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国已有四款人工心脏,治疗近400人
中国有90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约130万。由于心脏移植较受限,心室辅助装置(也称人工心脏)无疑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人工心脏应用现状怎样,我国在未来如何发展?近日,胡盛寿院士等就此在我刊进行了阐述。
“卡脖子”技术得到突破
国外发达国家先于中国上市了多款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我国的心室辅助装置临床应用长时间以来存在“空白期”,存在难以突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作者介绍,2019年重庆永仁心EVAHEARTⅠ、2021年苏州同心CH-VAD、2022年航天泰心HeartCon(天津)、2023年深圳核心Corheart6四款心室辅助装置的先后上市,填补了我国心室辅助装置临床应用领域的空白。
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经有70家医院共完成363例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其中2021年后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数量快速增长。
从全国范围来看,其中8家医院植入数量超过10例,10家医院植入数量为6~9例,42家医院植入数量为1~5例。总体来说,我国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
阜外医院已进行82例人工心脏,效果优于国外产品。
截至2023年3月,阜外医院已经完成82例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包括重庆永仁心EVAHEARTⅠ、苏州同心CH-VAD、深圳核心Corheart6三款心室辅助装置。这些患者以扩张型心肌病为主,其次为缺血性心肌病,而欧美则以后者为主。
82例患者在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3个月心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均未出现与器械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机械故障。
82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4.7%,2年生存率为92.0%,3年生存率为90.7%,生存率优于国际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HeartMate3(雅培,美国),已经接近国内心脏移植治疗效果(1年生存率94%,2年生存率92%,3年生存率91%)。
人工心脏也是全球研发热点
近年来,全球有关心室辅助装置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临床转化都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聚焦于血泵设计、植入技术、改善流体力学、控制与监测系统、心室辅助植入后心室逆重构的研究等,其中心室逆重构的相关研究是整个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查询数据显示,全球心室辅助装置相关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10125篇,2011~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9.70%。
在技术开发方面,全球心室辅助装置相关专利申请1197组,2010~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7.2%。授权专利617组;在临床转化方面,全球心室辅助装置相关临床试验共252项,近10年增长趋势明显。
人工心脏需要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指出,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和临床使用在我国较为迫切,但在推进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要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心室辅助技术质控体系,严把质控关口;
另一方面要成立心室辅助技术培训基地,做好心室辅助技术团队的规范化培训;
三要建立中国机械循环支持注册登记研究,强化长期随访、管理及对术后并发症监测,同时收集相关数据,以大数据作支撑,研究出更适合中国患者群体的技术方案和指南、共识。
对于未来发展,作者指出,未来技术改进方面主要聚焦优化血泵设计、改良生物材料及创新供能方式三个方面。
临床应用应聚焦于长期植入心室辅助装置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及并发症管理,包括长期生存率、生活质量等有效性评估,以及血栓事件、脑卒中、出血事件、感染事件等安全性的评估。
此外,应优化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管理模式,根据中国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临床实践,研发心室辅助技术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自动化远程管理,提高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和依从性,降低社会负担,收集不良并发症,优化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技术改进,从而使更多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来源:胡盛寿, 王现强, 周星彤. 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心力衰竭——现状和下一步思考.中国循环杂志,2023,38:791-793.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8.001.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