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萧红: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6月1日这一天,不仅是儿童节,还是作家萧红出生的日子。
她生于儿童节,也在人生最后的创作时刻回望童年,她在《呼兰河传》中用绘画式的语言,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心和诗趣的影像。萧红一生感情炽烈,毕生追求自由与爱,但半生漂泊,颠沛流离。虽然萧红的创作活动仅仅十年左右,却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01
再一次介绍萧红
萧红可能属于那种名字大家都知道,但并不一定会去读的作家。
她很好。我们听说过了。但往往,听说了太多,反而就没有去读的动力了。
这很可惜。
萧红的作品其实不多,所有的所有,也就这四本:《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马伯乐》。
这不是因为她不勤奋,而是她实在去世得太早。
在《生死场》的序言中,鲁迅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在31岁就因病去世了。
相比于她作品的「少」,她的人生要阔大得多。
如果你看过《黄金时代》,一定已经知道了,她如何逃离东北,如果几乎穿越大半个中国,如何在战乱流落香港。
她在大时代中挣扎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她的生命,她的文学,都独树一帜,只此一家。
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她是真正的天才。
02
为什么还要读萧红?
事到如今,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萧红?
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是好东西。
如果你喜爱文字,如果你追求鉴赏力(朱天文、唐诺语)的满足,那么,去触碰到那些尖儿上的文学,几乎是一种无需理由的趋近,就像向日葵就是会朝向太阳而绽放。
此其一。
非要再说。还有,她是中国现代文学里的独一份。
萧红的原名为张廼莹,萧红是她为人所熟知的笔名。是因为文学,萧红才成为了萧红。
如果没有文学,她只是大时代中一个命不由己、绯闻缠身的女子,一个贫寒落魄、一生泥泞的出逃者,一个与时代主流背道而驰的边缘人。可是,因为有了文学,她一生的颠沛流离,成为一种美学。
萧红一生漂泊。十九岁离家出走起便告别了故乡,再没有回去过。此后就是十数年的漂泊。行迹遍布哈尔滨、青岛、上海、东京、北平、上海、武汉、西安、武汉、重庆、香港。以她所剩不多的生命年限平均计数,几乎每年都在迁徙、都在赶路。魏微在给萧红百年诞辰的文章里写道:
“我能够想象,写《呼兰河传》时,她一定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她抬眼看向窗外的时候,不知她是否意识到,她是来到几千里外的香港,才想起自己也有故乡……”
萧红的“黄金时代”是讽刺性的。在日本时,她给萧军的一封信里写:
“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
这“黄金时代”舒适、安闲,远离了以往的贫穷、窘迫,却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仿佛曾经饿得要去偷面包、冻得骨头也瘦了的日子,才是自由、鲜活,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究竟哪一个是她,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呢?
独立、热烈、始终在困斗的萧红,用她的作品,给了我们答案。
萧红的语言活泼、流畅,像河水一样,自自然然,毫无做作。同时,萧红的笔力极高,语言活灵活现,如临其境。
她多用短句,却不是典雅的路数,反而有一种磊落的天真。简单的句子,简单的话,在她的笔下,却显现出一种质朴又有力量的看见。
她写:“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 ”
她写:“老,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没有讲到的是,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其实领先了那一整个时代的写作者。
03
为什么是这套书?
萧红的书,一直都有出版,但为什么要买这套书?
一则,它一次性收齐了萧红的几乎所有作品。一次性收全。
它参考《生死场》1935年版(上海容光书局)、《呼兰河传》1947年版(寰星书店)封面设计,采用新式复古装帧,鲜明年轻,一次性收录萧红所有散文、小说作品,适合带在身边随时翻阅,或摆放在书架上一读再读。
或许,还是先分别简单介绍一下这四本书:
《呼兰河传》
茅盾作序,萧红长篇代表作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一出版便名震文坛,茅盾盛赞并为其作序,“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小说以童年生活为线,叙写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以及孩童在冰天雪地里纯真的快乐、纯白的苍凉。
《生死场》
鲁迅作序,萧红成名作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鲁迅看完手稿后,当即惊为天人,并亲自为《生死场》作序。小说描述了一座北方乡村里人与动物的生生死死。
《马伯乐》
萧红绝笔,长篇讽刺代表作
《马伯乐》是萧红未竟的绝笔,生命尽头的最后一博。马伯乐是一个时代的多余人。“是凡一件事,他若一觉得悲观,他就先逃。逃到哪里去呢?他自己也常常不知道。”
《商市街》
萧红散文全集,首度收入多篇萧红作品首刊原件珍贵影像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全集。从1933到1941,收录了《弃儿》《回忆鲁迅先生》等名作92篇。在萧红二十出头到三十岁人生行将结束之际,近十年的性情文字,成为萧红“黄金时代”的真实记录。“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
原标题:《萧红: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