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他们何以如此引人入胜,比如越后妻有与建筑师文献展

钱雪儿,拿破破Napopo,luvyi
2018-09-12 07:1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觉醒的现代性” 从集体和个体两方面让人看到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贡献;国家博物馆的“大唐风华”则突出“人”,充分展现了唐代的中外交流;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则延续着振兴着乡村,并以特别策划单元来探究狭小空间的使用场景和功能。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觉醒的现代性——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展期:2018年8月18日—10月14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点评:“觉醒的现代性”或许并不适合拍照打卡,而需要花费一点时间,甚至分成几次观看,才能仔细看完。虽然以文献展的形式呈现,并穿插了大量视频,但展览没有给人枯燥之感,相反,那些未曾如此集中地对外呈现的丰富资料时常让人感叹和惊艳,从集体和个体两方面让人看到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贡献,以及他们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评星:五星

相比时下许多给人以“鲜艳”的视觉冲击或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的“网红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展览“觉醒的现代性”或许并不适合拍照打卡,而需要花费一点时间,甚至分成几次观看,才能仔细看完。虽然以文献展的形式呈现,并穿插了大量视频,但展览没有给人枯燥之感,相反,那些未曾如此集中地对外呈现的丰富资料时常让人感叹和惊艳,比如第一批中国建筑师在大学期间的透视作业和水彩画作业、梁思成绘制的“中国建筑之特征”和“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以及范文照、童雋等人所留下的至今听来仍振聋发聩的建筑思想,当然,也包括林徽因的大学毕业照(虽然她为中国建筑史所作的贡献更应被铭记)。

展览现场

展览以两大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聚焦宾大毕业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第二部分则着眼于他们同上海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两条线索在博物馆的大空间里并行,能够让观众同时从国际背景下的建筑学习和发展、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这两个维度来看待中国第一批建筑师的经历及贡献。

展览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宾大的建筑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由巴黎美术学院的“布扎体系”发展而来,强调建筑构造和建筑绘画两方面的基本训练,于是,在展览中,可以看到这第一批中国建筑师在宾大求学期间留下的透视图、水彩画、铅笔速写等作业。另一方面,这批日后的建筑师在国外参加了各种设计竞赛,为回国后参与各类城市规划或建筑项目竞赛积累了经验。

学成回国,第一代中国建筑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学以致用”,如何回应中国建筑和城市中所存在的关于传统与现代的问题。相比今天的人,他们似乎更明白,所谓“现代”,是生根于自身的东西,形式并不是关键。实现“现代”必须研究“传统”。展览中花了一定的篇幅呈现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在营造学社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他们在营造学社中对《清式营造则例》《营造法式》中的中国古建进行考察、整理与分析,其成果奠定了中国建筑史的基础。另一方面,童寯等对中国园林进行了测绘,文献整理及构成分析,成为后世园林研究的起点。

如果说第一部分呈现了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学习经历以及他们的思想,那么第二部分就是以上海这座城市为范本,将他们的研究和思想外化,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或许是因为他们对于所谓“现代性”已经有了相对前卫的思考,这批建筑师的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过时,那些留存下来的城市建筑随着城市共同生长,在几十年间早已化为城市的一部分。如今的大上海电影院、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美琪大戏院等已经储存在几代人的记忆中。而除了这些著名的公共建筑,展览的第二部分还呈现了一些住宅项目,对于今天同样有启发意义。

这场展览让我想起日本东京森美术馆的“建筑的日本展:传承的谱系”。那场展览同样兼具深度和广度,将日本建筑自身的发展、日本建筑与西方现代化建筑之间的互相影响并置,讲述日本建筑的身份。一直以来,提到中国建筑,人们想起的或许仍是园林、宫殿等古建,当代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相比似乎“逊色”不少。然而,这场展览让人看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已经有建筑师在思考中国建筑的现代性与本土性,而他们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依然受用。(文/钱雪儿)

大唐风华

展期:2018年9月4日至11月3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点评:展厅选用金红色作为底色,与唐代热烈、开放的气质相符。展览的主题突出“人”,将贤臣良将、王侯贵族、女性生活、文艺活动和中外交流展示得淋漓尽致。展品的选用突出“精英生活”,观众的兴致调动得相当充分。

评星:四星

我在展览上遇见几个人。

一个是唐俭,在唐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直接参与者,一合墓志让他的故事无比丰满。水晶缀十字铁刀隐约闪耀着他们当年为国家平定动乱的功劳,三彩武官俑就是他们形象的物化,那组骑马俑就是他们的兵卒,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能臣良将。

一个是在展厅认认真真拍照的摄影师,他说这些唐代文物在北京已经见过好多次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金银器总是看不够、拍不够,他为了能够拍好这些文物,还买书学习隋唐考古知识,是博物馆的一个个展览让他爱上了唐朝。他极为开心地展示着这十几年来拍得的何家村金银器,仿佛那一刻他就是宝藏的主人。

一个是唐僖宗李儇,人们称他为“五哥”。在法门寺供奉真身舍利的金银器上,就看到了他这个“小名”。法门寺地宫和何家村窖藏发现的金银器,代表了皇室和贵族的日常生活,呈现了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这些本来不被寻常人窥见的隐匿富贵生活,现今都成了最为“吸睛”的宝物。

一个是博物馆学教授,他说历史博物馆2002年的“大唐丰韵:唐代社会生活展”,是他看过的第一个唐代文物大展,此番16年后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看到唐代文物主题展,身处颜色十分热烈的展厅,看着如潮热情的观众,他不由得十分感慨,在这十几年的时光里,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与展柜里文物背后的内涵相契合。

一个是那群活跃在含光殿“马球场”上的马球队,无论是传世绘画明皇击球图中的唐明皇,还是李邕墓出土马球图壁画里让青春恣意生长的马球少年,那是大唐盛世里富家公子哥儿的游戏。他们的娱乐生活极为丰富,不但马球运动风靡全国,狩猎也用上了猞猁和猎豹,这就是大唐社会生活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一个是博物馆展览评论人,他说展览的框架搭得很好,尤其是一群外国人形象陶俑、一排12生肖陶俑把唐代的对外交往、丝路风情、民间信仰陈列出来,引得观众静静驻足品评,展品选择和主题呈现都比较成功。只是应该讲那些精小的金银器更多地用中心柜展示,这样能够避免观众在金银器前“舔屏”拥堵。

展览就是这样,能看到文物、能看到朋友、还能看到时代的变迁,以及唐朝与今世的那些交集。(文/拿破破Napopo 图/行走的海风)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2018

展期:2018年7月29日-9月17日

地点:越后妻有

点评:借由三年一届的艺术祭活动,艺术家们正持续性地振兴着乡村,而特别策划单元“方丈记”则是以日本最小的空间单位“四叠半”来创作一方天地,将狭小的空间被赋予了明确的使用场景和功能。

评星:四星

早在日本战国时代,越后妻有地区被称为:越后国,妻有庄,依其字面有“极地之后不可达到的地方”之意。在这里,一年有长达六个月的冬季,积雪可以堆到四五米之高。丰沛降雪的越后山脉和日本第一大河信浓川使这一地区风景秀美,人们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起,越后妻有人口外迁、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让这片日益荒芜的土地重焕生机,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首次提出了大地艺术节的概念。

今夏,为期51天的第六届“大地艺术祭越后妻有三年展”如约而至,来自44个国家的335组艺术家创作的378件艺术作品(包括历届制作的206件作品),遍布在76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美术馆。如果想寻遍所有展品,至少需要花上一周。

因此,对于一些只是想看展的观众来说,或许会感到失望,毕竟以往那种进入展厅“咔咔咔”拍几张照的热情,很快会在烈日下的长途跋涉中耗尽。而另一些观众,也马上会意识到艺术并非这场盛宴的主角,自然才是!坐上官方指定的艺术巴士,穿行于六大区域之间,沿途风景很快会切换出不同的面貌,或是云雾缭绕的群山,或是成片的水稻梯田,或是潺潺的山谷溪水……上百件作品更像是一封封“邀请函”,将世界各地的来访者邀请到这些景致前。

《起身大合唱》 ,大西治+大西雅子,2009

突破人们常规观展体验的,不仅仅是地理环境带来的挑战,也包括对于“艺术是有用的”这一观念的理解。纵观这些散落于各处的作品,可以毫无防范地被触碰,能够融入当地的生产环境中被使用,甚至欢迎观众尝试入住其中去体验一晚。事实上,每位艺术家在创作作品前,北川富朗都邀请他们一定要来到越后妻有,因地制宜地提出方案。于是,在艺术家们表达观念的同时,也在讲述这里的故事。譬如,来自美国的艺术家James Turrell会阅读《阴翳的礼赞》一书,将自己的光影艺术与传统的日式美学相结合;中国设计师马岩松在改造当地一条20多年历史的旧隧道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哲学;磯辺行久在大地上立起了约600面黄旗,试图还原信浓川水路的原貌……借由三年一届的艺术祭活动,艺术家们正持续性地振兴着乡村。

《清津峡谷隧道观景台》,马岩松/MADArchitects,2018

《信浓川水路》,磯辺行久,2000

而在里山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方丈记”,则是本届艺术祭的特别策划单元。该项目将对乡村改造的触角进行了延伸,受鸭长明《方丈记》一书的启发,挑选了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建筑师以日本最小的空间单位“四叠半”来创作一方天地。狭小的空间大都被赋予了明确的使用场景和功能,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不久的未来,这些方丈天地可以投入到城市的建筑中,让都市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有趣的世界。

北川富朗曾说:“这是一个与金钱无关的世界,要是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也能成为一个乌托邦的话。哪怕只有一瞬间,我都想把它一直这样做下去。”这样的念头,让大地艺术祭在吸引游客的同时,避免了沦为旅游景区的尴尬。没有过度消费的机会,没有城市里纷繁嘈杂的夜生活。如果,这正是你所期待的?那么通过艺术,你还会在这儿认识到一群淳朴可爱的朋友。(文/luvyi)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