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3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丨呼和浩特:多元优势助力驶入发展快车道

澎湃讯
2023-08-18 11: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福建 >
字号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被誉为“中国乳都”,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呼和浩特马头琴大桥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窑文化”掀开了呼和浩特人类文明的历史。战国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北魏在这里定都“盛乐”,辽、金、元时期在这里建丰州城,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建“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成为现代呼和浩特市的雏形。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呼和浩特紧紧围绕“五大任务”,系统描绘了首府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提出全力争创“三个城市”、融入“四大经济圈”、打造“四个区域中心”、建设“五宜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绘就出了一幅新时代创新发展、新征程担当奋进的亮丽风景线。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29.1亿元,同比增长2.6%,三次产业占比为4.8∶34.7∶6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94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2.1亿元,同比增长12.6%。

 呼和浩特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有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一、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连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城市,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国陆上通往蒙古、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重要北方“桥头堡”节点城市,并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呼和浩特新机场

二、公共资源基础深厚。水、暖、天然气充足稳定。拥有与中国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并存的内蒙古西部电网,对于用电大户企业可纳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享受直供电价制度;对云计算、大数据、光伏等新兴产业实行多边交易电价优惠。“十四五”可开发的风光资源近1200万千瓦,可为入驻项目匹配绿电资源和碳指标,享有绿电综合电价。土地资源充足,工业用地成本低,按照“一事一议”方式供应土地,享受“拿地即开工”政策。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三、科教人才优势明显。集中了全区70%的高等教育和40%的科研院所,拥有各类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学生24万人,年毕业人数近7万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3家,有效发明专利2344件。

内蒙古大学

四、六大产业发展迅速。一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具备了打造全球标杆的竞争优势,总营业收入2400亿元。呼和浩特市“乳制品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录。呼和浩特市伊利、蒙牛稳定在全球乳企第5位和第7位。

世界奶业大会

二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引领全国发展的储算能力。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在打造自治区数据交易中心、内蒙古大数据学院、和林格尔软件产业园。不断拓展“东数西算”应用场景,推动数据由存储向高效能运算、全方位赋能升级。

绿色算力供给者·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

三是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了领先行业标准的生产体系,集聚上下游企业230家,建成全国最大的半导体级单晶硅生产基地,正在建设国家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发平台。四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了保障国际市场的供应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60家,正在建设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五是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迈出了能化一体转型的坚实步伐,集聚上下游企业40家。六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开启了加速发展壮大的快进模式,目标装机规模3700万千瓦,集聚上下游企业170家。

内蒙古中环产业园

真诚期待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关注呼和浩特、走进呼和浩特、了解呼和浩特、参与呼和浩特的创新创业,共谋发展,与我们共同谱写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呼和浩特市夜景

    责任编辑:杜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