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察|实有人口突破1234万,合肥人口为何能持续逆势增长?
合肥天鹅湖畔风光。IC 资料图
8月21日,“合肥警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实有人口123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人,流动人口429.1万人。
澎湃新闻注意到,合肥市曾在去年12月召开的第142次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商会上提到,合肥实有人口已经超过1100万人。
从户籍人口看,根据合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截至今年7月底,合肥户籍人口数较去年末(800.16万人)增加了5.14万人,而2022年全年户籍人口的增量是7.49万人。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不少人口大省、大市常住人口减少,合肥实现人口逆势增长。2022年该市常住人口达963.4万人,较上年增加16.9万人,增量居24座GDP万亿城市第三位、长三角城市第二位。
实有人口1234.4万人,常住人口冲刺千万
需注意的是,此次合肥公布的“实有人口”与常住人口有所区别。“实有人口是指在某一个地区在某一个时点上所有人口的总和。”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关于对“实有人口”口径的界定,以上海市为例,2021年发布的新修订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将短暂停留人口也纳入“实有人口”,即“指在本市居住或者停留的本市户籍人员、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户籍人员”。
“实有人口,实际上包含常住人口,所以这两者具有共生性,实有人口增加,往往也意味着常住人口增加。”任远说。
从常住人口看,目前合肥距离千万人口城市还有36.6万人的“缺口”,另根据合肥市统计局数据,近年来合肥常住人口连续攀升,2019-2022年该市常住人口年增量分别约为23万人、21万人、9.5万人、16.9万人。
合肥市统计局曾表示,从增长方式看,合肥常住人口仍以迁移增长为主,2022年合肥市迁移增长人口13.5万人,同比拉动总量增长1.4个百分点。此外,合肥人口自然增长保持较高水平,常住人口中,自然增长率3.58‰,人口保持正增长。
合肥的迁移人口中,较大一部分来自省内其他城市。2022年,安徽多个城市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合肥人口增量(16.9万人)超过全省(14万人),合肥人口首位度再次提升,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15.48%提高至2022年的15.72%,合肥正在呈现对省内人口的虹吸效应。
此外,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秘书长宗传宏还指出,江浙沪等地对安徽的产业转移也带来了人口的迁移。
合肥正处于吸引人才的风口期
人口的变化往往关联着城市的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宗传宏认为,合肥正在从工业化城市、重工业化城市向枢纽型城市转变,“这个时候正是吸引人才的风口期。”
2022年合肥全市生产总值(GDP)12013.1亿元,连续七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584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快于全国水平(5.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合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合肥地理位置处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关键位置,同时,面临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合肥当地的产业政策很好地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机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经济集聚,“这些都构成了合肥经济发展的动力。”
从产业看,合肥布局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并发展壮大。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该市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84%,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工业投资增速、新增规上企业数创十年新高。
“合肥的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钟辉勇说。
宗传宏认为,合肥的产业发展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在吸引人才结构方面相对来说有后发优势,“合肥战略性新产业的产学研做得相对比较好,这一块吸引的人才结构相对比较好。”
从区位来看,省内方面,钟辉勇认为,由于安徽城市化率的提高,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吸引了大量省内人口流入。
不过,宗传宏也指出,首位度增加对合肥个体来说可能比较有优势,但是对全省区域发展来说,过于依赖某个城市可能会带来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但这也是城镇化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且现在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带动下,可能会大大缩短这一过程,合肥得以尽快实现更强的朝外辐射能力。”
从更大范围看,钟辉勇认为,合肥的区位优势体现在,一方面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更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吸纳长三角内部的产业转移,成为合肥发展的关键动力。另一方面,合肥跻身“中部崛起”战略,也意味着合肥可以享受较多的政策优势。
宗传宏指出,安徽、合肥在大的区域中的作用并不只是接纳产业转移,安徽加入长三角,在总体战略上也考虑了向中西部通道的问题,“江浙沪带动安徽,安徽在发展中解决不平衡问题、结构性问题,未来再向中西部辐射只是时间问题。”
“合肥有区位优势,但还没有区位‘胜势’。”宗传宏说,合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从工业城市向枢纽城市转变,合肥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虽然现在的动力是第二产业,但是最后一定要靠第三产业来给它赋能。不是说第二产业不发展,总量都是增加,但是结构性的内容可能还是要优化。”
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三次产业结构为3.2:36.6:60.2,宗传宏认为,作为枢纽型城市,合肥的第三产业比重还需提高,“因为从城市或者城市群的发展规律来看,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三产业一定要跟上来,第三产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反过来反哺第二产业。要靠第三产业配置资源,把产业链转成价值链,才能不断突破‘顶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