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到希腊的回忆与危机
刚刚落地雅典的那一周,每天我都带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一切,面对雅典的公交车、地铁和有轨电车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电车,这可能是我第一次见到有轨电车,对于有轨电车的认识还是来自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在电视剧里,民国时期的大上海就有电车,那时候就觉得原来电车是上个世纪的交通工具。当我乘坐电车去向雅典南部的时候,恍惚间有了一种历史与现代交汇的感觉,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
其实,雅典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汇的城市,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雅典卫城。卫城是雅典的天际线,是这座城市最高的建筑,其他建筑的高度都不可以超过卫城。站在卫城上,我们可以俯瞰雅典城的大部分地方,有很多建筑都是非常现代化的,比如人们经常去的卫城博物馆就是2009年开始营业的一座现代化建筑,但它的周围有不少古朴感的老房子,两种风格交汇,又有卫城“镇场子”(我打心里觉得卫城的气场是非常强,不容忽视的),倒也形成了一种平衡。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无数次登上卫城俯瞰景色,所以习惯了自己看到的一切。
我来到雅典的第二周就是开学报到。开学第一天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没有什么盛大的开学典礼,只是一个班的同学根据教学秘书发的通知聚集在图书馆旁边的礼堂里上课。我们专业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同学都来自美国,那个时候因为还要求戴口罩上课,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我就遇到了阻碍,我没有办法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视觉和听觉,而我偏偏有听力障碍。因此,我在开学时就提交了学校的无障碍服务申请表,被允许使用我的辅助工具上课。上课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解决,但社交活动就让我发愁,总不能让每个同学都使用我的辅助工具吧?好在我的同学们都很亲切,没有因为我是听力障碍,就表现出抗拒,在聚餐和上课的时候都提供了帮助。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对我来说还是很吃力的,但幸好有三位助教学姐在课后为我们提供学习辅导,课上跟不上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经历了忐忑与适应的开学前两周以后,我努力调整心态,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学业当中的时候,我遭遇到了最大的危机。
那一天,雅典经历了特大暴雨,从新闻和短视频上都能看到大量浑浊的雨水倒灌进低层的住户,路面上多处积水都漫过脚踝。而那一天我都不知道是自己是仗着“头铁”还是觉得一向运气好,竟然趁着大暴雨的时候去学校借书,如果我能够预知到未来会经历的事,那我是一定不会出门的。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我也有很多次机会反悔,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学校走去,回到家的路上,我淌过一次又一次的积水,可那个时候我都没有当一回事。一直到下午,熟悉的轰鸣声在脑海中响起的时候,我察觉到了事态的发展有一点严重,但因为过于熟悉,我并没有当成是一桩很严重的事来看待,倒不如说这是家常便饭,不必为此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直到第三天我失去左耳的听力时,直觉病情的发展有点不对劲,但是多年的突发性耳聋和眩晕症经历,让我忽略了直觉的提醒。嗐,就是休息两礼拜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刚开学就要请病假,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事。
说到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患有先天性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也是让我成为听障人士的原因,它的症状就是听力持续波动性下降至全聋,并伴随眩晕。从小到大,我每年都会经历至少一次的突发性耳聋,因为太过于熟悉,以至于自动形成了一套应对机制,按照烂熟于心的流程去休养,只需要两周,就能恢复大部分听力。但是希腊的这一次病发却比以往要严重,我掰着手指头算时间,却发现病情没有一点起色,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经历了十几年都没有这么严重的眩晕,深更半夜拿着塑料袋吐了十次,好像半只脚踏入了鬼门关。之后的一个月里,我反复经历眩晕,呕吐,左耳的听力依旧没有丝毫起色。一直赖以生存的左耳似乎没有一点反应了。(从小到大,我只有左耳可以用于生活,学习和交流,而右耳是重度听损,没有办法对外界声音有反应。)
在异国他乡遭遇听力危机,我又该如何应对?
*期待下一次更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