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近爆火的网红“白人饭”,真有那么健康吗?
为对方做饭,通常是亲密关系里表达爱意的方式。
那么,如果是白人饭呢?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大家平日里肯定没少刷到过中国留学生拿出午饭时,外国人们惊掉下巴的视频,似乎中餐在外国就是比黄金还令人喜爱的东西。
但时至今日,“White People Food”在外网上却已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热词。吐槽多了,甚至还险些被认为是饮食歧视。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然而后来外国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一词汇,毕竟是个人就希望自己能吃得好,就连暴富的第一站,也会是自己想吃但又舍不得去的餐厅,谁会每天都吃这样一顿糊弄饭呢?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01
不开火不切菜
“白人饭”怎么就火了?
也许你没有想到,糊弄文学应用最广的地方,不是论文,不是PPT,而是做饭。诸如B站等一类视频网站上,各路大神都在教你如何花更少的时间,或者用最少的钱做出一顿生命体征维持餐,甚至如果某些标题中带有“不用洗碗,不用洗锅”等字样的视频,播放量还能碾压同类一大截。
没错,“吃什么”绝对可以算得上年轻人十大焦虑之一。即使挑外卖要花30分钟,也没有办法花30分钟做一顿饭出来。
我们处在想糊弄,又不想糊弄的界限之间,也是传统饮食观念与资本现代化生活的更迭之间。于是,在这种夹缝间,我们的糊弄文学,创造了生命体征维持餐这一伟大产物,
▲图源:B站up主@香蕉柿子梨
而白人餐,则是现代餐食糊弄文学的终极形态,因为它不仅包含了上述所有优点,还有着自己最独特的优势——不需要热也能吃(懒)。甚至在上述的视频里,你还能看到这一评判标准。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我们整理了大部分白人饭的食材构成,总结了为何西兰花,南瓜,鸡胸肉,吐司,彩椒等这些食物会构成了白人饭的主要部分,发现是因为它们无论是生熟,都可以食用。
因为在大多数西方人的饮食观里,菜只是用来充饥的,简简单单面包夹肉,就已经是不错的饭了,当然如果能够进化掉食欲就更好了,就像《黑客帝国》中,只需要营养液就可以活着。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然而这对我们的爸爸妈妈来说,她们会觉得我们是不是已经返祖了?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如果饭能够直接吃还不用刷碗有多幸福,这世界上没有比吃完饭还要刷碗更痛苦的事了。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正是这种爸妈眼中的凑活饭,直接省去了烹饪的时间,并且制作过程也极其简单,这不就是每个白领的午休福音吗!
外卖不够精致,自己带饭又太耗精力,这样简单又“高级”的轻食(拿捏了米其林的精髓:不是摸酱就是添草),还能完美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怎么看都是优点。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第一,白人饭首先就是没有香料,因为优先考量的不是享受,而是速度,只有更快的解决完一顿饭,才能显出白人饭的作用,越是没有味道,就越正宗。
第二则是步骤减少,能生吃则生吃,能整块吃则整块吃。毕竟掰开和加热都会让你落在别人后面。没错,“卷”这个词无论在哪都有,就连折磨自己的方式也要卷起来。
第三,只在公司吃,这样等到下班后出了办公楼,重新吃到正常食物,就会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氧化天使
只有痛苦的午餐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是来工作的,怎么可以在午餐时享受呢!
谁会中午吃完一顿麻辣小龙虾后还能聚精会神的工作,那是只有夜晚和假期才有的幸福时刻,以及电子榨菜领域的主力军——吃播才会存在的主题。
白人饭?不过是维持我等打工人的生命所需罢了。▲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02
白人饭,还是穷人饭?
现实中每当中午看到朋友们的饭盒,言言就已经感受到自己来到了锡林郭勒,映入眼帘的不是色香俱全的菜,而是一大片绿化带。
▲图源:小红书用户@张喂饭
她们说这都是为了感受工作的痛苦,意识到自己还在活着。再看一眼我手中的四四方方大饭盒,食量几乎相当于别人的三倍,莫不是我是饭桶转世?▲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当我不再局限于身边的人,将眼光放远,发现原来网友们离谱的操作远远超过我的想像。对不起,我还是太年轻了。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或许这才是打工人天选午饭,和我们中国传统高碳水化合物美食相比,更加现代化的白人餐中碳水占比是极少的,基本上以蛋白质和维生素为主,不太容易使血糖指数快速升高,让激增的胰岛素抑制大脑神经中枢,使人在饭后的下午感到困意。
众所周知,职场最大的疲惫,从来就不是疲惫本身,而是你累麻了还要打起精神工作,这么一看这一饮食界的反向进化,竟意外的还算有点好处。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从色拉到白人饭,是年轻人对外来文化的祛魅,也是想开了的第一步。一份WAGAS的能量色拉可以卖到78,但一份同等食材的白人饭可能连10块钱都不到。我们将“卖相”剔除后,发现原来“高级”的轻食,不过全是智商税罢了。
▲图源:大众点评
甚至在这个探索组合的过程中,你还能创作出那些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白人饭,实现食物领域的汉化,毕竟光合作用不分国界。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在中国的感性饮食观中,讲究色香味俱全,如果这些基本都没有,那说明已经不在乎饭的质量了。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03
生活并不只有白人饭
这其中是存在着误解的,我们忽略了白人们的饮食习惯,毕竟他们可没有我们中国“一日三餐”的理念,不然也不会有什么“早午餐”、“下午茶”这类的东西。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其实生冷的三明治和蔬菜荟萃只存在于他们的午餐当中,19世纪中全球步向都市化工业化时,西方人开始离家到城市打工,这一群人中基本没什么时间准备自己的午饭。于是便出现了餐车、速食食品的咖啡店来给他们提供食物。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以及西方人普遍下班比国内早,所以基本没什么午休时间,不可能像我们一样买了热乎乎的菜,放置到温度合适再吃,西方人直接选择吃不用加热的,这样能更节省时间,等下班后再美美吃一顿。
而我们似乎忽视了这点,真的将白人饭作为一顿饭了。
虽然各种蔬菜、蛋白确实健康,但真的不太够满足我们半天的能量需求,更别提老板们偶尔让加个班,饿肚子+加班,这简直就是双重折磨。
营养师说:“以简单蔬果为食材几乎不加亨调的白人饭确实少油少盐,总体热量较低,但这样的饮食从结构、热量以及三大营养素的占比来说并不健康、合理,不宜长期食用。”
▲图源:网络资源整理
网络对于生活方式的解构是魔怔的。
生活与工作都与网络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会被各型各色的主观文章讽刺、改变。但谁说我们又不能坚持自己的习惯呢?
能够自由的活着,保持稳定的生活与方式,在言言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生活很苦,还是对自己好点吧,至少从一日三餐来说,我们不该浪费味觉这份能力。
监制:Phyllis
排版:熊仔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