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孩子补课费成最大开支,这是最糟糕的家庭财务安排
辽宁省人大开展的一项最新调研发现:高额的补课费用,成为普通市民家庭的最大支出。“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极少数不补课的孩子反倒成了另类。”在沈阳等城市,不少家庭用于孩子课外培训、补课的费用,高达5万元以上。
校外补课泛滥,家长花费高企,这早就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孩子补课费用成普通家庭最大开支”,这样的结论却似乎还是第一次被提及。
会不会有夸大?考虑到这是由辽宁省人大调研组所给出的官方说法,应该具备相当可信度。只不过,由于相关方面未对统计口径、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指标作出具体说明,所以公众还是不免有困惑。
需要说明的是,辽宁省人大的此次调研属于“专题调研”,为的就是了解该省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情况。那么,所谓“孩子补课费用成普通家庭最大支出”一说,更准确的表述或许应该是,“在子女正在上中小学的家庭里,补课费用已成最大开支。”厘清了这一限定性前提,上述结论就可以理解了。
一般而言,在“房产-户籍-学位”三者深度捆绑的游戏规则下,大部分家有中小学生的家庭,名下基本都“有房”。这样的家庭,房贷因为贷得早、收入逐年增加,月供压力大多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家中老人的年纪相对还没有那么大,赡养支出尤其是医疗支出还较为有限……住房、教育、医疗等开支项中,以课外培训为主的教育支出成为大头,的确是可能的。
但这更可能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就算仅仅从家庭财务安排的角度来考量,“补课费用成最大开支”本身也是极其危险的。
首先,此举大大滞阻了家庭的储蓄和投资行为,提前透支了未来的支付力,使得家庭防御风险的能力岌岌可危;再者,许多校外培训、补课行为本质上只是一种被裹挟的、情绪驱动的消费行为,并没有严谨的投入和效益的核算,如此不计后果、不顾预期的“砸钱”,其效率注定高不到哪去。
在很多时候,给孩子补课,已成为许多家庭下意识的默认选项,好像唯有如此才能心安。“极少数不补课的孩子反倒成了另类”,这事实上说明,商业化补课服务的商品属性业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即从“消费品”变成了“必需品”。这场集体的“教育迷信”,诱导了一系列非必要的财务决策。
常言道,“孩子的钱是最好挣的”,这无疑是在说,每当涉及孩子,家长们的经济理性就往往会趋于失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道理都没错。只不过,父母勒紧裤腰带、一家人省吃俭用,大把大把的钱都让校外培训机构赚走了,真的理性吗?这场全民“教育抢跑”竞赛,又何时才是终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