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丨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法庭+N”联动联调,持续提升诉源治理成效
近年来,宣汉法院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立足职能定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综治格局,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调解员、网格员的定期走访、联系机制,化解群众诉求,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由“灭火”向“防火”转变。
强化调解员业务培训
筑牢纠纷化解“前沿防线”
“今天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为我今后调解工作打下很好的法律基础”。这个月刚入职的漆树乡网格员丁某这样说道。
8月4日,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副庭长向建洪到漆树土家族乡为辖区调解员、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向庭长从法律法规出发,结合自身的审判、调解经验,重点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乡邻纠纷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等矛盾问题作出分析,对调解技巧进行了相互交流、学习。
近年来,为提升村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治理水平,增强基层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积极作为,主动为辖区4个土家族乡、30个村社的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人员调解员、网格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诉源治理整体水平。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8场次。
建立协调联络微信群
打造资讯互通“第一平台”
“向庭长,李某某这个伤情鉴定出来了,9级伤残,这个赔偿标准多少呢?”
“向庭长,有个游客在景区摔倒,现在要进行索赔,责任比例怎么划分,怎么跟游客沟通呢?”
“向庭长,我们村有个小孩父母离异再婚后,都不管小孩,也不给抚养费,现在全都由爷爷奶奶带,这种该如何走法律途径维护小孩权益呢?”
诉源治理工作联络群里消息不断,向庭长和法官助理邓东一一耐心回复。
为及时掌握和研判矛盾纠纷源头信息,通过与辖区4个土家族乡的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沟通衔接,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与辖区4个土家族乡分别建了包含法庭全体干警、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村社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在内的“诉源治理工作联络群”。
微信群的建立,切实打破了此前法庭与辖区各村社联系不充分的“隐形壁垒”,法庭工作人员既可以请求各村社协助案件的文书送达、开展普法宣传,也有助于法庭掌握矛盾纠纷的源头资讯,通过微信群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提供法律指导意见。2023年以来,法庭通过微信群提供法律指导56次,联动化解矛盾纠纷9起,网格员协助送达法律文书37份。
筑牢“一乡镇一法官”机制
打通排忧解纷“最后一公里”
“之前的刘庭长呢?我的工伤补偿的费用还没下来,他走了,有问题的话,我以后问哪个?”
正在社区咨询助农政策的村民张某,见有工作人员正更换“一乡镇一法官”公示牌,忙问道。
“因工作岗位变动,现在由我来接替刘庭长工作,有法律问题问我也是一样,上面有我的电话,有事情欢迎随时咨询。”
2022年5月,刚到任的向庭长第一时间到4个土家族乡更新了“一乡镇一法官”公示牌及联系方式,并逐一征询乡镇主要领导对“一乡镇一法官”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意见建议。
为建立健全法官与乡镇对接诉源治理新模式,在宣汉法院统一安排部署下,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一乡镇一法官”机制建设,在辖区的4个土家族乡分别设立法官工作室,每月至少到乡镇开展工作1次,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为乡镇的重大项目、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指导意见。
近年来,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持续巩固“一乡镇一法官”机制,充分利用法官工作站,加强普法宣传,高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高效解决群众问题,切实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3年以来,辖区内四个法官工作室累计开展法治宣传8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2人次,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指导建议2次。
接下来,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将继续创新司法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法庭有贴近基层的组织优势、贴近群众的地缘优势、贴近矛盾的前端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法庭+N”联动联调模式,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努力实现“一个纠纷、一次化解”的工作目标。
供稿: 向建洪、邓东、岑绚霖
编排:冯清清
原标题:《“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丨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法庭+N”联动联调,持续提升诉源治理成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