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历史生生灭灭的宿命轮回里,听见普通人无尽的叹息

2023-08-10 12: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些年来,跨界写作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诸如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创作者,尝试小说写作,愈来愈成为一种潮流。作为跨界写作者,作者特殊的专业背景与经历,往往能给小说创作带来新鲜血液,别开生面,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洛阳劫》的作者唐克扬就是这样一位“跨界写作者”。作为一名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他在学术历程上一直在“跨界”。在2014年的一场演讲中,他说:

“我最早是学工科的,慢慢地开始又去学文学,最后以建筑而收场。但对我来说,它并不意味着杂乱或者是漫无边际……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在今天你不再可能找到一种唯一的对所有人都适合的使命。在过去的那个时代,笼统的主体意味着单一的创作者……大多数人都在黑暗中听着一个人讲话,只有一个人在舞台上面,但是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导演,只要你真的能担负起这个由过去的集体所支撑的‘独自’。”

唐克扬

唐克扬对学术“跨界”进行了重新认识。放在小说上,也是如此。唐克扬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为文字增添了独特的空间感,兼具智性与历史的厚重。

01 | 书写不尽的洛阳情结

数十年间,唐克扬以各种书写方式,研究、记录、想象、追忆历史中的和他心中的古都洛阳。

他对洛阳的特殊情感,要追溯到1998年。

那年,唐克扬奔赴美国留学,拜在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门下。第二年,作为美术史系博士生,选修了一门名为“洛阳公元500年左右”(Luoyang Circa 500 A.D.)的课。在异国他乡,研习中国学问;在一个世界性大都市,钻进故纸堆里想象古都洛阳。这无论如何,都会给人一种站在过去与未来、废墟与繁华交点的恍惚之感。唐克扬在回忆那段时光时说:“所浏览的不外是考古发掘报告、墓志拓片、墓葬平面图之属,它们既不都是现代人心目中芳香的‘美术’,也难免枯燥,常让我读得时空倒错。”

麦积山石窟散花楼:梦回北朝宫阙

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依旧存在一个名叫洛阳的城市,然而那“历史的留存”却不过是万中之一,面对广袤的现代空间,几不可计。

真正承载了无数人的想象与探求之渴望的,是藏在《洛阳伽蓝记》这样的“追忆的文学”里,散落在纷繁的考古报告、墓志、地图、画片里,有待后人前去探究。恰恰是身在异国,难以混淆现实和想象,那时自嘲为“古墓派”的年轻学者唐克扬,才感叹道:“现实中的洛阳是废墟,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很遥远的北美,‘古代’却忽然变得丰满而完整了。”

唐克扬为20年前《洛城故事》设计的书籍封面

一座历史名城所能激发的心理经验,融合不同的时空,已经远远超出一篇论文所能容纳的。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写小说的念头,“我要写一个古代的工匠,在标准格式的学术论文之余,补足论文里不能看见的……心理活动。”

早在2007年,唐克扬就以“柯扬”之名出版了一本名为《洛城故事》的小说,是为《洛阳劫》的前身。二十余年来多次到访考古现场,在2018年,又出版一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绘声绘色、亦真亦幻地描述了北朝名都的壮丽景象:市井街巷、佛寺高塔以及最后一场毁灭性的大火……这些都是后来这本小说的铺垫,也可说是它的思想“进行时”。可以说,《洛阳劫》是唐克扬数十年间对洛阳城的反复书写的瑰丽结晶。

02 | 我不一定会将我这部小说称为“历史小说”

唐克扬曾说:“我不一定会将我这部小说称为‘历史小说’。”和强调在历史考究、还原历史真相基础上生发故事的历史小说相比,《洛阳劫》更注重在历史事实与历史想象的双重框架下,展开个体心灵对过往的自由遐想,直击普通人最朴素的最生动的生命经验。

永恒的微笑和特殊的书体:《洛城故事》设计稿之一

即便是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也会有废墟上火烟滚滚的一日,那一年“911”恐怖袭击尚未发生。唐克扬还记得,一次建筑课老师讲解《癫狂的纽约》时,请学生们简单计算一下,假如帝国大厦内的人员需要疏散,该花多少时间?后来,他蓦然想到,那座毁于大火的永宁寺塔,也该有这样的算术题啊。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纽约与洛阳之前看似毫无联系,其实在兴废之间,早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下的我们,正在经历着跌宕的世界变局,思绪茫茫,有时却缺乏足够的宏观的观察。唐克扬写这本书,出于想象,又绝不仅是为了安放自己在异国对古都洛阳无限的想象。

03 | 一本兼具古典意味与现代性的小说

《洛阳劫》具有心理小说的特质,细腻周致地描摹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同时又展开了大量或明或暗的梦境和玄想,一时,分不清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还是人物所感,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使得故事如梦如幻。小说的主人公身份为千年前的一名低贱工匠,这决定了他事实上不可能有太多现代摄影机视角的“见识”,然而,他的思考、情感与现代人并无二致,感受细致入微,作者融合了上述两种不同的可能,从而使得笔下的历史具有了现实的温度。

故事发生在北魏造极而衰的历史节点,发生地在佛教昌盛、繁华极尽的洛阳。叙述者从关于洛阳的两个梦境出发,或宏大,或卑微,由此展开了空间的想象,顺延一个古代工匠的视线,开始了一段精彩的幻想历程,在艺术的命运里演绎出时代的兴废和巨变。

小说叙述语言精丽细腻,对人物梦境、幻觉、心境、想象的刻画尤为妙绝,呈现了一种亦真亦幻、庄严秀丽而富有浓郁感伤色彩的唯美意境,是独属于中国的古典美学——不由得使人想到中国城市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作者在芝加哥所细读过的《洛阳伽蓝记》。《洛阳劫》中满溢着对当时洛阳城市建筑以及佛寺、佛像巨细无遗的描画,使壮丽的北朝古都“如在目前”。故事既显示了唐克扬作为建筑与艺术史研究者的深厚功底,又依托于一个小说家的诗性言说。唐克扬以具有古典之美的语言、成熟精湛的小说技艺,使人出入于梦想和现实之间,在小说中构造了大大小小瑰丽迷离的幻境。

《洛阳劫》小说中某个情节的视觉再现

在评论《洛阳劫》前身《洛城故事》时,苗炜说:“克扬是个博士,学艺术史,业余写小说,但这小说写的是幻境,看得我晕头胀脑。”唐克扬的小说语言具有卡尔维诺式的轻盈,同时他笔下的洛阳又保藏着一个博尔赫斯式的深邃迷宫。最终,主人公从大大小小的幻境中解脱出来,洞悉了人世间有关“形象”的真相。

这其实也是一个觉悟的过程。整个故事蕴含了浓郁的佛理思想,流淌着无常之叹与悲悯之感,人物与情节充满着宗教性的隐喻和意蕴,又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展现了作者对于死生真幻、人生实相的思考。他的文字,仿佛是对《洛阳伽蓝记》进行了一次历史小说样式的现代阐释。作者对人物情、欲的刻画同样精彩,触及到了人性晦暗与光明的两个极端。

【相关图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洛阳劫》

唐克扬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8月

在历史生生灭灭的宿命轮回里

听见普通人无尽的叹息

北魏时期,被俘虏的南朝雕刻工匠在万佛洞中劳作十余载,奢望能为离散妻子偷偷雕凿一尊有她影子的圣像。偶然,他与模样语气都酷似妻子的王妃撞见,从此走出石窟,来到新都洛阳。在洛阳,他旁观又亲历着一幕幕的历史活剧:面容与妻子相仿的女子阿秀,诡谲残酷的朝野争斗,斥巨资建造,又在顷刻间崩塌为齑粉的永宁寺塔……他缔造和经历了一系列的幻境,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幻境之中。

【活动预告】

2023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来了!

“跨界写作者”唐克扬

将携最新小说《洛阳劫》

参与本届国际文学周

以下为唐克扬活动日程,欢迎查收~

原标题:《在历史生生灭灭的宿命轮回里,听见普通人无尽的叹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