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读率将近20%,这个高考大省卷过河南

2023-08-10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高考季落幕后,被称为“最牛高考钉子户”的广西考霸唐尚珺终于决定去读大学了,这已是他第 15 次踏进高考考场。然而造化弄人,考了 594 分的他意外遭遇志愿退档,人生道路再次陷入迷茫 [1]。

尽管这是极端个案,高考复读却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 年全国高三毕业生有 824 万 [2],但高考报名人数却达到 1193 万 [3]。这三百多万人中,部分就是复读生。

然而,同是复读生,大家的悲喜也不相通。有人没上本科线失败落榜,有人六百多分还想冲击清北;复读后,有人“翻身”上 985、211,也有人没什么进步,仍然徘徊不前。

放眼全国,哪些省份是“复读大省”?复读,又能多大程度上转动命运的齿轮呢?

全国复读大省,河南不是第一

提起复读,很多人会下意识联想到河南。

2021 年,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 71.76 万,为全国最多 [4]。“一骑绝尘”的高考人数,稀缺的高校资源,以及相对更少的录取比例,都让河南高考屡次出圈。

但复读率最高的省份,并非河南。

我们以普通高考统考参考人数中非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部分作为复读生数据,来估算各省份的复读率,但由于数据获取原因,我们仅得到部分省份 2021 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发现,河南前面至少还有五个“复读困难户”。

而同为高考大省的山东,2021 年的复读率不到 3%,并不算高。

复读率位于前列的是江西和安徽——拥有 34.2 万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江西,普通高考统考人数高达 41.5 万,复读率约为 17.66%;“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所在的安徽紧随其后,复读率约为 16.50%。

除此之外,四川、广西、陕西的复读率也超过了 10%,每 100 个高考生中,至少有十个是复读选手。

因此,出生在这些复读大省,你大概率会拥有这样的回忆——升入高三,发现班里突然多了几个陌生又神秘的面孔。

当其他人面对新知识困惑不解时,他们只低头默默刷题,一副早已知道答案的样子;在大家都在为模考排名焦虑发愁时,他们也显得格外从容,似乎已习惯了考试的“折磨”。

不过,如果你在公办高中上学,大概率很难见到“高四”“高五”的同学们。

近年来,重庆、贵州、四川等地陆续发出信号,明令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 [5];早在 2002 年,国家就开始治理复读现象,限制公办高中提供复读机会了 [6]。

尽管政策在缩紧,最近几年,上述计算得出的“复读大省”的复读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例如,四川的复读率就由 2016 年的 5.86% 上升到了 2021 年的 12.14%。而河南的复读率在 2020 年高达 19.45%,在这一年,河南高考生中将近两成都是复读选手。

有人猜测,这些大省的复读率升高,可能与这些省份中考分流并不严格,导致高中竞争过大有关。但实际上,2021 年,江西普高上线率为 53.36% [7],而广东的普高上线率还要更高些,为 55.82% [8]。

或许,复读率折射的是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下,被提早到高考的内卷压力。

在第一学历的魔咒下,只是考上大学或许已不足以成为“喜报”。面对毫无知名度的大学、全网劝退的天坑专业,家长和孩子都不得不斟酌再三,考虑要不要去上。

高考失意后,谁更容易复读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复读大省的形成也与自身的“游戏难度”有关。

以今年为例,全国一本上线率排行里,江西以 12.92% 的比例垫底,贵州、山东、四川跟河南也都没有超过 20%。而北京、重庆、上海和江苏的一本上线率最高,超过了 30%。

这意味着,在江西等地“一战上岸”,天然地比上海、江苏等地少两成左右的胜算。

情况比较特殊的是广东。和许多经济发达的省份不同,广东其实是个隐藏的高考困难户,一本上线率全国倒数。只不过在广东,复读率并不算高,2021 年只有 2.62%。

考大学难,考好大学更难。

相比于发达省份而言,复读大省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遇和资源都更为稀缺,也就更愿意把赌注都下在高考这条路上。

在常住人口不过五六万的安徽六安市毛坦厂小镇,有复读届天花板之称的“毛中”在校生就有两万人 [9]。每年 6 月 5 日都是这里最热闹的日子,送考车队和满街横幅彰显着毛坦厂延续辉煌战绩的决心。

来自五湖四海的复读生,让毛坦厂的高考经济蓬勃发展,当地财政收入的 90% 都来自教育产业 [10]。

除了省份,还有一些身份背景也会增加复读的概率。

一项针对宁夏 2015 年高考生的研究发现,同一届毕业生中,相比于未复读考生,来自农村的理科男生更容易选择复读 [11]。

比起理科,文科注重长期的积累。而理科的集中刷题,能带来更多确定的进步感。

而相比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拥有的选项更少,拿时间换成绩就成了一种普遍惯性。

而且,他们大概率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不仅缺乏教育资源,也缺乏经验分享和指引。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研究,2011 至 2018 年,“第一代大学生”参加复读的比例为 19.91%,“非第一代大学生”复读的只有 11.76% [12]。

就像来自广西农村的唐尚珺所反思的那样,贫苦的出身让他形成了有限的眼界:

因为我的个人经历和我当初的认识,导致我走了这条路,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的信息更丰富,他们的所处的环境也不可同日而语。[1]

当然,复读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也有不少人并非因为落榜或填报志愿失误,而是为了名校和学历复读,这部分“学霸”,正在成为高分复读生主力 [13]。

复读,能转动命运的齿轮吗

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选择重头再来,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提分。

尽管从二本到 985 的顶级逆袭总是少数人的剧本,但大部分人多少都是能进步的。针对宁夏考生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复读能带来成绩提升的效果,理科复读生要比文科复读生提分更多 [14]。

只不过对高考而言,这个跨越有时不一定能带来实质性的影响。30 分,足够一个成绩本就优异的学霸实现清北名校梦;但对一个挣扎在本科线附近的河南学生而言,或许只是从一个普通学校,去往了另一个稍好一点的普通学校。

在复读大省,你可能需要一个更明显的分差,来弥补与梦想的差距。

不过,复读这一年给人带来的改变,绝不是一个分数单独能够衡量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复读是苦涩的。江西去年 5 月开设的青少年服务台,目前已有 140 多名中高考生前来咨询心理问题,其中不乏许多高考复读生 [15]。

统计社交媒体上的复读相关帖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心理压力”才是很多复读生最难跨越的坎。

相比于应届生,他们要面对落后同辈的焦虑自卑、对自我的埋怨失望……对考试结果的担忧,也让复习的日子无比煎熬。

不过,也有一些复读生表示,熬过心态这一关,复读也能带来不一样的历练与收获——追逐梦想的勇气、坚定奋斗的决心、坚毅抗压的品格以及更加从容的心态……

不论复读没复读,这两个字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许多中国学生的心里。甚至有不少当年高考失利但没复读的人,哪怕已经工作多年,午夜梦回时依然后悔 18 岁那年没能义无反顾地选择复读再拼一把,“就那样没有尝试地放弃了,哪怕结果不尽人意。”

因为在社会时钟催赶着年轻人不断前进时,某种程度上,复读至少为那些暂时“掉队者”提供了一次追赶的机会,给那些“浑浑噩噩”度过高中的人一次再来的权利,也为教育资源落后的地区增加了一些博弈的砝码。

就像延毕、Gap、二战等选择一样,复读也不过是诸多道路的一种。

不过,也无需美化那条未选择的路。毕竟,高考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如果有“岸”可上,没有谁想再尝一次高三的苦。

参考资料:

[1] 康嘻嘻 古丽 & 李加减. (2023). “我不希望出现下一个唐尚珺”. 新京报.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41pGP2jgIXeXNu16S_GVBA.

[2] 教育部. (2023).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3] 王阳 高毅哲. (2022). 强化落实防疫举措、营造良好考试环境、优化考生保障服务……2022年高考大幕开启 冲刺吧,1193万名考生!. 中国教育报.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6/07/content_610588.htm?div=-1.

[4] 国家统计局. (2022). 中国统计年鉴2022.

[5] 中国教育报. (2021). 又一地发布通知,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 | 特别关注.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MTcYJeosdP8VXuyFjWsDhw.

[6] 教育部. (2022). 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2002〕1号).

[7] 江西省统计局. (2022). 江西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 广东省统计局. (2022). 广东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 六安市金安区政府办. (2023). 毛坦厂镇简介.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https://www.ja.gov.cn/zjja/xzfg/dhkz/24175167.html.

[10] 向雪妮. (2023). 自带流量的安徽毛坦厂中学:熟悉的“经典送考”画面又回来了. 南方都市报.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0606806006.html.

[11] 张燕 丁延庆 李虹辉 李伟 马玉洁 & 叶晓阳. (2019). 高考复读有用吗?——基于断点回归的因果推断. 全球教育展望 48(7) 111-128.

[12] 张华峰 郭菲 & 史静寰. (2017).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 田虎. (2009). 我国高考复读群体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上海教育科研 (1) 5.

[14] 康乐 王世岳 & 马玉洁. (2019). 高考复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来自宁夏的证据. 教育与经济 (02) 67-77.

[15] 万齐梦 蒋肖斌. (2023). 高考失利,复读生需要哪些心理支持. 中国青年报.  Retrieved 7 August 2023 from

http://zqb.cyol.com/html/2023-08/04/nw.D110000zgqnb_20230804_3-07.htm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