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54

抚养弃婴多年申请收养遭拒,上海一对夫妻状告民政局

“上海法治报”微信公众号
2023-08-20 19:04
浦江头条 >
字号

沪上一对婚后无子的夫妻,偶然拾得一名弃婴,未找到亲生父母后抚养其长大。却在申请办理收养手续时,被评估收养能力不合格,于是一纸诉状将民政部门诉至法院,却为何又撤诉?

这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发布的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案例之一,也是民法典实施后上海首起收养登记行政案件。

2004年,男子徐某意外拾得一名弃婴并报警。然而,婴儿的亲生父母一直没有找到,经与妻子邓某商量,婚后一直未生育子女的两人决定共同抚养这名弃婴,并取名为亮亮(化名)。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法治报”微信公众号 图

亮亮4岁时,徐某、邓某因感情不和由法院判决离婚。由于双方一直没能办理收养亮亮的合法手续,法院对亮亮由谁抚养未作出处理。此后,亮亮跟随徐某或邓某生活。期间,由于徐某再婚又离婚,邓某与亮亮年龄差不符合单独收养条件等因素,两人均未提出收养申请。

直至2021年,徐某和邓某登记复婚,并向上海市徐汇区民政局(下简称徐汇区民政局)提出收养亮亮的申请。徐汇区民政局经评估发现,徐某个人信用部分存在贷记卡呆账和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根据《上海市收养评估办法》规定,认定夫妻二人收养能力评估不合格,作出不予收养登记通知。

徐某和邓某不服,于是向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决撤销不予收养登记通知,并出具收养登记证。

为了充分保障徐某的合法权益,法院庭前数次组织谈话,了解亮亮因未被合法收养,在生活、求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变。同时,法官发现,亮亮对徐某、邓某夫妇的父母身份有强烈的认同感,也愿意被二人收养。

亮亮在写给法官的一封信中表示,自己从小与徐某、邓某生活在一起,以父子、母子相称,生活很幸福。“希望能够合法办理收养,让我获得正常的生活。”

与此同时,合议庭注意到,2021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收养评估实施办法》对收养能力评估采取打分制,附件《收养能力综合评定表》中“道德品行”栏,把“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并列“违法犯罪记录”列入0分项,是引发行政争议的主要症结点。

记者了解到,这是民法典实施后上海市首起收养登记行政案件,案件的稳妥处理具有首案示范意义。如何才能让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合议庭与民政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并由审判长牵头就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市民政局召开视频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评估实施办法对规范收养评估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案具有特殊性,所涉收养行为发生于2004年,申请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事实抚养关系,有较稳定的感情基础,在法律适用上要考虑实际情况,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法院向民政部门发送协调化解矛盾建议函,建议徐汇区民政局充分考虑案件特殊情况,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角度出发,本着为民解困的精神予以研究解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

最终,徐汇民政局为徐某、邓某办理了收养登记。夫妻俩取得收养证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法官并表示感谢,当日,二人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

该案最终入选2022年上海法院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案例。

上海高院认为,该案审理中,法院在解决收养关系争议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情感意愿,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同时强调维护家庭关系稳定,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该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行政审判的新期待,是行政审判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原标题为《抚养弃婴多年申请收养遭拒,上海一对夫妻状告民政局!》)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54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热评论
    看到最后写的洋泮桥,这段河道还有美政、化仙、水澄诸桥,不知故事如何
    2023-02-13 ∙ 浙江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看到最后写的洋泮桥,这段河道还有美政、化仙、水澄诸桥,不知故事如何
      2023-02-13 ∙ 浙江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中国航天步履不停
        • 中方:目前中美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
        • 上海“五五购物节”4月底启幕
        • 波兰总统呼吁俄乌相互妥协以结束冲突
        • 以军称若哈马斯不尽快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将发动“更激烈袭击”
        • 动物体内的一种脂类化学物质,能引起动脉硬化或胆结石
        • 中国的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是林徽因的丈夫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