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泰宁甘露庵,永诀的南宋
模型制作:
朱宝华、禹涵、皮皮叔
本文总字数约8000+
阅读完成时间约15min
一,甘露庵位置、题记、历史简述
二,甘露庵主体建筑格局
三,甘露庵建筑拆解、梁架复原
四,福建各地岩寺推介
五,全国重点文物烧毁情况
茶花落尽,春日短暂;朝露消逝,韶光无驻。
美好的事物,有时也是最脆弱的,那些消逝的古建亦是如此。
一场天灾,一道命令,一阵狂风,一次洪水……或者只是失手翻落的一只小小香烛,都可能吞噬掉全部。
Earth observation taken by the Expedition 11 crew
台风龙王在太平洋中盘旋
我们写过许多现存的木构,也写过许多如今仅存遗址的奇观。无用目前涉及的复原,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建筑。
像永宁寺塔、大报恩寺塔这样的伟大建筑,毕竟在被毁坏的时候尚没有最直观的影像记录,还未被现代人见证、记录过,虽然让人感到惋惜,但毕竟太过模糊。
永宁寺塔推测复原
大报恩寺琉璃塔推测复原
本篇要介绍的这座建筑,其命运相比那些消失已久的建筑更让人唏嘘。
它在得到发现、记录并测绘后不足三年,就因一场无奈的火灾彻底消逝。
甘露庵全景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这是一组不朽的建筑,它密藏深山,记载不多,却在墙上留下极丰富的先人题记。
南安阁壁画及题记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以年代论,它是极为稀缺的南宋建筑群,其布局设计,更是绝无仅有的巧思妙笔。
幸而它在消失前三年面世,虽然只是惊鸿一现,但相比那些过早消失的建筑,我们可以更充分感受其存在,也让本篇文章,有了更充分的依据将之完整复原。
甘露庵合成复原 底图来源:朱金华
本期的主角,正是福建泰宁甘露庵。
丹霞绝壁之间,昙花一现又匆别的绝世之姿。
惊鸿一瞥,已是诀别。
壹
秘藏深山
泰宁县古属邵武府,现归三明市,位于闽西北的小众县城,文化、自然资源却都不弱,其境内瑰丽奇艳的丹霞地貌提供了绝佳风景。
甘露庵,正位于被选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大金湖景区内,所处山岩峭壁耸立,高达百余米,沉积砂岩构成的山体呈现暗红色,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大金湖景区内的丹霞地貌 朱金华
如此显眼的山岩,老远就可看见,但甘露庵全庙深藏于岩洞之中却极难发现。
正如调查它的张步骞先生所言:
“此洞不易看到,更不会想到洞中有寺。只有在行至洞口,甚至在进入洞门以后,才豁然开朗,层层殿阁突然呈现在眼前。“
过去甘露庵须循山间小路曲折到达,在大金湖水库蓄水后,则要坐船至码头参观。
大金湖水库 朱金华
“甘露岩,高十丈,深如之。石门天成,仅通一径……宋绍兴间,有僧了凝倚岩架层楼叠阁,一柱插地,不假片瓦……幽深清远,迥出尘外,探幽者以不易到为恨。“
县志记载的甘露岩,所指即为甘露庵(其实甘露岩算是更贴切的正式名,但为统一,下文均以甘露庵称之)
如此隐蔽的位置,使得甘露庵一直十分低调,记载不多,直到1958年,南平文物普查队(当时泰宁属南平地区)才首次发现。
我们都知道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天气多雨潮湿,再加上多变的气候条件,对于木构建筑留存是极大的挑战,广大南方地区明代以前的建筑屈指可数。
中国南方宋元建筑不仅稀少,而且几乎没有留下完整建筑群,我们大多熟知的宋元木构都仅留存了单体建筑。
根据甘露庵蜃阁梁架遗留的“宋绍兴十六年”墨迹。
“上祝皇帝位崇万寿圣越百王宋绍兴十六岁之丙寅七月戊辰朔”
蜃阁被初步判断为南宋建筑。而且除了蜃阁以外,还有多座建筑与其修造风格如出一辙。
这一消息发布后,震惊了中国古建学界,甘露庵刚刚发现就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9年张步骞先生又参与考察并详细测绘甘露庵,方有我们今日了解甘露庵的主要材料。
通过调查,张先生发现了古庵留下了众多宋人的墨书题记,这次调查后,甘露庵被认定留存有五座南宋建筑。
南安阁内部彩画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而全国当时已知的南宋木构也不超过五座,一座古庵的遗构数量就已超越,其格局特征更在早期木构乃至所有庙宇建筑里独一无二。
遗憾的是,甘露庵在幸运留下测绘资料后,却在面世不到三年的1961年,就毁于一场意外发生的火灾。
甘露庵烧毁前的宋代题记
甘露庵复建后的题记
当时甘露庵正准备被申报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可惜尚未列保,建筑群就已葬身火海。
甘露庵在火灾后被复建,今日所见的庙宇木构,都是七十年代以后在原址重建的,虽大致保留原有格局,但其风貌与旧时差别甚大。
重修后的甘露岩寺 朱金华
古庵虽未能按照测绘资料复建,但也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和本地风格,以甘露岩寺之名重现。
复建后西壁窗东望 朱金华
复建后东部廊西看 朱金华
甘露岩寺至今仍是大金湖景区的热门打卡地,以“独木支撑,悬空岩寺”的噱头吸引往来游客。
甘露庵复建后“独木支撑”的下层构造 朱金华
但正如很多在泰宁旅游时前往甘露岩寺的游客所不知道的,这座古庵曾经的面貌更加让人动容。
我们不妨回到那场火灾之前,一睹南宋古庵为我们带来的震撼。
贰
洞天福地
作为一座密藏洞府的宗教建筑群,甘露庵有着独一无二的画风,至今我们都认为它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孤例。
它在保持庙宇的庄重秩序下,又突破了常规路数的条框拘束,建筑的落址、外形、结构不拘一格,达成建筑、功能、环境、内涵的完美适配。
甘露庵底部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洞穴的境界,在于外掩其面,内藏天地,甘露庵选址于丹霞岩洞之中,此举已脱俗气。
游人进庵须行一古木参天的曲折小道,一道矮小头门为内外分界,入门时视野初被压至极为卑小,踏出时一转至豁然开朗。
甘露庵一道券门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朱金华
原本遮面不显的神秘古庵毕现山中,须仰望观之,这样的极致对比,就将本来尺度不大的山体、殿阁凸显至雄健、伟岸、震撼。
甘露庵底部 朱金华
整个过程的视觉、氛围与感知变化,无疑会让人接触甘露庵的一瞬间,就产生由衷的畏敬,这正中宗教建筑之功能性的下怀。
甘露庵全景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如此神秘难测又夺人心目,仿佛在山水天地中自然生出的奇巧殿阁,这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天界显灵,又有哪里能当起呢?
甘露庵所在的岩洞本不大,方圆不足二亩,洞穴崎岖不平,几乎没有平地可容完整院落。
可甘露庵却在这小空间里构建了十余座建筑,包括主路殿堂、两厢楼阁和各附属功能性建筑,常规庙宇该有的配置,甘露庵基本齐全。
甘露庵全景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甘露庵建筑群仍大体依照了传统的中轴对称原则,虽然由于地形限制,其主轴建筑并未完全对正,但由于路线安排和彼此遮护,观感仍是秩序分明、整齐有序。
一座蜃阁担当主殿,又有上殿、南安阁、观音阁将其包拢,构成了甘露庵建筑群的主体院落与供奉核心;其余附属建筑则散置于洞穴边缘,体量卑小,更衬托出主殿巍峨。
蜃阁与其余建筑基础后部就势铺平,前部则以木柱架起,在主路建筑之前还以数十根木柱搭出三重平台。
南安阁、观音阁及上殿均落在蜃阁之上层,将主殿严丝包拢,又倚高在主殿身后浮现其上,使得观众可通过一个视角看全甘露庵的所有殿阁。
再加上山洞前大后小、光线阴暗,远远观其全景,不仅不会觉得洞穴局促、庙宇拥挤,反而更显现庙宇层次丰富、气派伟岸,洞穴的边界被殿阁隐藏,更显其幽邃无尽。
甘露庵南安阁合成复原 底图来源:朱金华
甘露庵的建筑布局是因地制宜原则的完美展现,它既保持了对称布局的基本礼治秩序,又将岩洞的崎岖地形充分利用。
匠人化限制为妙笔,使其外景高低错落,趣味无穷,俨然就是山水好景之间,一浑然天成之“神仙洞府”。
叁
甘露凌空
在张步骞先生于1959年的调查测绘中,认定甘露庵留有五座南宋建筑,分别为蜃阁、上殿、南安阁、观音阁及库房。
这五座建筑包含了中轴主殿、两厢楼阁及附属库房,几乎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庙宇,不可多得的保留了一座完整的南宋寺庙的格局。
而就全国而言,不仅现存的南宋遗构均是单体,一组庙宇中也再无超过四座建于同一时期的元以前木构了。
甘露庵损毁无疑失去了早期建筑群落的孤例。
这次我们通过遗留的历史资料复原了甘露庵的五座南宋建筑,以让今日之人更可清楚感受,那再无机会触及的先人匠趣。
- 蜃阁 -
蜃阁是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殿宇,始建于南宋绍兴16年(1146年),位于建筑群中央。
蜃阁前有木构搭建的平台,当心间后部向外略微凸起,用于为天然岩体加砖铺平的佛坛留出空间,于方寸处力图构造较开敞的空间。
甘露庵全景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不论是大小规格,布局安排,均显示蜃阁是当之无愧的“正殿”。其内正中供释迦、文殊、普贤,即华严三圣,亦是佛寺大殿的供奉。
蜃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为横长方形,屋面高度超出殿身高度的1/2,举折则十分平缓。
屋顶则在梢间中央收山,正脊长度约占全殿的四分之三左右,全殿比例显得端庄稳重、敦厚扎实,符合正殿需要营造的肃穆、庄重之氛围。
但蜃阁的外檐部分不设斗拱,出檐短促,和周围建筑截然不同。
种种迹象表明,蜃阁原貌进深为两间,前檐部分是晚近搭建而成,将原本的斗拱包入殿内,可能是后世为了扩展主殿空间而做。
- 蜃阁柱础 -
因为建于山洞之内,其基地多为岩体,地势较高又不必考虑潮气渗透,故全殿几乎不用柱础,仅当心间两根最粗硕的原檐柱下有柱础,八角砖础承圆形木櫍,起装饰作用。
- 蜃阁斗拱(铺作) -
若去掉后期搭建,则蜃阁仅在正面外檐做斗拱,柱头直接出华拱两道,栌斗、泥道拱等均省去。
第二跳上直接承托耍头、橑檐枋;里转第一跳处亦为华拱与外侧对称,第二跳则为二椽袱作为后尾,耍头后尾又出华拱承托剳牵。
穿过外檐斗拱,其内部梁架为前后四架椽屋,采用分心槽以中柱前后等分,做法亦分为前后两部分。
- 蜃阁梁架 -
其前部作为进殿的朝拜、活动空间,对视觉传达有着更高的要求,故采用彻上明造。
于檐柱、中柱各出一跳丁头拱承月梁形的二椽柎,柎上正中立瓜棱形蜀柱;蜀柱外侧以剳牵连接外檐斗拱。
剳牵与蜀柱的外侧连接处又隐出华拱,以与蜀柱内出头的丁头拱对称,蜀柱内丁头拱又与中柱伸出的丁头拱又相对承接上部的平梁。
其后部因由佛龛所占且直抵岩壁,日常使用中无人出入,故直接做成最简单朴实的穿斗结构,直接以纵、横木料相接而无任何装饰。
- 蜃阁鸱尾(吻) -
在蜃阁顶部还存鸱尾(吻)一对,下端吞脊为一夸张咧嘴之龙头,向上则笔直伸为柱形,顶端伸出一凤头与龙头朝向一致,画风很有古拙之趣。
甘露庵蜃阁鸱吻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构图在鸱尾(吻)外形演变中承前启后,造型又有民间造法夸张、活泼的意趣,是十分难得的宋代鸱吻案例。
综上,蜃阁的斗拱、梁架等构造非常简洁,于营造中善于适应地形、使用等因素,和福建流行的插拱诸做法更为一致,有着浓郁的本地风格。
- 上殿 -
上殿(阁)在平面上为正殿即蜃阁的后进,可视为后殿;但在立面上,又高居蜃阁之上;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后一进也是位置最高的建筑。
甘露庵上殿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其前部架以木栈道、地板,后部与蜃阁一样直抵洞底岩壁,殿身部分又向后延伸成凸字形平面,殿内供奉阿弥陀、观音、大势至西方三圣。
内壁白灰墙大量留存南宋游人题记,从落款年号看,其最晚也建于南宋开禧(1205-1207年)以前。
上殿亦为单层歇山建筑,但面阔、进深均只有一间,又在前、左、右三面各出副阶。
门开于前廊两端,仅在外檐正面设廊柱分为三开间,每间均为窗户,其余外立面均为木板成壁。
上殿虽然主体仅为一间,但在正面却有着重檐歇山、三间立面的外观,巧妙强化了气势,又在极为有限的地盘保障了内部空间。
甘露庵上殿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从全庵正面观之,上殿顶部刚好从蜃阁顶部漏出,位置安排恰到好处,既凸显了中轴的气势威严,又于目中制造了楼阁凌空的错觉。
- 上殿斗拱(铺作) -
上殿斗拱可分为上下檐两部,又可分转角、补间铺作,下檐还有柱头铺作;出跳多于蜃阁斗拱,结构做法也更加复杂。
甘露庵上殿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其下檐即附阶的柱头铺作与蜃阁一样不用栌斗直接出两跳,但内侧一跳不出,更加简易,完全是福建本地的“插拱造”形式。
下檐转角亦为插拱造,但做法更复杂,斜出角拱两层在分别承托十字令拱和橑檐枋、角梁,交互斗与拱成45°。
补间铺作仅用于两侧面,底下为仰莲形栌斗,拱的中央做成如意头,已有较多的装饰色彩。
上檐的斗拱更为复杂,其补间铺作在正面、背面各两朵,两山各一朵。
于内额上立蜀柱,柱上插拱向外出三跳,第一跳后尾无拱,第二跳后尾做成龙头形,第三跳后尾为内出的第一层华拱。
其内出华拱亦为三层,第一、二层均偷心,第三层拱端有交互斗承接槫下之枋和翼形拱。
其斗拱的内侧出跳开始处高于外侧的做法颇具创造,相比于一般的内外出跳位置一致的斗拱来说,于室内腾出了更高、敞的空间,是敢于大胆变化的妙笔。
甘露庵上殿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上檐转角铺作为正、侧、角三方向的拱交会处,穿插更多,也就不宜像补间一样采用蜀柱插拱,否则牢固性很受影响。
内侧除了第一层拱直接插于檐柱,其上改用圆形栌斗承托各层出跳;其外部在正、侧两面各出华拱三跳,角拱也是三层,大角梁雕成一嚣张飞扬之龙首;内部则仅在斜角线的角拱后尾出五跳,以避免拥堵。
在不同的位置考虑实际而变化做法,使得甘露庵上殿规模不大,斗拱却做法繁多,令人目眩。
- 上殿梁架 -
上殿内部梁架均为彻上明造,虽为四架椽,但因殿身仅为一间,故而内部未搭有大型梁架,而全以斗拱后尾层层出跳来承托。
这样整个殿内空间虽然不大,但无纵横大木分割,视觉上更呈整体,层层出跳的斗拱又使视觉自然集中向上,使殿顶颇类藻井,压抑窄小之郁遂一扫而空。
上殿内部除了留存宋人题记,在斗拱、额、枋上原本还存有彩画,但五十年代调查时保存已不甚好,目前并没有直接的影像记录。
- 南安阁、观音阁 -
南安阁、观音阁分别在蜃阁右、左两侧岩壁上,均为半就岩壁以木柱架平而起,位置类似庙宇中的两厢。
根据两阁内留存的宋代题字,南安阁约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观音阁稍早约建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
甘露庵南安阁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二者结构相似,主体也都是重檐歇山,并在其主体下利用岩壁支撑处出腰檐,形成三重屋檐。
但由于岩洞内并非整齐地面,观音阁的位置比南安阁低约八米,故而在下檐平座下又做一层以连接下层地面,全阁实际上比其多出一层。
甘露庵观音阁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这样处理,使得两座相对的楼阁腰檐与中间蜃阁屋檐取平,达成全庵整体外观左右对称的效果,是因地制宜的巧妙构思。
南安阁与观音阁结构大致相同,但在不同层布置上略有差异。如南安阁面阔进深各一间,在前、左、右三面各出副阶,其结构类似上殿但接近正方形。
观音阁则可以平座为界分为上下两层看。
下层面阔与进深各为一间,在前、左、右三面各出副阶;上层接续下层,面阔与进深同样各位一间,但在前后左右均有副阶,与平座相对应。
南安阁和观音阁柱、础、屋顶、墙壁及下檐斗拱做法均与上殿相同,仅上檐内部出跳减少等处理稍有不同。
相对而言南安阁建设更为取巧,实际可供人使用的空间仅一层,但在整体观感上却有着两层楼阁的效果,与观音阁对称。
观音阁比南安阁在上下结构上更为复杂一些,观音阁下层的空间是可以实际进入并承担上下行通道职能的。
但在一层平台和二层平台上观音阁都有着不同的观感,下层可以承担上行职能,而上层又与南安阁保持一致。
- 南安阁、观音阁斗拱(铺作) -
观音阁和南安阁上檐与上殿上檐十分类似,内外跳不对称,且其内部空间也同样主要以斗拱里挑支撑上梁。不同的是观音阁多出一跳,看起来更为硕大。
而观音阁补间斗拱则是从第四跳里转才开始出跳的,其下部两个装饰性构件让空间整体更富多变。
观音阁在下层屋檐上又多出一层平坐,平座斗拱,分为转角一种和补间铺作两种。由于多出两层铺作,整体观感非常高。
补间位于前、后两面者不出跳为一斗二升,位于两山面者出一斗三升上叠枋。
转角位于上下两层柱连接处,未采用缠柱造、叉柱造,而是直接以柱顶头相接为插拱形式。
斜线无角拱,而只在正侧两面有出跳,正面出三跳,侧面因阑额高一层而只出两跳。
二阁结构与两进主殿类似,均以斗拱与梁架组合,简练实用为优先,主要考虑地形变化与实际使用而适应变通,无矫揉做作之弊。
甘露庵观音阁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南安、观音二阁的外观处理较中轴建筑更为张扬,其上两层屋檐的檐口几无一处平直,整个线条向上高高翘起,屋面随之翩翩欲飞。
其内部又遍施彩绘,与蜃阁、上殿的庄严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甘露庵南安阁彩画与题记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南安阁的斗拱、枋、额上还存有许多彩画,斗拱与枋上均为黑色木地绘白色单线花纹,无其他颜色,显得非常素雅纯净。
甘露庵南安阁彩画与题记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内额则显得更加繁复,花纹更加细致,设色也较多,并有叠晕;中间额上绘牡丹花与莲花四朵,其间还饰以人物。
甘露庵南安阁内部构造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山面额上彩画则为连续的团科图案,外圈由浅到深叠晕勾绿,内部绘有莲花和牡丹花;于造像背面和副阶额上还遍绘牡丹、莲花,花卉之间枝叶茂密,呈现别具一格的美感。
- 库房 -
库房位于南安阁后,为一座面积不及8平方米的小型建筑,非常不引人注目。
甘露庵小库房 建筑历史研究第二辑甘露庵 张步骞
其后壁存有宋人题诗,故很可能建于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以前,为极罕见的宋代小式木构案例,更具有标本意义,因此不能以其等级低、不起眼而忽视之。
仓库后壁左角宋宝庆年间题字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建筑虽小,但却五脏俱全,从中可看出小型悬山构造的简洁而适用。
库房为悬山顶,屋面与屋身高度比例为1:2,两山出际等于面阔的四分之一左右,整体立面比例匀称而稳当。
外壁白灰墙且梁架毕露,造型简单朴素,在整座建筑群中也非常协调,由之可观想宋代最基层的小型屋舍之外观。
仓库后壁右角宋景定年间题字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梁架采用穿斗结构,为南方民间最常见之木构架,两山各用柱三根,下有地柎,上有二层素枋穿插相连,第一层枋出头并出跳置替木而承檐,亦为插拱形式;正面开二扇门,背面中央立中柱,似面阔二间。
整个结构简单但不简陋,穿斗屋架将全屋连成整体,使其稳当立于山岩之中。
因为整座建筑群均位于岩洞内部,其顶上有山体遮挡,无雨雪之虞。
故甘露庵各个建筑的屋顶均无瓦片,而是先用木板搭顶,再铺以约3.5cm厚的草灰泥,经济又轻便。
永泰方广岩寺,其屋顶的处理方式与甘露庵相似
甘露庵整体屋顶坡度亦缓,但出檐甚远,翼角起翘甚高,在视觉上形成十分张扬又飘逸的效果,正是名副其实的“如翼斯飞”。
甘露庵上殿转角 泰宁甘露著宋代建筑和墨迹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具会
这样的翼角起翘亦可在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的银殿塔等仿木中得见,足以证明至少在南方“飞扬”的檐角已是流传悠久,晚期审美才有飞檐则是一大误解了。
宁波天封塔地宫南宋银殿 禹涵
甘露庵在外观配色上也较低调,以让各个小型殿阁更融入自然山体,颇有隐于世间的高深趣味。
肆
八闽仙踪
甘露庵是一组非常具有福建本土性的建筑,它的木构做法处处体现出福建地方建筑风格,例如经常被应用于挑檐的插拱造等。
在现存的寿宁报祖祠、晋江南岳神庙等殿宇中,还可看见和甘露庵遗留资料高度类似的斗拱构造。
晋江南岳神庙 三斤猫
同时,由于福建地形多山,且遍布岩洞,因此在福建省内,依赖山上崖壁或岩洞构筑的“岩寺”(包含佛寺、道观、民间信仰庙宇等)非常密集,亦是颇有本土特色的特殊类型。
永泰方广岩 aier闽
光是甘露庵所在的泰宁县,就在县志中记录有多处岩寺,如“上有瀑布”的丰岩,“罗汉五百尊极精巧”的罗汉岩,“层楼而登、下临无地”的天台岩,还有丹霞岩、宝盖岩等等,引人遐想。
名山室元代石室
方广岩南宋神龛
姬岩元代神龛
像甘露庵这样的南宋木构群是绝无仅有的,但有的岩寺仍留存早期木构信息,位于莆田涵江的永兴岩寺便是一例。
涵江永兴岩寺 飞鸟寺文管所
永兴岩与甘露庵一样始建于南宋绍兴,风格却完全不同,其面貌为规整条石铺成的三个券洞,酷似黄土高原的窑洞,内里却暗藏玄机——每个洞内均有精美的石仿木建筑,尤以东洞为完整。
涵江永兴岩寺东洞 飞鸟寺文管所
虽为石作,仿木却非常拟真,膨大的梭柱、稳当的栌斗和壮实的月梁均真实描摹木构原型,做法符合元代特征,为一处珍贵的早期木构信息。
涵江永兴岩寺东洞铺作 飞鸟寺文管所
另一处著名岩寺早在甘露庵之前就广为人知;翻看近代西人于福建观光的老照片,一组高挑于层层木架上的洞中楼阁颇为奇特,它便是位于永泰的方广岩寺。
永泰方广岩 aier闽
方广岩建于被称为“广寒洞天”的宽阔洞穴,始建于北宋庆历间,现存建筑虽晚近,但由百余根杉木纵横交错支撑于悬崖前沿,庙宇楼阁之前直面百丈深谷,如此景象足以令人啧啧称奇。
永泰方广岩 aier闽
永泰方广岩 aier闽
以及宋刻璀璨的永泰名山室、浮屠凌空的南安五塔岩、神僧祖庭的安溪清水岩、奇山怪石的罗源碧岩、如行空中的泰宁宝盖岩等等,几无雷同,丰富精彩,福建岩寺群在失去甘露庵后仍是值得发掘的宝库。
永泰名山室祖师洞 aier闽
祖师殿转角斗拱 aier闽
福建岩寺百花齐放、各擅其长,但以构造、构思论,甘露庵无疑是福建岩寺群中的佼佼者。
正如上文所述,不仅在于木构年代之早,其建筑规格之杂,单体建筑之精,错落变化之丰,组织架构之巧,亦可称为已知岩寺之冠。
伍
宋风永诀
对脆弱的木构建筑来说,火焰是最无情的,不论多少年的积累,多么伟大精妙的构思,一场火,就足够将这一切全部抹去,化为飞灰。
1961年的那场火灾纯属意外,一个尴尬、无奈又注定的劫难。赶在其毁灭前几年,隐世山间的甘露庵被发现,并留下详实测绘资料,已经是它最大的幸运和命运的眷顾了。
对此,我们可以遗憾,但不要苛责无心酿灾的不幸之人,对那位老尼而言,那更是极痛心又危险的惊魂夜。更重要的是不忘后事,亡羊补牢,避免更多的惨剧。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甘露庵失火被毁,让国务院都为此向全国发出通报文件,要求加强注重古建消防安全;甘露庵以它的消逝,最后为国内的古建遗存又做出了一份贡献。
遗憾的是,甘露庵仍不是最后焚毁的重要古建,仅仅在福建省内,本世纪仍有多处重点文物毁于火。
屏南万安桥于2022年烧毁 左图 筱溪听泉
2011年武夷山余庆桥,2022年屏南万安桥先后走水,两座国保廊桥,也是闽西北、闽东北最长的两座编木拱桥落为灰烬;还有建瓯步月桥、霞浦前澳天后宫等文物也均燬灭。
2003年,武当山遇真宫大殿;
2014年,宁波江北天主堂、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2015年,巍山拱辰楼;
2017年,长乐村望云楼、蓬溪高峰山、宁城法轮寺;
2019年,泾县黄田村“洋船屋”、平遥武庙、永康厚吴村新屏山精舍;
2020年,温州芙蓉村司马第;
2021年,重庆中山古镇
……
如此名单,不希望出现更多。
这其中,既有意外,也有防火设施虚设、消防应对不足等本可避免的祸因,多数毁于对保护责任的侥幸和对安全管理的疏忽。
意外在所难免,疏忽却应避免,我们希望古建的消防保护能一直是得到充分重视和应对的问题,尽量避免更多甘露庵、余庆桥、万安桥的悲剧,好为世人留足光景,以欣赏更多的中华古建之美。
甘露庵观音阁合成复原 底图来源:朱金华
广厦万千
这一系列古建筑科普文章悉数华夏珍馐,
我们将把你忽略的宝藏,呈现到你眼前。
-参考文献-
张步骞《甘露庵》
1959年第10期《文物》杂志: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泰宁甘露岩宋代建筑和墨迹》
童杨《泰宁甘露庵与大佛样》
《泰宁县志》
原标题:《泰宁甘露庵-永诀的南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