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愿将一生献宏谋!纪念于敏诞辰97周年

2023-08-16 0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941期】

“我打心眼里赞成

核武器最好完全禁止

可是,我们不能没有核武器

中华民族不能欺负旁人

但也决不能受旁人欺负!”

这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的肺腑之言

为了这一朴素又崇高的感情

他将一生

奉献给了祖国核武器研制事业

CCTV10科教频道 《人物·故事》于敏专访

三次选择、三次转折

1945年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首次使用原子弹

其威力震惊世人

看到此,身处积贫积弱的祖国

于敏坚定了科学救国的决心

△年轻时的于敏

1946年

于敏从北京大学工学院

转到理学院物理系

1951年

于敏刚刚在北京大学担任助教不到一年

就受邀前往新中国

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从事核武器相关研究

并在短短数年间

掌握了国际核物理精髓

使我国的原子核研究上升到全新高度

1961年

组织决定让他参加

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他再一次舍下刚刚开垦出一片新天地的领域

填补祖国需要的另一个空白

几年时间内

从对氢弹完全不懂

到突破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封锁

“于敏方案”矗立起氢弹研制的一座丰碑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

每一次选择

于敏都义无反顾服从国家需要

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这位被称为“国产土专家1号”的科学家

没在西方名校留过学

却硬是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

和一大批与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人

埋头苦干、牺牲奉献

跑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中国速度”

书写了中国人用世界最快速度

独立研制成功氢弹的神话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坚韧不拔、勤敏严谨,勇攀科学高峰

氢弹试验阶段

于敏和同事们

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刺骨严寒

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

行走在飞沙走石的茫茫戈壁上

不到问题彻底解决绝不言弃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艰苦

于敏和同事们始终保持着

对事业高度负责、对科学极度严谨的态度

相比美苏上千次、法国200多次的核试验次数

我国的核试验次数仅为45次

于敏与同事们

经过反复科学论证

选择的都是既具前瞻性

又踏实稳妥的途径

以独到的眼光和判断

保证了技术路线少走弯路

△于敏在查阅计算数据。

隐姓埋名28载

“两弹一星”元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面对这些沉甸甸的荣誉

于敏却始终淡然处之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这是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代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在大会上发言。

从接受氢弹研究任务开始

于敏的名字和他从事的事业

一起成了国家最高机密

不告父母妻儿

隐姓埋名28载

在于敏家中客厅里

悬挂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格言

这也是他事业和人生的写照

△于敏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正是千千万万个

像于敏一样默默奉献着的人

托举起了让世人不敢小看的中国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几十年来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人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无数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感召下

努力拼搏

为实现中国梦

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

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

一个名字,涤荡了人心

今天是于敏

诞辰97周年的纪念日

共同致敬

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民族脊梁!

来源 | 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

原标题:《愿将一生献宏谋!纪念于敏诞辰97周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