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大英博物馆在今年五月举办了一场“晚清百态”的展览,这是全球第一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社会面向的大型特展。
但展览中的大部分藏品几乎都是靠偷盗、抢夺而来。
甚至还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大量文物流落海外又何止是大英博物馆一家,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被掠夺的文物吧。
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国家
英国
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现存收藏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高达800多万件。
这里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藏品数量在3万多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稀世珍宝。
掠夺的藏品,囊括了中国几乎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
这次展览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这件嘉庆皇帝的十二章龙纹袍。
十二章龙纹袍·大英博物馆
龙袍作为皇权的象征,纺织工艺精湛,图案细腻华美,是晚清极繁美学的重要代表。
其上金灿灿的效果,是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毛,勾勒出各种纷繁复杂的图案,在平面上也能呈现出立体感。
冷暖交替的色调,精密而又准确地按照规律重复或渐变,让整体的图案看上去恢弘大气又错落有致、统一和谐。
还有慈禧太后的这件孔雀牡丹纹衬衣,采用缂丝的传统工艺还原孔雀羽毛的灵动形态。
它丰富的服装颜色得益于引用了欧洲的苯胺染料,色泽明丽雅致。
孔雀牡丹纹衬衣·大英博物馆
并且这件服装融合了明治时期的和服设计,上面的孔雀尾设计灵感来自日本和服。
这件锦绣云肩也反映了晚清这种奢靡的极繁美学。
用昂贵的彩绣绘制,在层次丰富的刺绣上缀满珍珠。
繁复的纹样,搭配最绚烂的色彩,通体灿烂不突兀,让人深陷视觉盛宴中。
还有慈禧太后的这把象牙扇,外形酷似芭蕉扇,据说慈禧太后对这把象牙扇片刻不离手。
但随着八国联军的炮火,这把象牙扇也被掠夺到了大英博物馆。
这把扇子采用劈丝、磨光、编织等技艺才能完成,扇面上镌刻着各种各样的镂空人物。
这些小人的发型、衣着、动作各不相同,形态各异,所需要的技艺以及时间成本难以想象。
它堪称扇子届的“清明上河图”,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包括中国古代最顶级的奢侈品工艺点翠也是这次展览的亮点。
点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也十分高昂,一只点翠首饰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只的翠鸟付出生命,因此点翠技术也慢慢失传了。
也正因如此,流传下来的每一只点翠首饰都珍贵无比,它也成为了各个博物馆争相收购的珍品。
点翠首饰·大英博物馆
点翠首饰·大英博物馆
梅花纹累丝指甲套·大英博物馆
发簪·大英博物馆
中国的瓷器一直风靡海外,是不少博物馆收藏的重点。
这对大维德花瓶,是现存最早的青花瓷器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是世界公认的元青花之祖,被称为“元青花标准器”。
它顶部邻近的铭文表明它们的时代可以追溯到1351年。
大维德花瓶·大英博物馆
1935年,它被大维德爵士买下,成为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与这些还能够大放光彩的文物相比,最令人痛心的还是因为保护不当,而出现了损毁的文物,例如《女史箴图》。
这幅《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也是世界十大名画之一。
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
在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被掠夺到了英国,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但因为不了解中国书画的保存特性,加上没有相关人才,只好找来日本专家进行修复。
专家按照“日式折屏”的方式装裱,将《女史箴图》截成三段装裱到木板上。
其中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大量题跋被裁掉,造成大片空白,而且木板热胀冷缩画作也出现断裂和掉渣。
后来他们又在表面加入了像薄膜一样的酸性物质,导致画卷出现干裂、掉粉,带来了永久性的损伤。
一直到今天,《女史箴图》也很少被展出,一是因为珍贵,二是因为画作脆弱经不起折腾了。
在大英博物馆内还有一个不对外开放的“斯坦因密室”,里面收藏了各种佛像、敦煌壁画和经卷。
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文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有1.3万件,我国目前也仅存三分之一。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目前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印刷书籍《金刚经》。
敦煌壁画·大英博物馆
这些壁画都是后来由编写者蒙中和马伟得到授权后拍摄出版的。
金刚力士像·大英博物馆
引路菩萨像·大英博物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莫高窟从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成为了外国盗贼的“天堂”。
无数的佛像被切割、壁画被剥离。
被盗取的佛学宝库,又何止莫高窟这一处,比如这尊非常珍贵著名的佛像,是河北省易县的宋罗汉三彩象,是非常罕见的写实佛像。
罗汉三彩像·大英博物馆
在民国军阀割据时期,被德国人盗卖至欧洲,在盗卖过程中,至少损毁了三尊佛像。
当时河北省易县共有16尊罗汉佛像,如果能够查到的只有10尊,目前没有一尊在国内。
除了大英博物馆之外,这些罗汉像基本都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
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收藏中国书法最多的国家
美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博物馆之一,藏品总数达三百五件以上。
其中来自中国的收藏品更是数不胜数,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书画,不光收藏颇丰,而且不乏存世孤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收藏中国历代书法绘画最多最精的博物馆。
堪比“蒙娜丽莎”的《溪岸图》和《孝经图》。
溪岸图·大都会博物馆
同样收藏了大量宋元时期名画的博物馆还有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它是全美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高达五十万余件,囊括了青铜、陶瓷、绘画、书法、纺织品、雕塑等上下五千年的各类艺术瑰宝。
其中藏有的中国和日本绘画高达五千多幅,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画。
例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之一。
历代帝王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还有宋徽宗的《五色鹦鹉》,画风写实,能够看出宋徽宗“妙体众形”的深厚功力。
五色鹦鹉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宋徽宗的笔触细劲工致,右侧的诗句则是他标志性的瘦金体。
还有唐代的《捣练图》,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代表。
捣练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除了书法字画外,美国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
美国的费利尔博物馆,是海外收藏中国艺术品的重要机构之一,以珍贵稀有的东亚文物闻名于世。
馆内有近三万件中国藏品,其中最值得一看的便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中最为著名的令方彝、作册大方鼎都藏于馆内。
令方彝·费利尔博物馆
作册大方鼎·费利尔博物馆
馆内还收藏了一件十分罕见的撞脸了怪物史莱克的商代青铜器人面盉,是费利尔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之一。
人面盉·费利尔博物馆
其风格诡谲怪异,形制极为独特。
夸张的人面格外引人注目,有着浓郁的神秘气息,在海内外都十分罕见的。
这是唯一的原件,目前国内也只有故宫博物院有三件仿制品,但线条呆板不流畅,锈斑颜色分布不自然,无法与真迹相比较。
掠夺文物难以估量的国家
日本
列强的入侵让中国文物大量丢失,日本是掠夺最多也是最贪婪的国家之一。
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被日本掠夺的文物高达360万件,而流落日本民间的文物更是无法估计。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共有11万件展品,国宝87件。
但其中来自中国的藏品就有1万多件,147件被列为重要文化财产,87件国宝里有11件都来自中国。
不少顶级文物都来自于中国宋元明时代的书法与绘画。
《潇湘卧游图卷》、《红白芙蓉图》、《雪景山水图》和《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被列为“日本国宝”,并且禁止游客拍照。
红白芙蓉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还有这件曜变天目茶碗,美丽至极,日本人形容它为“碗中宇宙”。
这是宋代陶瓷最顶级的作品,即便是现代科技也根本无法仿制。
曜变天目茶碗·静嘉堂美术馆
世界上也仅存三件完整的茶碗,但都被日本所收藏,被列为日本国宝,每十年展出一次。
还有日本泉居博物馆的这件虎食人卣,被列为镇馆之宝,世界上一共两件,另一件在法国的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
虎食人卣·泉居博物馆
这件虎食人卣整体的设计相当巧妙,将虎与人的造型以及繁复的纹饰融为一体。
这不仅需要完美的设计、精细的雕琢,更需要高超的铸造技术,才能完成这样一件稀世珍宝。
抢占了半个圆明园的国家
法国
同样将中国青铜器列为镇馆之宝的,还有法国的吉美博物馆。
吉美博物馆是欧洲最重要的亚洲艺术收藏阵地,馆内六万多件藏品横贯了亚洲各个地区。
其中中国藏品大概在两万件左右,占了亚洲馆的三分之一,法国是欧洲仅此于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中心。
馆内的镇馆之宝之一青铜器象尊就来自中国,它的体长近一米,是目前全球所知动物型尊中的最大者,现在已经成为法国不可转让变卖的财产。
青铜器象尊·吉美博物馆
而同样是吉美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还有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色泽饱满均匀,标志着高温蓝釉的烧制成功,为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着非凡的意义。
元代的蓝釉制品传世极少,全球也只有十几件,而这种霁蓝釉白龙纹梅遗世不过五件。
但法国最出名的标签还是英法联军时成为了收藏圆明园文物最多的国家,为此枫丹白露宫还专门修建了中国馆。
里面陈列着象牙雕、景泰蓝、玉石大概在三万多件,但从不对外展出,枫丹白露宫成为了流落海外的圆明园珍宝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博物馆。
直到现在,我们也很难有正式的文字图片资料去一睹当年圆明园珍宝的风采。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一角
文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野蛮与炮火面前还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博物馆是神圣的,它记录着人类的文明,向世界炫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但也不能掩盖文物被掠夺的血泪史。
看着自家的珍宝在异国大放光彩,我们也唯有惋惜了。
作者:居小肉
责编:若林
原标题:《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