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事儿|反腐风暴席卷医疗领域,媒体:打掉“医蠹”,利于百姓
“雷霆反腐”近期席卷医药领域,“全国150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医生亲眼见到同学登上反腐通报”“9名医务人员联名举报科主任”等消息连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截至8月6日,全国公开通报被查的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已达到168位,由于统计局限,这一数字实际上或许更多。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医疗领域反腐在力度和广度上都是空前的,是动真格的。
其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被查,并不让人感到突然。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前,已有46位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被查,另有数十家医院或定点零售药店因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被罚。
5月份,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这是按照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职能调整情况,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后,首次对纠风工作进行部署。
7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7月25日,初次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在行贿罪规定中,增加了关于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将从重处罚的条款。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该动员会明确强调,要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对此,@人民网评 微博8月10日刊文评论称,如果说“三个全”彰显了源头治理的决心,那么在具体治理中,强调“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则体现了精准治理,既能通过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又能通过治理实践为医药领域反腐提供经验。
面对本轮医疗领域反腐风暴,网友直呼大快人心。其实,国家一直在强力推进医药领域反腐,而这次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治理,打掉了一批“医蠹”,让患者获得更实在的好处;另一个是,“注重腐败预防体系建设,切实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人民网评 微博认为,显然,堵住漏洞,才能有效防止钻空子;约束权力,才能防止吃回扣。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实现更高效监督,医药领域腐败才能逐渐减少。腐败从来不会遵循“令行禁止”的规则,制度是治本之策。治理医药领域腐败已经初现效果,这不会是终点。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实现标本兼治,才能正本清源,回归治病救人初心,让患者更有获得感。
《工人日报》8月10日的社评指出,医药领域的腐败现象复杂而多变。一方面,近年来诸如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两票制”“双通道”等医改举措,极大压缩了一些地方药品回扣空间;另一方面,有的药企、医药代表等为掩人耳目,在寻求更为隐蔽的利益输送渠道,医药腐败方式正在逐渐隐形变异、迭代升级。
绞尽脑汁为类似腐败行为披上合法外衣,是医药腐败行为的一个共同点。在由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等利益相关方构成的迷局里,医疗器械、药品等成了工具,宝贵的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被侵吞、蚕食。有的药企尝到通过利益输送赚快钱的“甜头”,放弃药品研发,使得全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本应忙碌于诊室、病房的“白衣天使”,频频出没于所谓“学术会议”会场……这必将降低公共医药服务的质量,严重败坏医药行业的风气,危及医保制度的运行。这是卫生医药界的悲哀,更是百姓之不幸。
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事关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医药行业生态净化、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道德底线。这股“与以往不一样”的医药反腐之风,剑指上述一系列医药腐败痼疾,涉及从医药机构到行业上下游,重点关注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环节,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等“关键少数”。媒体上诸如“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处腐败”等表述,体现出相关部门击溃医药腐败链条的信心与决心。
医药反腐这风,刮得是越来越狠了,可市面上开始出现了别的声音。有的说,到时候这批权威专家都被抓了,让刚毕业的小年轻们看病,你们放心吗?还有的说,这样搞下去人心惶惶,精英医生为了自保都跑私立医院去了,甭指望以后公立医院又便宜又能放心看上病!
对此,@侠客岛 微博8月10日表示,可千万别被这种思路带跑。要解决某个问题,得找准这个问题的因果链条。医疗腐败同样如此。为什么一个出厂价三五块钱的药三转五转,到了病人手中就敢卖200多?除了各级合理利润,另外就是这里头太多人从中“食利”了。药厂为了让自己的药有市场,送钱给医院;医院收了这家的,就不让那家的同类药进来;病人没有了选择权,医生也被裹挟着开一些高回扣的药,最终病人多花钱,医保多负担。
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并不意味着它就合理合法。说到底,这种肥了少数人、而让更多数人买单的游戏规则,迟早是要改写的。医疗腐败这个社会病灶理应被铲除。抓腐败分子、甚至短时间内抓一批腐败分子,的确可能在局部造成“地震”,但只要是在法治框架内依法依规进行就行。潜规则的脓疮挤破了,会疼,这很正常,但会长出来新的、健康的皮肤。发现问题了久拖不决听之任之,那才是真正的养虎为患。
《新华每日电讯》10日刊文指出,老百姓一向对医疗领域的腐败深恶痛绝,加大打击力度得到群众广泛支持,这从网民的反应就可以明显看出。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高尚场所,但近年来医疗腐败问题凸显,涉及医药购销、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方面,严重影响医疗系统公信力和患者权益。从过去的案件来看,医药领域贪腐有收受医药代表回扣或贿赂的,也有虚报费用、变相输送利益的。
医药领域与百姓息息相关,这一领域的腐败不仅会侵害患者权益,还可能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影响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比如,医药流通及使用上的不正之风,让真正有疗效、体现经济性的好药进不了医院,加剧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当医院管理者或医护人员接受回扣或收受好处时,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就可能成为牺牲品。据媒体报道,涉案近3000万元的广东省中山市一医院院长被抓后,该院患者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应当看到,医疗系统内部腐败分子毕竟是少数,许多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医护人员也痛恨种种医疗腐败现象。一直以来,打击医疗领域的腐败并未停歇,但狡猾的不法分子总是不断变换手法试图逃避打击。
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简单粗暴直接送钱送物的贿赂方式淡出江湖,部分医院领导、医护与企业间的“勾肩搭背”更为复杂和隐蔽,比如赞助所谓的医疗学术会议、请专家讲课付酬等,甚至有以比特币作为利益输送的形式。这些“捞利益”乱象,影响了整个医疗体系的社会声誉和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转。正所谓一家医院院长贪腐,一百个好医生都换不回信任。因此,广大医护对反腐风暴寄予厚望。
11日,《新华每日电讯》再度刊文指出,从长远看,根治医药领域腐败,既要“用猛药”,又要“晒太阳”。着眼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一套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机制,才是根治医药领域腐败的治本之策。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规范化管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全面加强医药领域综合监管。这些举措,目的都是“晒太阳”。雷霆之后,必见彩虹。人们期待,坚持高压反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将能涤荡出一个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