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教师节| 福一中老师邱天华:当了妈妈之后,看待学生更感性

蔡木兰
2018-09-10 15:57
来源:澎湃新闻
生活方式 >
字号

【编者按】老师,一个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身份。他们,教会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在成长的路上,有他们的悉心培育,有他们的精心照顾……

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师表”专题,讲述3位不同学龄段老师的故事,他们坚守从教初心,是言传身教的好老师,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此次不仅介绍三尺讲台上的他们,更想让你了解生活中他们的样子。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里向这些无悔奉献、倾情付出的老师们道一声“您辛苦了”!

在学生的眼里,福州一中英语老师邱天华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学业上,学生任何不懂的问题,她倾囊相授。生活上,学生碰到苦恼的个人问题也会寻求她的建议和帮助。有些学生毕业了跟她成了朋友,有时拎着酒上她家吃饭,还会帮她照顾小孩。“非常私人的问题也会询问我,大概他们觉得我比较open-minded。”她笑着说。

邱天华老师

“做一名学生喜欢,又不失本心的老师”

邱天华想成为一名教师是实习的时候,一方面,她自觉和学生相处很愉快,另一方面,深受导师的影响。她说,至今仍然非常感谢实习时候的两位导师,“他们都是富有激情和追求的老师,我当时深深地被他们感染,然后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2005年,二十来岁的邱天华正式成为福州一中的一名英语教师,并且作为班主任带着她的首届学生,在高考的路上披荆斩棘。因为师生之间年纪相差不大,而对于高中生来说,邱老师又富有想法,能够接受多元的事物,懂得如何与青春期的学生相处。很快,学生都觉得邱老师和自己很谈得来,甚至比任何人都更懂自己,那些不能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他们会选择询问邱老师。

“做一名学生喜欢,又不失本心的老师”是她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高中生正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学习成绩更是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她说,青春期是人生必经阶段,无论发生任何事,首先要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才能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

“耐心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很重要”

邱天华执教多年,也带过几届的学生。她坦言,自己在“育人”和“树人”方面都有很大的体会。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曾经带过的一个高三学生,性格内向,品学兼优。但在高考前,这位优秀的学生有一段时间常常违反学校纪律,迟到、穿拖鞋上课。基于校规,邱天华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学生。后来,学生顺利地高考并考上了理想大学。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在两年后,当时正上大二的学生开始荒废学业,甚至到了不想继续学业的地步。学生的妈妈和辅导员找到邱天华,希望她能够帮忙开导这个学生。而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从学生妈妈那里得知,高三时,学生的家里遭遇变故,对他的打击很大。得知一切,她感到自责和后悔,“我只看到孩子种种违反纪律,却没有再细心一点,更加关心他一点。”

在这之后,她经常和这个学生保持联系,并且鼓励他。“虽然,我能做的不多,但我一直觉得,如果我的一点点鼓励和信任能够使他重新振作,我也愿意一直这样做下去。”

令她欣慰的是,虽然许久未联系,但这个学生还愿意敞开心扉,跟她诉说自己的内心想法。她得知学生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喜欢的专业在众人的眼中是偏冷门的,慢慢地,学生觉得无法再勉强自己学习。后来,经过沟通和深思熟虑,学生转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业也步上正轨。

“我教过那么多学生,有些孩子成就非凡,有些孩子性格温暖,有些孩子独立自信。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触到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让我明白多一点点耐心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多重要。”她说。

生活中是个“女儿奴”

邱天华坦言,自己在学生面前会更加外向、热情,私底下是个慢热的性格。生活中,朋友常说她“傻”。“我是神经比较大条,生活过得简单,不会想太多。”她哈哈一笑。

如今,她已是一个二岁多女孩的妈妈。翻看她的朋友圈,几乎满屏是“晒娃”的动态,俨然成了“女儿奴”。她解释说,虽然已经多年不做班主任,但是普通教师也很忙。每天七点半前到学校,傍晚五六点到家,剩下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平时上班的时候,孩子就交给婆婆照顾,下班回家,夫妻二人一起陪孩子玩耍,所以她会尽量不将工作带回家。

闲暇之余,她更喜欢看书,也享受为家人做饭的过程。每年的寒暑假,她会计划旅行。她坦言,旅行中,喜欢比较冒险的活动,比如一直很想尝试跳伞。

这几年,身份多了“母亲”这个标签,她看待学生也多了几分感性。“当了妈妈之后,看待学生会更温柔,更能有父母之心。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做一个尊守本心,知足常乐的人。”她说。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