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场论坛,为马鞍山带来了什么?
以下文章来源于望天门 ,作者黄莹
望天门.
在这里,解读马鞍山 ,聚焦长三角,瞭望全中国
2023马鞍山首届长江文化论坛虽已结束,却让人意犹未尽!
河南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主讲人程遂营作为论坛的主旨演讲嘉宾,在论坛结束后又专程作了两首诗发了过来:“玉人惊落凌家滩,一夜白头古昭关。霸王不过乌江渡,英雄自古钟马鞍。”“青山深处眠诗仙,介甫畅意游褒禅。千字文后陋室铭,江河锦绣谱新篇。”
这场论坛留给专家学者的是叹为观止的深刻印象,那么带给城市的是什么?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时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同年11月14日,总书记来到紧邻马鞍山的南京,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 2023马鞍山首届长江文化论坛举行
举办这场论坛,正是马鞍山牢记殷殷嘱托、勇担历史使命的具体行动。
这场论坛,群贤毕至、大咖云集,为马鞍山带来的不仅是世人的赞叹,还为马鞍山增添了在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上一马当先的底气、勇气和士气,更为马鞍山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新动能。
▲ 芦苇江湾 资料图
一江浩浩,绵绵不绝。6300多公里的蜿蜒曲折,不管山高路远,任凭地形奇险,也无法阻挡她的一路高歌,奔涌向前!
正如马鞍山这座城市的奋进姿态:聚山纳川,一马当先!
01
这场论坛
坚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长江文脉赓续不辍。
千古人文地,一城山水诗。
马鞍山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豁达,有“西楚霸王自刎乌江”的悲壮,还有“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气魄,这一切都来自长江母亲的馈赠,成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最足的底气。
▲ 陋室公园 资料图
马鞍山依江而兴,更因江而美。长江带给马鞍山的不仅是诗意。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节点和马鞍山区域长江文化中极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凌家滩”成为论坛中谈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凌家滩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让东西南北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进一步彰显出马鞍山在长江文化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 凌家滩遗址航拍 资料图
长江在马鞍山不仅孕育出悠久的文明源头文化和灿烂的诗歌文化,还有独特的山水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繁盛的工业文化……
面对厚重而璀璨的长江文化,我们要做的是,抢抓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机遇,站在更宏大的背景和更广阔的视角下,进一步对长江文化的发掘、研究、转化进行赋能,擦亮文化品牌,聚力打造长江名城,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02
这场论坛
坚定了绿色发展的路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充分挖掘长江文化中深厚的生态底蕴,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转化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文化软实力,对于弘扬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 长江马鞍山段 资料图
因这场论坛而相聚马鞍山的专家学者,无论是不是第一次来,都对马鞍山的生态环境赞赏有加:“这是一座诗情画意之城,绿水青山之间藏着市井烟火”“马鞍山不仅是一座因钢而立的工业之城,也是一座文化之城、生态之城,一座非常宜居的幸福之城”……
曾经的马鞍山,却是“灰头土脸”。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整治长江岸线,从“临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尴尬,到如今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马鞍山成功破题。
▲薛家洼生态园 唐焱 摄
生态好了,如何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也是马鞍山一直在探寻的课题。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打造马鞍山文旅产业的新样本,需要坚定目标、久久为功。
▲ 采石矶三台阁 资料图
尤其是,马鞍山要用好毗邻南京、融入长三角的时代优势和地缘优势,针对游客需要,打造一批适合新时代旅游发展所需要的项目和产品。借着国家长江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打造一批符合市场预期的旅游产品和项目,让马鞍山文旅成为长江国家旅游线路中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03
这场论坛
坚定了“融长”发展的步伐
全力加速融入长三角,马鞍山的步伐从未停歇。
作为安徽的“东大门”和“桥头堡”,马鞍山有着“融长”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文化上形成的归属感,更为马鞍山“融长”的步伐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能。
▲ 马鞍山城东航拍 唐焱
马鞍山要做的就是“以文聚力”。要以文化长江的建设引领生态长江、经济长江、幸福长江和安全长江的协同发展。促进沿江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利用长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打造马鞍山对外的独特形象。
▲ 《小江豚归来》剧照
原创儿童剧《小江豚归来》赴江苏南通演出29场,面向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和儿童举办“诗歌的样子”书画创作大展,举办马鞍山(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
近年来,马鞍山将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作为主攻方向,在文旅产业上加快与长三角城市的互融互通。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为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以文聚力,加速“融长”。马鞍山区域长江文化的巨大潜力终将被一一发掘,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扬光大。
04
这场论坛
坚定了重塑城市IP的决心
城市IP,是一座城市的形象,也是一座城市充满生命力的代言,既能体现城市外在的精神面貌,又能展现城市内在的精神内核。
一个城市的形象声誉与旅游吸引力、居住吸引力、投资吸引力之间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唯有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才能避免“千城一面”,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归属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长江不夜城 资料图
新时代,如何挖掘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重塑城市IP,使其成为吸引“流量”的源泉,马鞍山一直在努力。
在江畔,流光溢彩的长江不夜城成为马鞍山全新的城市形象IP。来自周边城市的人们徜徉在长江不夜城,在温柔的夜色下和璀璨不熄的灯火中,尽情领略精彩的长江文化和马鞍山的魅力。
▲ 小马音乐节现场
而在江畔不远,激情燃烧,人声鼎沸,连日来,“小马”音乐节火出了圈。无论从音乐节名称还是演出内容,马鞍山本土文化元素尽显。
打造联结历史和未来的城市旅游形象,展示好李白“金名片”,建设长江文化公园示范区……擦亮马鞍山独特的文化标识,设计与打造全新的城市IP,论坛中的一个个“金点子”都将被一一付诸实践。
▲ 采石矶文创雪糕 图源@长江采石矶
我们期待,一个个全新的城市IP,陆续在马鞍山这片土地上生成、发光。
05
这场论坛
坚定了文化惠民的目标
最是文化润人心。人民创造了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滋养着人民。
在“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火热实践中,马鞍山一直致力于推进文化惠民、点亮群众美好生活。
▲ 第34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
李白是马鞍山区域长江文化中十分显著的文化符号,作为一个与李白有着深刻渊源的城市,马鞍山已经连续举办34届李白诗歌节,这不仅是一场诗歌的盛会,更是一场市民的节日。
▲ 话剧《炉火照天地》剧照
文化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作为长江工业文化的真实写照,话剧《炉火照天地》展现了马鞍山钢铁厂在新时代的企业风采,塑造了新时代工人群体的心灵雕像,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新时代迎来新的火红年代的蜕变,无论是在马鞍山,还是在合肥甚至在北京,该剧一经与观众见面就引起强烈共鸣。
丰厚长江文化资源,为马鞍山一批又一批文艺作品的创作问世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这些文艺作品也将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马鞍山芦苇江湾 资料图
流淌了无数岁月的大江,自唐古拉山奔流而下,一路向东、向海,哺育了中华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长江文化。
历史的积淀,长江的馈赠,人民的期盼,必将为马鞍山奋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汇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好文推荐:
原标题:《一场论坛,为马鞍山带来了什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