再冗长,线下门店运营效率已大幅提高。

门店数量上,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特步在中国内地及海外共有6443家特步成人品牌店;在中国内地共有1588家特步儿童店;索康尼及迈乐在中国内地分别有80间门店及5间门店。

线上渠道看,2015年,特步开始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电商渠道成为特步直营的主要渠道。

总的来说,特步的中报亮点颇多,营收净利保持高速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多品牌共同发展拉动业绩明显。

第二部分:特步主品牌,构建核心基本盘

2015年,特步战略重心发生转移,开始专注于“跑步”运动。

为什么要做专业跑鞋?

从2008年北京奥运开始,中国全民健身便迎来热潮;此后从2009年确立“全民健身日”,到201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再到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关政策出台后,我国全民健身公共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持续被点燃。

但与此同时,我国体育个人用品科技创新水平不足、国际大赛缺位、品牌认知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2015年特步入局“跑鞋”这一专业细分赛道;同年,特步成立了世界级运动科学实验室X-Lab。该实验室也是我国体育行业内首个针对鞋履测试、设计及研发的跑步专属研发中心。

据了解,在此实验室内,可以通过360度的环形跑道,不仅可以模拟真实的跑步场景和跑者步态,还承载着3D动作捕捉系统、运动力学分析系统、激光测速和高速摄像仪等精密仪器。

多年专注于研发投入,也体现在特步的财报里。

财报显示,特步研发支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从2015年的1.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99亿元。今年上半年,特步的研发投入为1.7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7%,处于同行业的中上游水平。

从实际成果看,布局跑鞋赛道后,特步如今成绩斐然。

据欧睿咨询认证,特步是2022年全球跑鞋销量领先的中国品牌。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马拉松男子百强中,共42名选手穿着特步跑鞋完赛;2021年厦马赛道上,3 小时内精英跑者中特步穿着率达51%。

可以说,如今特步已经在国内跑鞋领域,受到了大众和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而这背后,也离不开特步在产品层面与品牌建设层面的多年深耕。

产品层面-打磨高质量跑鞋

目前特步跑鞋矩阵全面覆盖了竞速跑鞋、竞训跑鞋、缓震跑鞋和支撑跑鞋。

其中,竞速跑鞋领域的160X系列是企业的核心大单品,于2019 年问世,适合马拉松专业选手,160X也在保持每年升级迭代。

众所周知,专业运动对鞋底厚度、缓震反弹、支撑推进的要求较高。

160X系列之所以火,是特步通过原有的跑者数据基础和160系列的经验积累,使得160X在中底、碳板、鞋底、鞋面等进行不断测试优化,最终诞生了这款适合跑步者的旗舰产品。

以特步第一代竞速160X跑鞋为例,根据国泰君安研报,在专业评测机构《RUNNER’S WORLD跑者世界》的评测中,特步这款跑鞋的轻量化、后跟缓震、能量回馈等功能均拿到了95分以上的高分。

作为现象级产品,160X系列在过去几年,也陪伴众多专业选手见证许多辉煌时刻:

比如2019年董国建在世界大赛柏林马拉松上创造了近十多年中国选手最好成绩;2022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厄立特里亚选手Nazret Weldu刷新了原赛会纪录和自己的国家纪录。

今年8月,特步也推出新一代冠军版跑鞋160X 5.0、160X 5.0 PRO两款产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两款产品采用特步XTEP ACE中底科技,在经过全新调校后,推进性比上一代提升9.8%。此外,重量相比上一代也减轻11克,减负效果明显。

总的来说,以160X系列为代表的核心产品,让特步不断在消费者心中占领用户心智;归根结底,产品力是特步立足的根基。

品牌运营层面-构建跑鞋生态圈

自入局路跑赛道以来,特步来时从赛事、专业装备、社交等维度,不断完善跑步生态圈建设。

比如在赛事方面,2019年,特步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发起的“国人竞速全民畅跑”计划,累计奖励运动员超800万元的现金及装备。

同时,特步也是中国赞助马拉松赛事更多的体育品牌,2007年至今已累计赞助超过1000场。

在社交方面,特步还建立国内规模超大,跑者更活跃的品牌跑团“特跑族”,吸纳会员超190万人,并设立了49家跑步俱乐部专门用来服务跑者,被誉为“中国跑者自己的节日”的“321跑步节”也已连续举办8年。

此外,在明星代言方面,特步签约专业运动员董国建、彭建华、谢文骏、巩立姣等,通过和马拉松知名运动员签约,再次彰显了特步强大的产品力。

总的来说,特步深耕品牌运营逻辑,已形成闭环的跑步生态矩阵。如今特步专业跑鞋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企业产品力与品牌力大步向前的共同结果。

据艾瑞咨询测算,跑鞋赛道在未来有着千亿的市场规模;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渐趋大众化、下沉化,特步主品牌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部分:多品牌探索,已初见成效

除了主品牌为特步构建了一个稳固的基本盘外,近年来,特步也在不断布局多品牌战略;通过多品牌矩阵,丰富品牌类型,探索更多可能性。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特步先后完成拿下索康尼和迈乐在内地和港澳地区的开发、营销和分销权,同年,又完成了对盖世威和帕拉丁的全资收购。

目前特步旗下共运营有帕拉丁、盖世威、索康尼、迈乐四个子品牌;其中,索康尼的成长最为亮眼。

财报显示,索康尼所在的专业运动板块,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44亿元,同比增加119.9%。此外,财报中企业单独提到,继2022年实现收入翻倍后,索康尼在今年上半年成为第一个获得盈利的新品牌。

索康尼也活跃在2022年的多项马拉松赛事中,索康尼的上脚率都位居国际品牌前列,例如,在北马、上马、厦马中,索康尼都进入了全程参赛者上脚率的前五。

据了解,索康尼于1898年在美国成立,定位高端运动品牌,其经典款享有“跑鞋中的劳斯莱斯”美誉。

索康尼能在国内快速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产品层面看,索康尼跑鞋矩阵覆盖了竞速跑鞋、竞训跑鞋、缓震跑鞋、支撑跑鞋四大矩阵;全面覆盖竞速跑鞋、慢跑训练跑鞋、日常健步跑鞋、越野跑山跑鞋。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索康尼的跑鞋矩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脚型和步态的鞋款。

另一方面,索康尼赞助的“越山向海”,成为疫情期间极少能够连办三年的赛事,索康尼从产品力打造、场景化体验和情感沟通等层面入手,俘获不少跑者。

从战略层面,索康尼与特步主品牌在跑步赛道上形成优势互补,从当下的业绩看,说明了特步的多品牌探索,已经初见成效。

未来,凭借特步主品牌及新品牌之间在销售渠道、研发及营销资源方面的协同效益,特步有望培育出更多的增长曲线,探索业务更多的可能性。

小结:

纵观中国运动行业这三十年,行业变化莫测,有实力的玩家进入到行业下半场。进入下半场的特步,以“跑步”打开自己的新篇章,事实也证明特步已成功扎根这条差异化赛道。

继续深耕,持续开拓,也成为了特步未来持续“奔跑”的方向。

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李俊雅

原标题:《“跑”出优异成绩 特步持续向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