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外貌成为心灵的枷锁
原创 Toni Pikoos 神经现实
布莱尔(Blair,隐私起见,这里为化名)坐在我面前,盯着她的膝盖说:"我的蒜头鼻让我看起来像个怪物。"
事实上,布莱尔看上去并不像一个怪物。她的鼻子相对于脸的比例非常好。很多人都和她说,她的鼻子没有什么问题,很适合她。但布莱尔并不相信。布莱尔通常认为这些人都是出于礼貌,或者是他们不得不这样说,因为这些人都是她的朋友或者家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与外貌相关的压力:据估计,将近四分之三的人都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外貌[1]。对外表的不满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研究人员经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常规性不满”——不喜欢自己外表的某个方面比喜欢自己本身的外表更常见[2]。那么,事情只是布莱尔对她的鼻子不满意吗?还是其中有更多未揭示的东西?
-Angga Tantama -
当布莱尔照镜子的时候,她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停留到鼻子上。她会不停摆弄自己的鼻子来感受它的比例,或者看看自己能否把这个蒜头鼻压扁。她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灯光下审视自己,看看在别人眼中自己的样子。照镜子的过程会让她感到愤怒、沮丧和绝望。
布莱尔还担心,当她出门的时候,人们会盯着她看,并在心里觉得她很可怕。因为这些恐惧,她回避了许多社交活动,也没去大学的讲座,甚至辞掉了工作。这些事情都让她感到孤单和寂寞。她在家里待的时间越长,就越发感到烦恼,她幻想着各种能够“修复”自己鼻子的方法,以及“修复”之后她的生活会怎样变得更好。
- Lok Mei Xuan -
我曾经和一些患者共事,他们会因为担心他人看到自己面部的“疤痕”而拒绝出门,而我完全觉察不到这些“疤痕”。
这并不是简单的对身体不够满意。布莱尔所对抗的是身体形象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这是一种常见的会让人感到疲惫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会过度关注自己外表的缺陷。这种关注涉及所有身体特征,通常情况下以皮肤、面部特征(如鼻子或者牙齿)、头发、生殖器官或者身材比例为主。BDD影响着2.9%的人群,在特定场合,例如美容院和皮肤科,或者在健美运动员中,这个疾病的发生比例会更高[3]。有很多人会误认为BDD主要影响女性群体,但研究表明,BDD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当[4]。
生活中人们会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形象问题,这是很常见的,但是BDD跟这种注意有几个重要的区别。首先,BDD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往往与他们感知到的身体缺陷不成比例。我曾经和一些患者共事,他们会因为担心他人看到自己面部的“疤痕”而拒绝出门,而我完全觉察不到这些“疤痕”。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他们会回答:“或许你只能站在我的角度,或者在我的浴室的灯光下才能看到它。”他们一天中可能有好几个小时都在担心自己的身体缺陷。
-Teo Skaffa -
患有BDD的人倾向于采取一些强迫性行为来检查、修整或者隐藏自己外表的一些方面。这些行为包括通过相机、镜子或者其他可以反射的镜面,对“缺陷”进行过度的检查,或者完全避免使用镜子。还有一些常见的行为是通过化妆、戴帽子、戴围巾或使用其他东西进行伪装;通过触摸或者感受自己的缺陷部位,查看它是否发生了变化;或者(强迫性地)向他人寻求安慰。
BDD患者通常会因为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而选择尽量避免引起他人的关注。最严重的状况是,有的人可能几天或者几周都待在家里。也有人会避开特定的活动或者场所,例如聚会或者灯光明亮的地方,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暴露得更多。他们也可能不会完全避开这些活动,但他们会觉得自己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确保自己的头发或者妆容看起来“完美”,或者花费几个小时去选择合适的服装。他们可能会参加活动,但大多数时间会待在角落或者房间里灯光较暗的地方,避免被他人看到。
我的许多患者会和我说,他们外出参加社交活动时总会感到心烦意乱,脑海中会出现一些想法。例如,她刚才看到了我的鼻子,她一定在想我的鼻子看起来好大。或者,我太糟糕了,真不敢相信我今天竟然出了门。他们经常收到这样的反馈:他们给他人的印象是疏远和冷漠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因为担心暴露缺陷而被焦虑淹没。
-ranganath krishnamani -
BDD患者在童年遭受过虐待或者创伤的几率,远远高于非BDD患者。
虽然这样的症状通常会在青春期出现,但是得到诊断并进行心理治疗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5]。其中一个原因是社会缺乏对BDD的认识和理解:尽管这个疾病比神经性厌食症或精神分裂症加在一起都更为常见,但相较这两种疾病,大众对BDD的了解仍然较少[6]。像布莱尔一样,很多BDD的患者真的会觉得自己很丑陋,并认为这是一个生理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去接受昂贵的治疗或者使用皮肤产品,进行整容手术或者外科手术,试图改变自己的外貌,希望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BDD的致病因素并不唯一,它是多个因素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这种症状具有家族遗传性,这说明BDD存在遗传的因素[7]。环境因素也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经历过与外貌有关的霸凌行为的人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研究表明,BDD患者在童年遭受过虐待或者创伤的几率远远高于非BDD患者[8]。情感虐待可能会通过批评的内化,影响一个人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例如一个被说“脸颊胖乎乎的”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对自己脸部比例的关注)。遭受过身体虐待或者性虐待的人,可能会因为自己成为虐待的目标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和愤怒。
可能还存在神经生物学的因素。例如研究表明,患有BDD的人在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方面存在异常,这些异常与过度关注特定视觉细节而非关注整体有关[9]。这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外表缺陷的敏感性增强。
最后,社会因素在BDD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文化中,不符合特定审美标准的人将会被污名化,这种情形加重了BDD患者的负担。照片美颜/滤镜技术的日益普及,也在助长那些越来越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看到这些照片的人会觉得自己应该呈现出更好的外表,因此会更加苦恼,并过度关注自己的缺陷。
对于布莱尔来说,社交媒体是一个雷区。她开始看到越来越多她认为拥有“完美鼻子”的女性照片。这些照片似乎也在证实她的感觉:除了她自己的鼻子,别人的鼻子看起来都很正常。她发现自己会晚上熬夜刷YouTube和TikTok,看有关鼻子外观整形手术的视频,也会在网上搜索整形外科医生的评论,这些都强化了她要改变自己的意向。
-ranganath krishnamani -
个人可以学着对抗自己被扭曲的想法,并对自己的外貌和自我价值,形成更为客观和平衡的看法。
有这样状况的并不只是她一人。在一项研究中,大约有70%的BDD患者考虑过进行整容手术[10];而在美容机构,高达25%的患者符合BDD的诊断标准(这是普通人群患病率的10倍)[11]。然而研究表明,寻求整容治疗的大多数BDD患者并没有因此改善自己的状况[12]。相反,他们可能会继续担心那个整形的部位,或者会将他们的困扰转移到其他部位。某种情况下,BDD患者的症状在整容手术后反而会恶化[13]。这就是为什么我和我的同事一直主张在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性BDD筛查的原因[14]。这样可以帮助整容医生识别出可能患有BDD的人,并将他们转介给心理健康医生,以获得进一步的评估和支持。
针对BDD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专门针对BDD的认知行为疗法(CBT-BDD)。它的重点是改变与外貌相关的消极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CBT-BDD可以帮助个人学会对抗自己被扭曲的想法,并对自己的外貌和自我价值形成更为客观和平衡的看法。心理治疗也会涉及可能导致这种症状出现的创伤经历的处理。一项对CBT-BDD有效性的研究发现,超过80%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明显的症状改善[15]。
另一种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与外貌相关的焦虑和强迫性思维。除此之外,相关的社会支持团体和病情科普可以帮助到BDD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BDD患者可能会感到极端的孤立无援,他们的很多症状是外界看不到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疾病带来的孤独感。新的治疗方式也在探索中,其中包括墨尔本斯威本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的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正在研究将催产素以鼻喷雾剂的形式用于治疗BDD患者的社交和情感功能障碍[16]。
通过治疗,布莱尔学会了如何评估和应对关于自己外貌的一些负面看法。当她对自己的“蒜头鼻”产生不好的想法时,她会提醒自己,不管她的鼻子是什么样子,她的家人和朋友都更看重她的其他品质——比如她的幽默感、同情心以及她对政治和时事的看法。她开始逐渐减少在镜子面前摆弄鼻子的时间,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替代性的应对方式,比如深呼吸、记录自己消极的想法,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但觉得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画画,而不是去照镜子。
她逐渐取消了对社交媒体上那些“看起来完美的人”和整容页面的关注。尽管起初这样的做法会让她感到焦虑,但她明白,她与这些影响因素接触得越少,她的担心就会越少。除此之外,布莱尔也开始重新参与那些她一直都回避的社交活动。每次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工作聚会之后,她都会对自己进行反思,也会意识到并没有人对她进行区别对待,也没有人对她的外貌发表任何的负面评价。慢慢地,她重新建立了信心,重新开始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时她仍然不喜欢自己的鼻子,但她知道,鼻子远不是自己最有趣或者最重要的东西。
-ranganath krishnamani -
后记
秀才:对自己形象的关注是正常的,但当这种关注给自己带来了愤怒、焦虑和羞耻时,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身体形象障碍大多数人都曾在过往经受过他人对自己外貌的负面评价,甚至是受到忽略和虐待。身体形象障碍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出现在身体上,而是因为自身的强迫和痴迷 。不管我们的身体形象是否令所有人满意,那都是我们的身体——独属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和她友好的相处。
安静虫:不管是BDD还是单纯对身体某个部位不满意,我想都会破坏我们的自体感觉。当讨厌某一部分时,它就被从身上切割了,不再被认真感受。我们忽视它,隐藏它,排斥它,想要切掉它,改造它。唯独不接受它,不感受它。久而久之,或许它就真的成为异物,成为身体中的一块石头,成为一些僵硬的筋膜,一些结节。或许我们可以放松一些,不用外在的眼光审视自己。我们可以去感受鼻子怎样帮助我们呼吸,小腿怎样发力,将它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去感受。有的朋友讨厌自己胸大,但也应该让自己的胸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天地生养万物。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https://butterfly.org.au/wp-content/uploads/2020/05/Insights-into-Body-Esteem-Report-PDF2.pdf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60219/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740144515301133
4.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cns-spectrums/article/abs/prevalence-of-body-dysmorphic-disorder-in-the-united-states-adult-population/664486A24D8E14CD236C506295E46C48
5.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9888-body-dysmorphic-disorder#diagnosis-and-tests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81960/
7.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psychological-medicine/article/prevalence-and-heritability-of-body-dysmorphic-symptoms-in-adolescents-and-young-adults-a-populationbased-nationwide-twin-study/81A6748FE8AD79235186A801CEC19EC4
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0440X21000341?via%3Dihub
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cps.12705
1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351255/
11.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004867421998753
12.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psychiatric-bulletin/article/outcome-of-cosmetic-surgery-and-diy-surgery-in-patients-with-body-dysmorphic-disorder/75A00DFB8CA8A0312BD0BD5E87DBA53C
1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3318201704586?via%3Dihub
1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ocd.15685
15.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sychiatry/fullarticle/2725087
1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846290/
作者:Toni Pikoos | 译者:秀才
审校:安静虫 | 编辑:光影
排版:骐迹 | 封面:ranganath krishnamani
原文:
https://psyche.co/ideas/body-dysmorphic-disorder-is-common-yet-widely-misunderstoo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