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杨怡芬:好电影和好小说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要错过

杨怡芬
2023-08-23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热映,在一次路演直播中,扮演苏妲己的演员娜然向观众展示了她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作家杨怡芬的《海上繁花》,并表示这是粉丝极力推荐她读的。《海上繁花》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杨怡芬得知此事后又有怎样的感想?本期视频,我们邀请杨怡芬来谈谈电影《封神第一部》和她的小说《海上繁花》。

当您知道《封神第一部》观众将您的《海上繁花》送给演员娜然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非常意外。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偶然吧。我的《海上繁花》的开篇第一句就是:“邂逅那艘已在东极海底躺了近八十年的‘里斯本丸’,遇到香织,直至为沉船和香织写下这部小说,都是命运的偶然。”这次还可以再加一句:某一日,那位神秘读者将这本书送给倾国倾城的“苏妲己”娜然,更是命运的偶然。

演员娜然拿出她在读的《海上繁花》

但所有的偶然里面,都隐藏着命运的伏线。我推想一下,读者将这本书送给娜然,他是对我小说语言的认同吧,他觉得这是好的汉语文本,可以让娜然学语言用;再就是,他对我小说中处理的历史框架下探寻“人之为人”的各种情感的认同,就同《封神第一部》在神话和历史的框架里处理的几组强烈的对比——父子、兄弟、朋友这些人类基本情感——一样,好的文艺作品就像一面镜子,读者或观众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

《海上繁花》,杨怡芬/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版

电影《封神第一部》给您感触最深的是哪些方面?

没看这电影之前,我就听闻乌尔善导演带领的剧组有匠人精神,从选演员、训练演员到服装道具,都精益求精,耗时费力,要用数年的时间去打造一部传世精品。

我带着这是一部特效好看、演员好看、道具好看的工业电影的预期进入电影院的,没想到,这还是一部编剧也好、台词也好的有人文性的电影,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我在这个神话故事的剧本里看到了现代性,是神话新说。

探寻“人之为人”的人性,是现代眼光的一种。王,想成为统治人的天下共主而渐渐失去人性;白狐,想成为人,就得先依附于人;质子姬发呢,是被王洗脑成为泯灭人性的英雄,还是为保持人性而自我启蒙来抗争,他在挣扎中寻找“成为他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是《封神第一部》在神话框架里处理的人性。

我的《海上繁花》是在战争的框架里处理的各种人性,这个故事所本的史实是发生在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里斯本丸”事件。这艘运送英军战俘的日本船,从香港出发,途经舟山东极海域时,被盟军潜艇击中,渔民救了三百八十余名落水战俘回岛,还藏匿了其中三位,在各路抗日队伍的帮助下,辗转将他们送到重庆。这个老故事,我也用现代的眼光重新打量了一遍,虚构了战俘伊恩一家历经的磨难,也虚构了一对异国恋人的爱情故事,探寻的也是怎么才能“人之为人”的人性,在现代性的关照下,旧事新说。

“里斯本丸”号

电影《封神第一部》和我的小说《海上繁花》,对生命和爱,都抱着无比的珍重,对命运的偶然也深怀敬畏。比如雷震子,西伯侯姬昌在旅途中遇到刚降生的妖怪,这是偶然;而对生命无比珍惜而救下这只小妖怪,是姬昌人格的必然。中国渔民救了战俘,这是1942年的一次偶然事件;而对落水生命的无差别救援,这种大爱,是渔民人格的必然。必然,是通过很多次“偶然”而成就的。

把电影的本体做好了,想法,才能附丽其上得以传播。小说也一样,必须把小说的本体做足了,你想表达的,才有可能闪现出来。

《封神第一部》剧照,西伯侯姬昌怀抱雷震子

很多观众说,看了电影后,自己的知识学习欲又涨了,您认为,普通人通过电影了解经典和通过图书了解,会有哪些不同?

《封神第一部》如果能对观众起到这种催化的作用,那真是善莫大焉。

我爱读名著,也爱看经由名著改编的电影。两者的不同,就说“画面感”等各种感觉吧,阅读小说也能产生画面感,这个画面,是你主动去营造的;看电影呢,是你被动去接受的。主动的,可能稍微累一些,但获得感,可能更深入和长久一些。

再说接收知识的系统性吧,在名著从文字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势必会丢失一些无法以画面来传达的东西,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来说,我还是想读文字。但两者并不对立,并不是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两个都要就是了。毕竟,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无论是好电影还是好小说,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如清风明月,去享受它。

    责任编辑:顾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