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博文物说——回溯四千年前的永昌鸳鸯池

2023-08-13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大家好,我是国家一级文物石雕人面像,我来自永昌鸳鸯池遗址,原件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复刻版藏于金昌市博物馆。

我可是颜值党,为了跟大家见面,我特地画了一个“烟熏妆”,大家给我的妆容打几分呢?

我高3.9厘米,宽2.6厘米,别看我小,永昌先民们制作我可是费了一番心思,先用白云石磨成椭圆状,再用胶质物将白色骨环镶嵌成口、鼻和双眼。镶嵌骨环采用的黑色粘胶质,经有关部门用激光光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是含有极少量的铝、钙、铁、硅、钡、钠、镁、钦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物质。由此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金昌先民,普遍采用黑色胶质物粘合物品,并熟练掌握了镶嵌技术,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由此“开创了我国镶嵌工艺的先河”。

接着奏乐接着舞,终于到我出场了,大家好,我是国家一级文物舞蹈纹双耳彩陶罐,我来自永昌鸳鸯池遗址,我的爱好就是跳舞,看我的“肚子”上,像不像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舞呢?

看我“长”得如此俊俏,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智慧和生活情趣,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制陶工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作为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宗日舞蹈纹彩陶盆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典型物证。

大家好,我叫刻符红陶盘,我有9个弟弟妹妹(盅),出土于永昌县鸳鸯池遗址,别看我普通,我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呢。我们底部内外均有不同的刻划,有“╳”“<”形等。大家可能会疑惑,我是用来干什么的?嘿嘿,卖个关子,请你们自己去观察观察吧!

人们对我的用途非常关注,一种观点认为我是盛酒的小陶杯,属于中国最早的酒具,说明当时的谷物除了供人们食用外,可能还用来酿酒。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当属绘制彩陶时盛放颜料的器具。虽然这两种观点都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这都表明当时的金昌地区稷、粟等作物种植已形成规模,农业生产达到相当的水平。

我们都出生在4000年前的鸳鸯池(永昌县河西堡镇鸳鸯池遗址位于永昌县河西堡镇鸳鸯池村南侧),1974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结束了我们几千年不见天日的日子。

△鸳鸯池遗址

4000年前的鸳鸯池还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我的“家乡”是一片绿洲,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在绿洲的边上是人们最后的归宿(墓葬区),考古工作者们在这里共发掘清理墓葬151座,出土了3500多件文物,有18位有颜有才的哥哥姐姐被选入了国家博物馆,还有很多优秀的兄弟姐妹也被选入到甘肃省博物馆,我们鸳鸯池文化可是咱们中国20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考古学发现之一,也是永昌县历史的一个光辉起点。

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转眼间4000多年已消逝不见了,幸运的是我们被保存得很好,还能较准确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原标题:《金博文物说——回溯四千年前的永昌鸳鸯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