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来马鞍山,看一江碧水向东流!
“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
历史的年轮,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三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向“绿”而行、向“新”而生,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新征程上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绘就一江两岸清新绿色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位于采石古镇的“长江不夜城”流光溢彩。前几天,来自合肥的胡颖和爱人一起来看望在马鞍山工作的女儿。空闲时,夫妻俩一起在马鞍山转了转,“长江不夜城”就是其中一站。
▲ 长江不夜城 资料图
“‘长江不夜城’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千里长江画卷’,将长江文化风貌尽收眼底,仿佛置身其中,体验感非常好。”胡颖说。
作为我市倾力打造的文旅标杆项目,“长江不夜城”已经成为全市生态价值转化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我市借“环保督察”之力,锚“问题导向”之航,执“绿色生态”之笔,落“环境整改”之实,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强力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 长江马鞍山段 资料图
全面开展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在完成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长江西岸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提升,实施林业增绿增效,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建设,重塑美丽长江马鞍山段新岸线;规范自然保护地管理,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湿地碳汇研究……一项项举措齐头并进,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马鞍山新篇章。
一江碧水“见证”两岸蝶变。长江东岸,薛家洼生态园、杨树林、采石矶景区等一批湿地公园、滨江生态绿廊和文化旅游景区“串珠成链”;长江西岸,零点公园、浮沙圩、城市视窗和州之心华丽蝶变“以线串面”。
▲ 薛家洼生态园 唐焱 摄
“玉带”重现婀娜身姿,披上绿色“盛装”。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绿色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长江两岸戴上“翡翠项链”。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马鞍山有着更长远的考量——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 2023马鞍山首届长江文化论坛 资料图
8月11日,以“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为主题的2023马鞍山首届长江文化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碰撞思想、深入对话,共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
在这里,长江文化与城市相聚;在这里,绽放更加璀璨的生态文明之光。
厚植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6月6日,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特钢项目一期克服了多重困难,创造了工程项目建设新‘马钢速度’。”宝武马钢特钢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龚志翔说。
▲ 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一期)投产仪式 资料图
马钢新特钢工程项目总投资92.69亿元,采用全新的冶炼和控制技术,规划建成一个总体规模为440万吨体量的国内最大单体特钢生产企业。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马鞍山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2年2月8日,我市召开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暨“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动员大会,并发布《马鞍山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聚焦“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以产业发展打造新高地,以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以项目投资增强新动能,扎实推进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
出台支持企业“稳生产、扩投资”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完善市领导联系包保载体制造业三年倍增工作机制,实施制造业三年倍增载体目标“赛马”行动;围绕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的目标,分载体、有步骤地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重心向制造业聚焦、力量向制造业集中、资源向制造业倾斜,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薛家洼整治前后对比图 资料图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三年来,我市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主抓手,以“1+3+N”产业融合集群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行动,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风口”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水平。
向“绿”而行,向“新”而生。如今的马鞍山,质量结构优化提升,转型发展加快跃升。持续优化创新的产业生态,让马鞍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成色
在烟墩山遗址公园,市民循着步道散步休闲,而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
公园内小广场及园路采用透水铺装,促进雨水径流下渗,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在各个汇水分区最低点设置湿塘、雨水花园,使雨水径流安全排放……公园将生态修复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成为集趣味性、文化性、开放性、生态性于一体的“城市海绵体”。
▲ 烟墩山遗址公园 资料图
一处小小的公园,藏着幸福的密码。依托于近年来系统治水的实践,马鞍山地表水国考、省考核断面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环境持续向好。“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候鸟翩跹”的美好景象,已然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
一组“成绩单”见证事实。
三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2022年PM2.5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9,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1。
我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向纵深推进,一批区域、流域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对马鞍山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扬。
▲ 永丰河 储灿林 摄
我市被列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对象,先后获批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成绩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懈努力。从蓝天保卫战到碧水保卫战,再到净土保卫战,一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向纵深突破,持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净土,马鞍山奋力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的铿锵步伐仍在继续。
好文推荐:
原标题:《来马鞍山,看一江碧水向东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