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天是医师节,中青报整版关注村医等“聚光灯”外的中国医师

刘昶荣/中国青年报
2023-08-18 09:28
绿政公署 >
字号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是430多万医生的节日。在节日到来之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医生群体中少在“聚光灯”下的一些人——乡村医生、边远地区的儿科医生以及大医院中的住院医师。相对于医院里的专家,这些医生获得的关注度相对更少,但他们也是医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广大患者服务。

临床医学是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热门专业。“新冠疫情让我看到了医生的伟大与担当,我希望投身于此。”一名高考考生表示。

记者此次采访的住院医师黄红,31岁才博士毕业。不少年轻人可能在这个年纪已经开始担心职业瓶颈等问题,黄红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在 “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当儿科医生的开凤凤,在她31岁那年被选派到北京参加了近1年的进修学习,个人的职业发展迎来了转折点。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29岁的刘金星已在河北当了5年村医,他在工作中发现,村里重体力劳动者患颈肩腰腿疼痛的很多,便到处拜师学习针灸技术。

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相关诊疗指南也会随之调整,这也要求医生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当大部分人把“活到老学到老”当成一个奋斗目标时,医生已经把它过成了人生常态。

提到医生,大家经常关注的是“聚光灯”下的三甲医院专家,所以可能会产生“学霸”才可以当医生的误解。但在“聚光灯”外,还有大量的医生在服务患者,“闪闪发光”,全国仅乡村医生就有100万名。

基层有基层的困难,但是基层也有基层的魅力。当了45年村医的赵奎发,骑摩托车摔伤后,去探望他的几乎都是被他救治过的村民,村民几乎买光了整个村的鸡蛋送给他。

老百姓需要医生。民之所向,政之所行。全国多个省份出台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当医生,有不少省份明确提出要为基层医生增加编制岗位,包括村医。

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医生,以及有志于投身这一职业的青年学生们也是如此,在三甲医院聚集的大城市之外,还有广阔天地等着大家去铸就新功。

这些医生在村里闪闪发光

陈晓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黄巢村,利落地归置完药箱里的药品后,64岁的赵奎发快步走到家门口的摩托车旁,戴上头盔,在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他开始了一天的出诊工作。

盛夏时节,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未庄乡显得分外安静,与行人较少的街面相比,中未城村卫生室显得分外热闹,前来看病的老人坐满了诊室,焦急地向医生翟大龙诉说自己的病情。

乡村医生,是我国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中最基层的“健康守门人”,让村民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好病,是筑牢乡村健康基石的必要条件。很多农村的卫生室,与大医院相比条件差、病源少,难以“留住”村医。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常庄乡中闫村,29岁的刘金星已经做了5年的村医。

“做医生并非要在大医院才有价值”

迅速吃完饭,39岁的翟大龙就被来问诊的乡亲们围了起来。今年是他当村医的第十九个年头,中未城村和许堤村近千名村民的线上、线下诊疗工作都由他负责。

翟大龙笑称,中未城村卫生室是村里“从南到北,最矮的房子”,但砖房虽小,五脏俱全。他将约60平方米的空间分隔成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室等,有时一天要接待100多名患者,少的时候也有数十人。其中,有来拿药的,有来免费测血压、血糖的,也有来咨询医保政策的,还有一部分人只是来聊聊天。

在多年的基层医疗服务中,翟大龙发现村里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尤其需要关注。2015年的某天凌晨两点,他接到了村里杨大爷的电话。“听起来说话有气无力,我想可能是他冠心病发作了。”迅速赶到杨大爷家后,叫门不开,翟大龙翻墙进去才发现老两口煤气中毒,倒在地上,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他立刻将老人送到县医院急救。

这件事之后,翟大龙拿自己获得“中国好村医”的奖金购买了煤气报警器,分发给村里100多位空巢老人,希望避免煤气中毒的情况再次发生。后来,他在100多个村庄建起“空巢·留守老人健康流动服务站”,定期对多位空巢老人进行健康巡访,提供诊疗、护理、康复、保健、心理咨询以及免费送药服务。

“做医生并非要在大医院才有价值。”谈起一些同行去城市高就,翟大龙坦言,自己有时也会有些羡慕和心动。但他觉得,在乡村,他的人生价值才能发挥得更大。

从1978年到现在,赵奎发骑坏了5辆摩托车。“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赶过去处理”。从早上醒来,一直跑来跑去,“一天跑个百里路那是常有的事。”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看30多个患者,半夜也经常被叫起来看病。

他所在的黄巢村,位于济南与泰安交界的深山里,周围十几个小山村有5000多口人,基本上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看病很不方便,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赵奎发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地看病。

赵奎发的儿子喜欢小狗,但家里一直没能养。“咱们家里不能养狗,来了病号,狗叫,惊到病人。”父亲的这句话时常响于儿子耳侧。不多的回家日子里,他看到的更多是父亲的背影,背着药箱,消失在夜色里。

“小时候半夜里经常会被敲门声惊醒,我就知道父亲又该出门给人看病了。”如今,刘金星也成了一名医生,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他,就算是大半夜,打一个电话他就去,从不嫌麻烦。

刘金星本科毕业后,拒绝了县医院抛来的橄榄枝。“我知道县医院工作待遇更好、发展更快”。他曾祖父1935年就在村里行医,到他已经是第四代村医了。对他而言,踩在熟悉的土地上,服务乡亲,心里更踏实。

“我们中闫村有92名高血压患者、28名糖尿病患者……”刘金星现在承担着中闫村800余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村民的情况他记得一清二楚。在与村民的接触中,他发现村里重体力劳动者颈肩腰腿疼痛的人较多,便到处拜师学习针灸技术。“村医就是要结合实际,用最便宜有效的方法为百姓治好病。”

5年前,刚回到村里的刘金星并不被村民信任。“从他们的眼神中就能感觉出来”。有些村民不找他,而是直接找他父亲看病。“所有医生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因为你确实就是年轻没经验”。于是他申请了去大医院进修,平时通过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平台,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和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刘金星凭着过硬的技术,让卫生室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患者也慕名而来。

“乡村会越来越好,乡村医疗会越来越专业”

赵奎发破旧的摩托车后面,一根尼龙绳捆着出诊箱、药箱等四个大包,除了患者需要的治病药品外,还有常用的急救药品。“你不知道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发现病人立刻就给拿上药。”

45年的村医生涯中,他很少休息。2012年的一天,下了一场小雪,湿滑的路面把他从摩托车上重重摔在了地上,血流满面。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但我想着家里忙,那么多病号还在等着我。”因此当天就回家了。

很多患者去家里看望赵奎发,当时,全黄巢村的鸡蛋基本都被买光了。“这些礼很重,可能一辈子也还不清”。这件事情一直刻在他心里,激励着他为村民提供更好、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翟大龙今年38岁。2000年,他考上邯郸市卫生学校,学费要3000多元。翟大龙记得,当时父亲卖粮食只凑到1000多元,乡亲们也并不富裕,你50元,我100元……村民们就这样一起凑够了他的学费。“学成后,一定回村!”拿着一沓皱巴巴的纸币,翟大龙在心里发誓。

翟大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和妻子王翠红本可留在市区工作,也可继续深造,但却回到村里一起做起了乡村医生,用医者仁心回报乡亲。

翻开翟大龙的微信,好友有6000多人,绝大部分是曾经的患者,每天基本都有一两百个咨询用药的电话和微信消息。他的抽屉里放着60多本账本,记录着这些年夫妻俩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垫付的医药费,累计超过21.7万元。

“你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就已经替你把农活干了”。即便家里种着4亩地,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卫生室的刘金星并不能时时顾到农活儿。该浇地或者打药时,经常有村民直接帮他家干了,然后再来卫生室通知他。“我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喜欢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刘金星有很多同学都留在大医院工作了,这意味有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环境。“我们都是在发光,只是发光点不一样而已”。刘金星是这样理解的。

医师节是中国所有医生的节日,但对于这3位乡村医生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但忙碌的工作日。他们都知道医师节是哪天,但是往往忙着忙着这一天就过去了。

每年的医师节,刘金星都会为村民开展义诊。“给老年人测量血糖、血压,给儿童测一下微量元素,为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免费送一些常备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刘金星还会为他们上门做免费的体检筛查。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医疗卫生问题,对于基层医卫工作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赵奎发所在的基层乡镇购置药品享受到了国家的基本药物补助。他期待能有更多具备新知识、新视野、新技能的年轻医生来到乡村,造福广大村民。

翟大龙也见证着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能力的优化和提升。他刚回到村里时,村医的“配套设施”主要就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如今,村里的卫生室更像一个“中转站”,除了为村民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还能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县级、市级、省级的专家进行会诊。“乡村会越来越好,乡村医疗会越来越专业”。

在复杂的医患关系中,年轻医生得到历练

刘昶荣

从医学生到可以独立出门诊的医生需要经过很多历练。以擅长教学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为例,这份历练包涵了至少为期6年的专业培训。

1991年出生的黄红是北大医院的一名住院医师,2015年通过考试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她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规范化培训,为期3年,轮转了医院里10多个科室。此后,她接受了几年专业的科研培训,目前,黄红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规范化培训,为期3年,需要轮转5个科室。等到明年黄红完成6年的培训后,再通过考核,便可升为主治医师。届时,黄红就可以独立出门诊了。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低到高,这是一名医生职业生涯的晋升顺序。身处这个晋升顺序起点的住院医师,往往是在校学生或像黄红这样刚毕业的年轻人。

在没有参与住院医师培训之前,医学生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住院医师培训让他们开始接触充满不确定性的临床工作。在这些不确定性中,医患关系是特殊的存在。尤其当患者情绪失控时,缺乏经验的住院医师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黄红还记得,她在急诊科轮转时,曾被患者指着鼻子骂。当时夜里12点刚过,一名复诊的患者着急看检查结果,但当时另一名患者正在就诊,病情复杂,复诊患者等了许久,为此大发脾气。

当时黄红刚刚开始急诊的轮转,遇到这样的阵仗,再加上值夜班的疲惫,当场就被骂哭了。现在再回忆这段经历时,黄红说,其实可以理解患者,他身体难受,又是半夜看病,情绪确实容易冲动。事实上,患者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没过多会儿,这名患者又主动找黄红道歉,黄红没绷住,“又哭了一场”。

但医患关系中,不只有医患冲突。黄红在急诊科的这段经历是她目前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医患冲突。被公众广泛关注的极端医患冲突事件在现实中十分罕见,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医患关系其实更为复杂,这份复杂正是对医生的历练。

黄红还记得,老年病房是她轮转的第一个科室的病房。病房里当时收治了一位年事比较高的患者,倾诉欲很强。黄红去查问这位患者的病史时,患者说自己胸闷,黄红继续问胸闷的原因,患者回答说是生气,接下来就把自己如何生儿子气、生儿媳妇的气、生孙子的气都说了个遍。

彼时的黄红刚开始轮转病房,询问病史经验不足,而且黄红又是位爱聊天的姑娘,不知不觉就和这位患者聊了两个小时。

回忆这段经历时,黄红笑着说:“幸好当时的工作不是特别忙。”不过,这件事也让黄红警醒,和患者沟通要抓住重点,注重质量,也要讲求效率。这同时也是对医生看病能力的考验,黄红跟着老师出门诊时,十分佩服老师可以在患者如山的病历资料里快速找到主要病因和应对方案,然后再接诊下一位患者。

除了和患者的磨合外,培训期间,绝大多数住院医师都会经历患者的离世。在血液科轮转时,黄红曾经管理过一位病情很重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来自农村,家里东拼西凑了很多钱,终于做了骨髓移植,但后来病情还是复发而且更重,最后也没挺过去。

小伙子对生命的渴望让黄红至今难以忘怀。他跟黄红说,自己厨艺特别好,在北京得是星级大酒店主厨的水平,他邀请黄红去村子里吃饭,“等你到我们村,我给你做流水席”。

2022年年末,黄红被抽调到急诊科支援,当时黄红经历了患者的离世,但当时连为患者悲伤的时间都没有,马上又投入到了对另一位患者的抢救中。

黄红说,这些离世的患者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医学的局限性,这些经历让她成长了不少。医学能救治的患者有限,这需要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一点点缩小医学的局限性。局限性的存在也提示着医生,能做好的那一部分要尽力做好。

黄红还记得自己刚开始在老年病房轮转时,管理了一位可爱的老人。现在回忆起来,黄红说,自己当时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就是该开检查就开,该找其他医生诊治时,她积极帮患者联系。最后患者出院时,给黄红写了封感谢信,感谢信是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黄红真好”。

一位基层新生儿科医生的努力和坚持

刘昶荣

开凤凤是宁夏固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一名医生。固原市位于曾被称为“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贫穷曾经是当地老百姓面临的大问题。

新生儿科病房收治患儿,是先住院再交钱。前些年,开凤凤和同事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在没提住院费之前,患儿的家长对他们十分信任、充满感激,一让家长去交费,家长看到住院费账单后立刻会质问医生每项治疗费用的必要性。

尿不湿是经常被质疑的,因为在当地农村,基本不用尿不湿,孩子大多用的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尿布。开凤凤他们给患儿用的尿不湿大约1元1片,但在村民眼里,这些东西没有必要且昂贵。

开凤凤说,有的村民家里用尿布时,甚至都不清洗,尿湿的尿布晾干后直接再次使用。开凤凤在门诊中接诊了不少这样的孩子,包他们的被子一打开,味道特别难闻。

当地百姓的医学认知水平也曾经让开凤凤感到无奈。新生儿科不允许父母陪住,所以医生们会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通报孩子的情况。遇到受教育水平不高的村民,开凤凤常常要把同样一个问题解释好多遍。比如呼吸加快的问题,开凤凤前一天刚打电话解释完,第二天再打电话说这个事情时,开凤凤还得把同样的话对同一个人再说一次。

开凤凤遇到的这些琐事让人无奈但又时时要面对。

受益于国家关于医联体的改革措施,2020年,开凤凤被选派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学习,之后又到宁夏儿童医院学习了3个月。尤其在北京的学习,让这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医患体验。

在北京就医的患儿家长认知水平整体比较高,当开凤凤交代孩子病情,解释完发病机制后,有的家长甚至会整理出一篇文章,然后再拿着这篇文章继续追问开凤凤。家长们对医生的配合度也整体很好。开凤凤在北京收获最大的还是看病救人的能力。从规范、翔实地书写病历到疑难杂症患儿的救治,开凤凤得到了全面提升。

到北京培训前,开凤凤收治一位患儿,病历一般写2-3页。然而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一名婴儿,医生一般都会写5-6页的病历。里面记录了从孩子妈妈孕初期到分娩的整个过程,以及出生以后孩子的各种问题。开凤凤说,前期病历记录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后期救治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发挥很大作用。

当时和开凤凤一起去北京学习的,还有多位来自宁夏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当他们到宁夏儿童医院进行第二阶段学习时,有的医生就以宁夏儿童医院的病历书写要求写病历了。

开凤凤觉得,既然在北京学了这么久,应该学以致用,否则过段时间就会忘掉。于是,她继续用之前学到的方法写病历,没想到,开凤凤的这份坚持得到了科室主任的认可,而且还让其他医生向开凤凤学习。

从宁夏儿童医院完成了3个月的学习后,开凤凤又回到了固原。原来在固原,开凤凤不敢接诊的危重患儿,如今,有底气也有能力,她也能接诊了。病历的规范书写是保持这份能力的基础。为了尽可能地把患儿的病情记录翔实,开凤凤已经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哪怕只是一份化验单,她也会随手记几句话,分析一下原因。刚开始,有的同事还不理解开凤凤这么做的原因,她需要专门解释一下。

开凤凤把这个病历书写习惯保持了到了现在。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固原市妇幼保健院将给全院病历书写最好的医生颁奖,这个人就是开凤凤。

此外,开凤凤还和另外3位医生,代表固原市妇幼保健院参加了宁夏全区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在5月23日举办的决赛中,固原市妇幼保健院得了第一名。

不过,这些成绩其实并没有改变开凤凤身边患儿家长认知不足的情况,她依然需要向他们解释孩子住院为什么要用尿不湿。

开凤凤毕业于湖南一所不知名的医学院,班里40多个人约20%毕业后并没有当医生。开凤凤从来没有想过不当医生,在医院实习时因为儿科的带教老师对学生耐心负责,她便选了儿科,这一干就是10年。

对于开凤凤来说,工作中遇到的沟通困难可能第二天就忘了,因为还有更多刚刚出生的小生命需要她去救治。

开凤凤说,当初听到2017年设立中国医师节消息的时候,特别开心。“以前一直羡慕护士有自己的节日,终于我们也有了”。而且,开凤凤觉得这两年节日氛围越来越浓了,医院也越来越重视了。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