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洪涝极端天气事件对健康的影响

2023-08-17 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涛

科学出版社.

传播科学,创造未来。

来源:pixabay

洪涝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使低洼地带淹没、积水的现象,有“洪”和“涝”两种形式。“洪”是指河流上游的降雨量过大等因素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和径流量增大,短时间内排泄不畅,冲破河床形成山洪暴发、洪水泛滥等现象;“涝”是指降雨过多或受上游洪水侵袭汇入低洼区域形成长时间较深积水,对受淹区域造成危害的现象。除强降雨外,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和风暴潮等也是导致洪涝的常见原因。

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等地多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易造成河流水位急剧上涨,这些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地区。此外这些地区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发生降水时易发生排水不畅,也是导致洪涝易发的主要原因。2020 年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造成多地严重的洪涝灾害。2021 年7~8 月,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因灾遇难302 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48.5×10⊃3; hm⊃2;,5.76 万间房屋损坏,造成严重损失。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从气象监测数据上看,单站降雨量破历史极值,昌平区王家园水库降雨达到745毫米,是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记录到了更高极值,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有3个点位,700毫米以上的有51个点位。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83小时内降雨是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房山区平均598.7毫米。降雨导致的洪水来势快、量级大、峰值高。永定河流域卢沟桥最大洪峰流量是1925年以来的最高值,从1000立方米/秒上涨到峰值4650立方米/秒仅2个小时。大清河流域漫水桥站最大洪峰流量5300立方米/秒,是有实测资料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拒马河流域张坊站最大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秒,位列有实测资料以来历史第二位。

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近129万人受灾,房屋倒塌5.9万间,严重损坏的房屋达到了14.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目前这些灾害损失仍是阶段性的数据,造成的财产损失还在持续统计中。截至8月8日24时,全市因灾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冲淹、冲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18人失踪。

据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将引起更高频率、更高强度的洪涝,造成水体污染、清洁水源和食物短缺,进而增加胃肠道、呼吸道等传染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洪涝可从多个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造成死亡与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其健康影响因人而异,取决于人群脆弱性和事件种类。

死亡

洪涝所致死亡主要由溺水导致,其他原因还包括建筑物倒塌、触电、火灾、心脏病和身体创伤等。儿童因其各方面能力有限与未发育健全的免疫系统而成为洪涝的最易感人群。全球1975~2016 年间的洪涝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洪涝的发生率、洪水致死率和受洪水影响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亚洲的洪水发生频率和洪水致死率最高,尤其是我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我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受洪水影响的人口和平均年死亡率有增加趋势。此外,洪涝还可造成食物和饮水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农业化学品、二噁英(如二苯并对二噁英)等化学污染物污染,增加腹泻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发病

洪涝灾害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可能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应激时情绪紧张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可致血细胞比容、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聚集性及全血黏稠度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恶劣的天气条件会降低受灾人群的免疫力,增加受灾人群患病风险。同时因为灾害原因造成的不规律生活和慢性疾病治疗中断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和控制不佳。2011年四川巴中洪涝发生后,当地老年人的医院就诊率明显升高。2019 年日本长野市暴发了特大洪水,水灾后2周内当地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水灾后1.5~2 个月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显著增加。

洪涝灾害还会对受灾民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江西省洪涝灾害后近半数灾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怖情绪以及敌对倾向,其中 15.1%的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西班牙南部洪水发生时居住在受灾地区的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受灾地区的居民。另有研究发现,洪灾还会对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长期影响,洞庭湖洪水发生17 年后,对325 名灾区幸存者进行调查发现,PTSD 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9.5%和9.2%,高于普通居民患病率水平。

伤害

关于洪涝造成的非致命性伤害的研究较少,可能在洪涝期间很多伤害未被报道或不认为与洪涝直接相关。越南河内洪灾研究发现,洪涝可造成多种伤害,包括骨折、肌肉拉伤、割伤、多发性创伤等,伤害原因包括坠落、溺水、交通事故等。孟加拉国的研究发现,洪涝期间超过18%的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包括坠落和溺水等。1993 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洪水,因伤害入院的病例中,伤害类型主要包括扭伤、拉伤、划伤、擦伤和撞伤。

传染病

洪涝会破坏城市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引发污水溢出并扩散到当地水域,增加水传播病原体流入饮用水源的风险。此外,洪涝过后积水和潮湿的材料是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地,可增加传染病的发病风险。1998 年孟加拉国遭遇严重洪涝,在因洪涝而迁移的人群中开展的研究发现,腹泻是最常见的疾病(34.7%),其次是呼吸道感染(17.4%)。其中,水样腹泻是最常见的腹泻类型(47%)。苏丹港的研究发现,在洪水之后的几周内,腹泻病占儿童总发病率的38%。美国的研究也发现,房屋或院子里的洪水与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我国安徽和湖南的研究也发现,洪涝可明显增加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OR 值高达6.8,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居民更易患感染性腹泻。

来源:pixabay

洪涝还可通过影响病原体、中间媒介、宿主及病原体繁殖速度等,造成虫媒传染病的时空分布发生改变,引起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洪涝灾害的频发已成为导致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将加剧洪涝地区钉螺孳生地的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染源的传播。2019 年澳大利亚北昆士兰汤斯维尔发生重大洪涝事件,洪涝发生后当地的蚊媒疾病数量明显增加。2014年4 月,所罗门群岛经历了一场山洪暴发,随后登革热病例数量急剧增加。2007年安徽省蒙城县洪涝发生后,灾害区的疟疾病例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在滞后25天时疟疾的上升最为明显。

疾病负担

据统计,1975~2002 年间,全球内陆洪水(河流洪水、山洪暴发和水渠洪水)共造成17.5 万人死亡,受灾人群规模达到22 亿人。1950~2014 年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因洪涝所致死亡人数为4327人。2000~2009 年间,我国仅因江河洪水就造成每年平均有5401人死亡,2010年高达8119人,若将其他原因(台风、风暴潮等)引发的洪涝也纳入统计,伤亡人数将更多。湖南省2010年的数据显示,洪涝灾害年心血管疾病的DALY为11.5万人年,比2009年多损失4108 人年,比2011 年多损失2.6万人年,每千人DALY 损失为29.8人年。

本文摘编自《现代环境流行病学》(董光辉,曾晓雯,于云江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8)一书“第7章 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健康影响”,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标题:《洪涝极端天气事件对健康的影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