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代建筑遗风——博山颜文姜祠
在齐文化的起源地——博山,坐落着一座始建于盛唐天宝年间的古建筑——颜文姜祠。颜文姜祠建于唐天宝五年,宋元时初具规模,以后历代都有重修。其正殿为建筑结构史上罕见的“无梁殿”,建筑风格庄重朴实,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丁春林摄
相传晋代(公元266年)以前,在风景秀丽的齐鲁大地,有位民间孝妇颜文姜许聘与郭姓人家,未婚夫重病在身,婆家为了冲喜,娶颜氏进门,结果寅时娶亲,卯时郭家郎就去世了。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生性善良的颜文姜强忍悲痛,矢志侍奉公婆、抚养幼妹。孰料,婆婆对其百般虐待,命她到三十里外的石马村挑水。颜文姜的种种孝行感动了上帝,太白金星云游至此从其一条神鞭,放入桶中一提即可取水。小姑趁其不在猛提神鞭,结果酿成水灾。颜文姜问讯后用身体堵住了泉眼,拯救了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齐乘》对其这一传说有相应记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镇孝妇祠下。”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被奉为神明,并为之立庙建祠。
△张焕义摄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据史料记载,文姜祠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565年),在当时只是简陋的草庙或石庙,其大规模修建始于盛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经历代不断的修葺、扩建,全祠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主要建有山门、香亭、正殿、东西两庑、寝殿等计73间,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
全祠分山门、香亭、正殿、东西庑、寝殿及左右配院等部分,共计七十三间,其中主体建筑三十四间,总面积约两千平方米。
山门内迎面便是香亭,高7米,宽3.95米,长3.6米。正脊脊饰宝珠,重檐八角,各缀风铃,一翘一昂三踩,斗拱承顶,角科斗拱,细石镶边,青砖辅壁。门为朱色木雕隔扇,其余之边均为木雕隔扇,古雅大方,饰纹美观。亭檐下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顺德夫人”,这个称号是宋代熙宁八年宋神宗所赐。祠内立有两块古石碑,因年代久远字体已经模糊,但仍可辨认是宋代的遗物。
△孙赛华摄
前院正中为正殿,俗称“无梁殿”,是该祠的主体建筑,也是该祠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殿高15米、宽13米、长17米。前有卷廊,出檐深远,四角风铃,是一座飞檐斗拱两翘三昂十一踩的古代建筑。它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后经历代修葺,清顺治年间,孙廷铨恐其年久失修,在四个屋面翼角下面加设了支撑柱,并在《修灵泉庙碑记》中记录了此事,此番更加证明了该祠是经后代修葺,并非推倒重建。
颜文姜祠的正殿在建筑结构巧夺天工,说其历史意义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它建于唐代,自然与北宋时所办部的建筑标准《营造法式》有些区别。主殿被称为“无梁殿”。它运用杠杆原理,用一根龙形雷公柱来承担屋脊与屋面的重量,雷公柱端部则设有罕见的八角形斗拱,这与常见的唐代直形拱大为不同。下面四根金柱同时向上支撑起,用以承担雷公柱的重量,尾端为仰覆链柱顶石,防止柱角受潮或毁坏。这样的结构科学实用,在有限的高度中创造出较大的空间,可以安置较高的塑像。
第二,在翼角的角梁上构造也十分特别。宋代的《营造法式》规定老角梁置于檐檩上,其外端伸至翼角檐椽椽头,尾端到金檩的相交处,其上安置小角梁,以保证受力平衡。而颜文姜祠的角梁后端却是直接接于金柱之上。为保证结构稳固,童柱也承担角梁的一部分重量。童柱下端接在拐角梁上,拐角梁设在该祠的四个角上,增大了整个建筑物承压重量,也保证了安全性能,改善了翼角悬挑的深度。
△颜文姜祠独特角梁结构
第三,在斗拱的结构上,文姜祠采用的却是十分罕见的“鸳鸯交手拱”。将角科斗拱和相邻的平身科斗拱连为一体,共同承托起巨大翼角的重量,传递荷载,加大出檐深度。周边采用十一踩重翘三昂斗拱,使其屋面出檐更深远,甚至可高达3.5米,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的风格特色。
△颜文姜祠主殿屋檐下斗拱
第四,颜文姜祠不仅注重结构的安全实用,同时还注重艺术装饰效果。唐代的建筑在柱梁节点上多设有各种斗拱,数量远比后世要多得多,颜文姜祠作为唐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其风格特点也就不言而喻了。层层交叉的斗拱让人叹为观止。梁柱下端的垂花饰件,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中央龙形雷公柱的周围。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斗拱彩画、梁柱彩画等各种彩绘色彩鲜艳,冷暖色调对比强烈,使整个正殿更显的辉煌夺目。
△颜文姜祠主殿鸳鸯交手拱
颜文姜祠建筑群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法式,体现出道教的玄妙,皇家的宏伟,民风的纯朴等多种特色,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在建祠的立足点上只是为纪念一位善良孝顺的劳动妇女,并不同于以往建祠以歌颂王侯将相、亦或是弘扬佛法道教以愚昧百姓。它的出发点反映了古人对“孝”文化的倡导具有较高的文化寓意。另外,颜文姜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因其孝顺的美德感天动地,被后人敬为神,并为其建祠,这在古代万千建筑中极为罕见的,从侧面反映出深处在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禁锢下的劳动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由最高统治者褒封平民营造的祭祀庙宇。因此,颜文姜祠的历史文化意义又远远超过了其他古建筑。
颜文姜祠既是民俗孝文化的展示,又是华夏建筑文化的积淀和再现。重修古祠,意在借古喻今,提倡孝道,昭示后人,弘扬美德。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都是相当高的,诚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反映了中华建筑文化的深远厚重与无比魅力。
参考文献:
[1]博山颜文姜祠[M].博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2002.8.
[2]博山民间文学集成.博山民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M].山东邹平教育印刷厂印刷,1989.9.
[3]谢玉明.中国传统建筑细部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原标题:《唐代建筑遗风——博山颜文姜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