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恐?求婚被拒?容貌焦虑?关于川端康成你不知道的事
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标准照”上,你会看到清瘦的面庞、银白的头发和看透一切的表情。似乎正是因为这种看透,他写尽了世间之美。
川端康成的文字,哪怕只读上一小段,都能让我们获得一种无尽的美感与力量。美,原来可以如此一望无际。
风是冬天临近的声音。
——《睡美人》
记忆真是靠不住,越焦急地想要想清楚,就越是难以捉摸、越发模糊远去。
——《雪国》
拥有你这个恋人时,我的眼泪在夜晚入眠前顺着脸颊淌下来。
失去你这个恋人时,我的眼泪却在清晨醒来时顺着脸颊淌下来。
——《伊豆的舞女》
什么样的经历,可以让他用如此清浅、温柔的文字,深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在川端康成“之所以是文豪”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今天,我们就聊聊作品之外的川端康成。
01
社恐,也是社牛
关于川端康成,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年轻女编辑来到川端康成家向他约稿。和这样一位知名作家面对面,本来就紧张,好不容易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川端听完却只是坐着一言不发,吓得她不知所措。过了一段时间,编辑终于受不了这种沉默,“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川端这才开口问道:“怎么啦?”
川端康成确实在文章中写过自己不善社交,与他有直接来往的人也在文章中写道:“川端厌恶社交,有社交恐惧症。”但事实并非如此。
川端康成自幼失去双亲,家里只有祖父和女佣,显得十分寂寞,不过上中学后,他每晚都会去同学家玩,是一个在家里待不住的少年。
踏入文坛后,川端康成也显示出极强的社交能力。他对同人后辈非常照顾,从不拒绝帮助人,十分古道热肠。他家中接二连三有作家拜访,当他住在镰仓时,甚至每年的1月2日他都有在家办聚会的惯例。另外,他还担任日本笔会会长长达十七年之久。
因此,弄哭编辑的故事如果确有其事,大概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日常生活中,川端康成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他不想写稿,不愿意的时候一言不发是他惯用的伎俩。
02
跨界交友
川端康成爱好围棋,与当时日本棋坛上有名的围棋大师们几乎都有交往。1933年,他受邀观战中国围棋天才、后来有“棋圣”之称的吴清源对弈并撰写报道,从此渐渐与吴清源成了好友。
川端康成(中)观看吴清源(左)对弈
川端康成对吴清源崇敬又崇拜,他如此评价吴清源:“迄今我还没有看到过像他这样给人以强烈的天才之印象的人。”
川端康成还在吴清源由于身体原因比赛失利时,邀请他一同去伊豆半岛旅行散心。在那里,他们游览名胜、野餐、打乒乓球,川端的球技还很高超。
后来,川端康成在回忆这次伊豆之行时写道:“在这位围棋天才的身上,我看到了古老中国的文明与智慧在其身上的沉淀。他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古老的文明在他身上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03
旅行达人
说到伊豆半岛,自然会联想到《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的诞生,要归功于川端康成对旅行的极大兴趣。
伊豆风光
1918年10月,川端康成突然只身前往伊豆。这次旅行纯属一时冲动,连他身边的好友也不知情,格外为他担心。当时川端刚升入大学预科二年级不满两个月,可能是来自宿舍生活的封闭感以及对将来的不安,使他突然决定一个人外出进行一次毫无目的的旅行。
而这次旅行成就了《伊豆的舞女》。这部小说写的几乎都是事实,川端与江湖艺人冈本文太夫一行成了旅伴,舞女名叫加藤多美,哥哥名叫时田薰,作品中的舞女“薰”用了哥哥的名字,哥哥“荣吉”则用了川端父亲的名字。
《伊豆的舞女》剧照
后来,川端康成经常去国外旅行,无论去哪儿,当他离开时都会感到浓郁的乡愁,他觉得哪儿都成了他的故乡。即便是结婚后,川端也常将妻子留在东京,自己疯狂旅行。他频繁地在旅行的所到之处给妻子写信,详细叙述自己之前的行踪、接下来的行动计划等等。
04
记录狂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川端康成人生中的细节,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日记。
作家中存在着记忆力超群的人,比如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的记忆力虽然没有那么出色,但他特别爱写日记,堪称“记录狂”。他保存的日记、书信、自己作品的剪报,即便经历了频繁搬家,接连遭遇地震和战争之后,也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这些日记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雪国》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评论家,这就不完全是川端康成的虚构,因为实际上他自己几乎就是个舞蹈评论家,除了文艺评论外,写过许多与舞蹈相关的随笔。
《雪国》剧照
不过,尽管川端康成一生的作品都让人感到贯穿在其中的强大真实性,但他一直否认自己写的是私小说,希望将自己隐藏在作品背后。有一次川端康成在学校演讲时,发现了坐在台下的友人,他突然说道:“了解我作品中的原型和写作过程的人就在眼前,这让我很难堪。”
05
容貌焦虑
川端康成年轻时经常感叹自己容貌丑陋。他的日记中出现过不少类似如下的内容:
“我的痛苦在于自己不是美男子,并且我的相貌或许将我美丽的想象和空想破坏与失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我最大的希望是给我一张能让所有女子为之倾倒的脸,我的天性是要让我自我陶醉。”
年轻时的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这种厌恶自己相貌的意识,在他的感情经历中有所体现,也体现在了《雪国》中岛村那张平淡无奇的脸上。
06
求婚被拒
川端康成刚上大学,就疯狂地爱上了餐厅的年轻女招待伊藤初代并想与她结婚。他的打算是,收养比自己小6岁的初代,按照自己的想法培养她,两三年后结婚,甚至买好了新婚生活用的各种物品。但他的求婚却被初代拒绝了。
川端康成与伊藤初代
川端康成喜欢身世不幸、身份卑微、贫苦人家的女孩,喜欢她们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对身份显赫家庭的千金小姐反而不感兴趣。
在川端康成写的与初代相关的作品中,略去了他爱上初代的过程,只展现了他在收到初代拒绝自己的来信时如遭到晴天霹雳般的状态,因此掩盖了初代其实并没有那么爱他的事实。或许这份爱一开始就是他的单相思。
07
17岁少年的文学誓言
川端康成在1916年的日记中写道:“无论如何,我要通晓英法俄德等各种语言,用外语自由写小说,而且我现在就在想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时川端康成才17岁,距离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52年。
然而他的文学志向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他寄宿在亲戚家时,外婆与舅母曾挖苦他说:“会写小说又不能当饭吃。”
梦想遭到多方反对的川端康成,不仅没有放弃文学志向,还写了一篇叫《致H中尉》的文章,用文学的方式理直气壮地反驳了回去。后来,川端是东京大学国文科毕业生中第一个成为作家的。
另外,虽然英法俄德四国外语川端康成不算通晓,但他对俄罗斯文学极有兴趣,参加过“托尔斯泰研究会”,也通过英译本读了契诃夫等人的作品。他最喜欢的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先读到《罪与罚》时非常激动,又购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他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太棒了,自己想写出类似其作品中那样的孩子形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
08
超级铲屎官
川端康成喜欢养狗,最多时同时养了九“头”狗(他喜欢用“头”作为狗的量词),包括柯利牧羊犬、灰猎犬等,还建造了犬舍。他为一只猎犬和日本种的杂交犬取名“黑牡丹”,还写过同名小说。
他后来又开始养鸟,甚至养起了猫头鹰,这些成了他创作小说《禽兽》(收录于《伊豆的舞女 山音》)的素材。
09
有钱就花,没钱也花
因为爱读书,学生时代的川端康成几乎每天放学途中都要去茨木站周边的书店转悠一下,在虎谷诚堂、掘广旭堂等书店物色并购买书籍。然而寄宿在亲戚家的他没有现金,全靠赊账,寄到家里的账单总让亲戚大吃一惊。以至于后来他的姨父不许他买书了,并让他住学校宿舍,每个月汇固定的学费以减少费用。
书店还有欠款,住宿舍也怕遇到书店的人,所以川端尽量不出门。他去理发,都特意避开虎谷诚堂门口,有时让同学帮着买书回来,收到账单时便去找担保人。
川端康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正是始于那时,终其一生都未改变。虽然他有着可观的稿费收入,但他爱旅行,养宠物,不断购入字画和古董,还买了轻井泽的别墅,加上完全没有存钱意识,因此到处借钱、赊账,欠下了一屁股债。
鉴赏古董的川端康成
1968年,川端康成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是和朋友们喝酒庆祝,而是豪掷7000万日元,买下了惦记已久的一副屏风,又花了1000万日元买了大和时代陪葬俑的头,直至花了近1亿日元才收手。可诺奖的奖金只有2000万日元。
10
微妙的同行关系
与太宰治
1935年,太宰治因为川端康成没有同意将第一届芥川奖颁给自己,公开发文骂他:“饲养小鸟、欣赏舞蹈的生活,有那么了不起吗?”
太宰治
或许因为这件事太过有名,而让世人觉得川端康成不喜欢太宰治,但其实芥川奖事件时川端也直接收到过太宰的来信,而除去其中的一封外,这些来信都被烧掉了,因为川端认为留着这些信对太宰没有好处。后来川端在谈到太宰时也常常表现出自己的好感,太宰自杀后,川端还为他作品的英译出过力。
与谷崎润一郎
川端康成和谷崎润一郎以十分相似的风格,在昭和时期并称双璧,三岛由纪夫等人都师从过这两位作家,今东光既是川端的好友,也是谷崎的弟子,然而川端与谷崎的关系并不融洽。
川端对志贺直哉、岛崎藤村、正宗白鸟、永井荷风等文坛前辈们礼仪周全,唯独对谷崎颇有戒心,将他视为棘手的对手。这或许和他们二人的性格有关,川端对圈子里的任何人都十分随和,谷崎则对作家的团体活动深感厌恶。
谷崎润一郎
性格这个东西确实很难改变,谷崎幼时第一次参加入学仪式,被吓得哭着逃回了家,川端虽然惊恐万状,却选择留了下来。可能谷崎才是真社恐吧。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小谷野敦《川端康成传:双面之人》,赵仲明译)
原标题:《社恐?求婚被拒?容貌焦虑?关于川端康成你不知道的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