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艺术家族,是中国戏剧和电影百年的独特样本

2023-08-12 18: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题图:1991年1月13日,郑大圣(中)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留学前一天,向外祖父黄佐临(左)辞行,右为郑大圣母亲黄蜀芹

中国戏剧、电影已走过百余年历程,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都是从事戏剧、电影创作、导演、表演或美术工作的艺术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这个家族与演艺事业结缘,已近一个世纪。这个家族三代艺术创作者赓续传承,又各领风骚。他们的理念所激荡的艺术潮流、他们的作品所沉淀的岁月底色,汇聚在中国戏剧和电影历史长河中,汩汩向前。这个家族的艺术道路,也是中国戏剧、电影事业百年历程的缩影。

近日,由许金晶、孙海彦编著,贝页图书策划,文汇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家族的电影史》一书,正是聚焦这个堪称中国戏剧和电影百年独特样本的家族的几代艺术家:

黄佐临(1906-1994,著名戏剧家、电影导演。“写意戏剧观”的提出者,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执导电影《假凤虚凰》《腐蚀》等)

丹尼(1912-1995,本名金韵之,黄佐临夫人,话剧演员)

黄蜀芹(1939-2022,黄佐临之女,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执导电影《人·鬼·情》《画魂》《青春万岁》,电视剧《围城》《孽债》等)

郑长符(1939-2004,黄蜀芹丈夫,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师)

黄海芹(黄佐临之女,一级编剧,电视剧《家·春·秋》《超越生命》《百事乐》《十六岁花季》《天梦》《孽债》等编剧)

郑大圣(黄蜀芹之子,电影、戏剧导演,执导电影《村戏》《天津闲人》《廉吏于成龙》等)

沈昳丽(郑大圣夫人,昆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本书好似一部跨越一个世纪的文艺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以书评人、影评人许金晶对郑大圣导演的两次访谈拉开帷幕;而后三代人,合计6位艺术创作者的一手文字娓娓道来,回忆了老一辈可亲可敬的故事,阐发了各自的艺术追求,讲述了许许多多可爱有趣的故事。口述史的温度、历史档案的深沉积淀,文字与照片的呼应,如光影般流淌的叙事,倾泻着至纯至善、至真至性的流光。

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序二)

文 | 许金晶

本文系作者为本书撰写的自序,感谢授权群学书院首发

夜深人静,除了耳机里传来的生祥乐队专辑《野莲出庄》的音乐声,周边似乎没有一点声响。这样万籁俱寂的时刻,或许恰好适合为这本《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写下一点文字。

这本书的创意,源起于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封控时光。在居家办公的空闲时间里,为抗拒无聊与虚无,热爱电影的我,选择了在1905电影网和爱奇艺网上,系统地观看从民国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经典老电影。费穆、桑弧、郑君里、阮玲玉……一个个曾经只是停留在听说层面的电影人名字,通过斑驳而珍贵的影像,一一进入我的视野,于是就有了后来在《探索与争鸣》杂志公众号连载的“中国电影史系列随笔”专栏。也正是在这一刻,多年前访谈郑大圣导演时他一笔带过的艺术世家三代传承的出身背景,瞬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以艺术家族传承史的形式,叙写百年中国的变迁历程,这样的写作尝试,跟我在《开山大师兄》一书中,以新中国文科第一批博士的个人生命史、学术研究史叙写和纪念改革开放伟大变迁的写作意图,不是刚好形成延续式的呼应吗?

于是就有了跟大圣在微信上的坦率交流。让我感动的是,兴许是之前多次访谈中建立起的熟悉与信任关系,大圣立马表示支持,并随即为我寄来了其家族三代代表人物的详细书籍、画册和影像资料。到仍在封闭的小区门口取回这满满一大箱资料,打开查阅时的激动与感动,至今记忆犹新,成为这些年最温暖的记忆片段之一。

于是,就有了在我相对逼仄的书房和卧室里,围绕这些资料展开的一次次阅读、一次次观看。大半年之后,在上万字的读书与观看笔记的基础上,我形成了详细的口述访谈提纲,并于第二年(2021年)的“五四”青年节当天,在大圣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工作室里,跟他展开了面对面的口述访谈。

当天,从上午九点一直聊到下午三四点,才完成了访谈提纲的一半多。于是我们又相约择日在南京或上海进行下半部分的访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南京和上海接续发生的疫情,让我们的再度见面一再推迟。最终在今年(2022年)3月初,上海再度发生疫情,而大圣被困在家时,我们商定用视频连线的形式完成下半部分的访谈。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访谈后上海的这一轮疫情封控持续了足足数月之久;而让人备感遗憾和心酸的是,就在这一轮的封控当中,大圣的母亲黄蜀芹老师在医院中去世,大圣甚至无缘跟妈妈见上最后一面。

黄蜀芹老师去世后,各大媒体均进行了大篇幅的纪念报道,然而面对众多媒体的联系,大圣婉拒了所有的访谈请求,并告诉我,他关于母亲、关于他们家族三代艺术传承史想说的话,已经完全融汇在我们这本书分两次完成的三万字的访谈之中。面对大圣的信任和认可,素人如我,无比感动,也特别希望这些融汇着个人生命史、艺术创作史与传承史的宝贵访谈文字,能以尽可能完整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

跟这三万字访谈相对应的,是大圣所在家族从黄佐临、丹尼,到黄蜀芹、郑长符(包括黄海芹),再到郑大圣、沈昳丽这三代影视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的第一手文字。这些文字,全部是我个人从大圣寄赠给我的相关书籍里选出的,包括随笔、创作手记、访谈、演讲稿等各类体裁。第一次选出的文字多达20万字,远远超出了编辑对于这本书体量的预期。于是在编辑的建议下,我对学术性、专业性比较强的论文、学术探讨文章一类的文字,进行了大幅的精简,最终形成的文选在12万字左右。这样的精简,让文选中体现的生命史、家族史与艺术传承史的脉络更加清晰,也更适合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学术读者阅读。通过口述访谈和当事人文选这两方面的一手文献的组合,大家或许能够比较清晰地管窥这个在中国影视戏剧艺术史上数一数二的传奇家族的功业、魅力与文化传承。

1934年夏,出国留学进修戏剧前订婚的黄作霖(佐临)和金韵之(丹尼)

1947年,“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新片上映,黄佐临的电影处女作《假凤虚凰》(桑弧编剧))的海报正在绘制中

1989年,黄蜀芹在《围城》的“上海租界”拍摄现场。前排左一是饰演方鸿渐的陈道明,左三是饰演孙柔嘉的吕丽萍。后排中立者是郑长符

1992年,黄蜀芹在《画魂》的“上海美专”拍摄现场,与巩俐饰演的潘玉良说戏

正如大圣在口述访谈里提到的那样:本书成书的前后,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作为最具时代敏感性的艺术家群体之一,中国最好的一批电影导演,已经从2016年起,就开启了从个人生活史和微观文化史视角切入、回顾改革开放史的创作自觉。我们的这本书,或许也是这一创作潮流下的产物,大家读了这些口述访谈和三代人的代表性文字,再去把他们的影像、戏剧作品找来,有机地对照观看,或许就能明白:没有哪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能脱离时代大潮而存在。而我们进行的这一艺术家族传承史的回顾,也正是采取了回溯过往的方式,希望能照见未来,或者至少能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与心声。

2016年,郑大圣在电影《村戏》拍摄现场

2021年,上海,昆曲《玉簪记》沈昳丽 饰 陈妙常

感谢郑大圣、沈昳丽夫妇对本书的全力支持,借助于这样一本书,我跟爱人小鱼的生命,更加紧密地跟你们这对伉俪前辈结合在一起。每年的6月1日儿童节,我们都会在各自共同的结婚纪念日的庆祝里,找到相对一笑的老友的默契。

感谢本书的序作者顾春芳老师。跟您因为叙写樊锦诗先生守护敦煌事迹的口述史佳作《我心归处是敦煌》而结缘,而您多年前撰写的《黄蜀芹和她的电影》一书,又成为本书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本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延续了您研究黄蜀芹导演的学术步伐,由您来撰写精彩而深入的序言,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

感谢后窗放映的高达老师。没有多年前后窗放映成立时在南京策划的影展,以及高达为我对大圣的第一次访谈提供的方便,就没有我和大圣的相遇以及这么些年来逐渐的相知与相望。直到今天,后窗放映仍然是南京每一位热爱艺术电影的朋友心目中的老朋友与守望者,希望能跟后窗一直相守。

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罗人智兄。没有你全力支持出版的我的第一本书《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就没有我后来在澎湃新闻、《探索与争鸣》杂志公众号、群学书院等平台上持续进行的电影写作,也就不会有《一个家族的电影史》的诞生。

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刘盟赟兄。身为“90后”的你,是我眼中当今国内最好的策划编辑之一。你不仅是《今天》《单读》等知名媒体平台的特约编辑,也是西西等华语世界里一流作家的出版代理人。这本书能交由你策划出版,是我的荣幸,也是本书的幸事。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采写、编选搭档,也是相守近十年的爱人小鱼。从《开山大师兄》到《一个家族的电影史》,身为老编辑的你,口述访谈的整理功力越发精湛,而针对当事人文选部分的选文与精简方向,你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以共同写作延续我们之间的爱情,是最浪漫,也是最实在的生命之旅。

身处秋去冬来之际,期待本书的如期出版,期待我们携本书共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22年10月24日晚作于竹林斋

THE END

原标题:《这个艺术家族,是中国戏剧和电影百年的独特样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