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乘客将电瓶放背包致2死5伤!锂电池为何频发爆燃事故?

2023-08-22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8月20日

南京一辆城际公交车

在行驶过程中起火

火灾造成乘客2人死亡

另有5人局部烫伤

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为

一乘客携带的锂电池电瓶自燃造成

视频截图

乘客将电瓶放背包,司机未发现

经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携带锂电池的乘客将锂电池放入背包中上车,公交车司机当时并未发现。行驶中发现起火后,司机将车子靠边,打开车门让旅客疏散,由于火势较大,部分乘客无法及时逃离,最终造成2死5伤。

对于事故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锂电池自燃事故屡屡发生

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事件,大部分都因为电池问题。

2023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事故不仅造成该居民家中一名老人身亡,还导致楼上试图逃生的邻居一死一伤。经初步调查,火灾事故系老人家属将电动自行车电池拿回家充电,发生爆炸起火所致。

2023年7月,上海长宁区一男子因为认为在家充电更实惠,把电池带回家充电,最终导致火灾发生。事故造成2人全身大面积烧伤、呼吸道受损。

2023年7月,上海金山区海云路一位外卖员在驾驶电动自行车送外卖的途中,电瓶突发自燃。所幸外卖员及时跳车并无生命危险,最终火势在众人协助下,及时在初期被扑灭。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2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火灾1.8万起,接报居住场所内因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居多)故障引发的火灾3242起。

锂电池为何容易自燃?

日常生活中,使用锂电池的电器越来越多,小到电动自行车、儿童平衡车、手机、电脑、家用小电器,大到人造卫星、航空航天等大型设备,都需要锂电池来供电。

不过,锂电池既是可燃物,又是引火源,使用不当就是一个小“炸弹”!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含能元器件,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充电后其正极一般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负极则为内部嵌入大量锂的石墨,有极强的还原性。电解液一般为有机酯类,具有熔点低、可燃等特点。

电池性能退化和外部滥用造成热失控机制示意图

锂电池是电动自行车的关键部件,但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正负极短路、过充、过放、高温等,这些隐患都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据统计,历年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中,68%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短路造成,15%由于充放电造成,7%由于设备意外启动造成,10%为其他原因造成。从起火原因看,电气故障和自燃是造成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

1.过充

过充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充电过程,由于电池存在电阻,充电过程中电池会蓄积大量的热量。锂电池中的保护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电压的方式,对过充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当过充时间过长,电压持续过高时,锂离子电池内部容易出现枝晶短路,导致锂电池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从而产生爆炸、起火的风险。

图:广东消防

2.短路

短路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在使用时,自身温度会持续上升,同时电池也维护正常的散热。

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电池隔膜损坏,引起短路,从而造成内部热量积累过多,引发链式化学反应,造成电池爆炸燃烧。

图:广东消防

3.高温

高温会带来很多隐患,导致电池起火爆炸。消防部门提醒:高温天气下,电动自行车及锂电池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

锂离子电池燃烧或爆炸的威力有多大呢?光从其储存电能的角度来说,150Wh/kg能量密度的普通锂离子电池的电能大约是TNT炸药爆炸产生热量能量密度的1/10。

2021年,一辆电瓶车在电梯间突然起火,多人被烧伤,包括一名婴儿。

电瓶不充电时也不能保证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电瓶不在充电状态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除了这起公交车乘客携带电瓶引发的起火事件,一些小区也发生过电瓶入户不充电但引发了火灾。

2021年9月22日早上,上海市徐汇区虹漕路68号锦和中心一家公司内,保洁阿姨将一个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违规放置在室内。

过了几分钟,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嘭”的一声,冒起一团黑烟。起火2分钟内,燃爆发生数次。所幸喷淋系统及时启动灭火,未酿成大灾。

对此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骞伟中表示,锂电池在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工艺、材料、过充等原因,金属锂会不可避免地析出,这些析出的锂会逐渐沉积形成锂枝晶,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穿透隔膜,从而导致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发生爆燃。

锂电池着火怎么灭火最有效?

1.切断电源

2.阻绝易燃物

3.在装置上洒水(或其他不可燃液体)

锂电池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由于电池内部自燃爆炸,此时用干粉灭火器无法奏效,最好的方法是用大量的水或其他不可燃液体去降温,如果无水可用,可使用任一不可燃液体来冷却装置。

4.不要试图取出、拿起或移动装置。不要将装置盖住或对其进行包裹,也不要使用冰或干冰冷却装置。此种隔绝设备的方式会导致设备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散出,反而增加危险。

如何预防电池自燃?

合理控制充电时间

按照电瓶容量大小的不同,一般电动车在8-10小时内就能充满电。充电时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

不得私拉电线

正确停放电动车

电动车停放错误容易造成消防通道堵塞,如果发生火灾,对疏散人群不利。因此,不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住宅内也建议不要停放,一旦出现起火事故,很容易酿成火灾。

不要把电动车放在楼道等公共空间充电

不盲目改装电动车

一辆电动车如果加装音响、照明或者加装电瓶,就很容易造成线路负荷,引发火灾。

勿购买使用非标或超标的电动车

购买非标或超标的电动车,会增加风险指数。

加强日常自检自查

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电动车电线、电路等方面的检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磨损而造成短路、串电事故的发生。

违规使用电动自行车将被处罚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以10000元罚款。

违规使用电动车自行车引起火灾,还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2023年5月17日,海珠区龙潭西约东大街某楼梯间内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为居民胡某对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充电引发自燃。违法行为人胡某,其行为已构成过失引起火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第(二)项之规定,公安机关对胡某某处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相关法律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的;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的;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的;

(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消防救援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第四十九条 ……携带电动车及电池进入室内充电和进入电梯轿厢的,被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个人,将会被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

第十四条 ……出租人发现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督促承租人及时整改:……(二)承租人在出租建筑物或者场所内存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违规停放或者充电行为的……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十七条 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独立设置,并与高层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离: 确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应当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

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七)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

《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

第四十五条 ……生产、销售拼装、非法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责分工没收非法生产、销售的车辆,可以并处非法车辆每辆二千元的罚款;无法查清非法生产、销售车辆数量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禁止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通行区域范围内的公共停车场允许停放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电动车是便捷的交通工具

日常使用中

一定要注意安全

规范使用!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今日推荐视频

广东人吃苦瓜

有多狂野?

@最能吃苦的广东人

你今天吃瓜了吗?

点击视频

看广东人如何狂野地吃苦瓜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原标题:《乘客将电瓶放背包致2死5伤!锂电池为何频发爆燃事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