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香河人物传】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印 质 明
点击“蓝色”关注
香河方志
印质明(1928—2008),香河县钳屯村人。中国著名电影、电视和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印志明出生在工商业资本家家庭,从小过着殷实的生活,不愁吃穿,并一直接受着高等良好教育。在耀华高中的话剧社里,印质明第一次接触表演。1949年,考入天津津沽大学工厂管理系。1950年肄业。当年,作为第一批学员考入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创办的表演艺术研究所(今北京电影学院),1953年结业后,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63年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曾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被称为“银幕上的侦察员”。同时,演出话剧《同甘共苦》《千万不要忘记》等;导演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丹心谱》等;曾创作电视剧本《追》《红三角》《难》等。编有话剧剧本《海霞》和电影剧本《婚礼》等。
1950年,就读天津津沽大学管理系二年级,多次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希望到刚刚成立的北京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系统学习戏剧与电影知识,但一直未得到校方批准。当时,印质明正半工半读,每天晚上都到夜校教书,与工人老大哥们混得很熟。后经工人联名,在开具的介绍信上盖上夜校的公章,结束大学生涯,弃学从艺。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接见包括印质明在内的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电影演员。接到通知,印质明兴奋不已,能有机会与毛主席见面,是很荣幸的。第二天,正在开准备会的印质明被长影厂叫走,通知他明天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电影首映式。“当时,我也没有办法,哈尔滨那边已经准备就绪,而且宣传声势很大,在影迷中影响也很大,不能让影迷们失望啊,晚上我就乘火车回哈尔滨了。”“首映式当天,人山人海,把电影院围得水泄不通,致使周边地区交通堵塞,我们是在警察的保护下,从电影院后门的一条小胡同走进场的。”首映式第二天,毛主席接见了那些电影演员,在那幅长长的照片中没有印质明的身影,但在成千上万的影迷心中却始终珍藏着印质明,这个他们心中的“明星”。
1958年《工地青年》《春雷》后期录音结束以后,印质明参加了长影演员剧团排练和演出的大型话剧《红旗谱》。这次,导演王逸满足了印质明饰演反面人物的愿望,他也一改过去只演正面人物的戏路,饰演了剧中的匪班长,并兼李德才的“B”角。春节前后,话剧《红旗谱》在北国冰城哈尔滨连演一个月,场场告满。不想,最后一场告别演出,由于印质明已经完全投入到了演出中,在台上误将自己的手用手枪打伤。手术后未精心护养,造成发炎、化脓、引流以致连日低烧,就这样带着伤痕,拖着病体的印质明又进入了《铁道卫士》的筹备组。在拍戏的过程中,印质明的伤手一直未好,虽然不用挎“木板”了,可仍在“引流”。为避免观众发现,印质明借此机会便为人物设计了个习惯动作,经常把手插在裤子口袋中,因而构成了高科长这个人物的特色。
作为演员,印质明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多为儒雅的“侦察员”,这种儒雅的气质归功于印质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自己作为演员的要求是“表现世界、演绎人生”。作为演员除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广阔的视野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和阐释了“艺海无涯”“学无止境”的精神。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