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再野化”概念、目标、方法以及重要性 (一)
【中国绿发会讯】再野化(Rewilding)是一种全面的、常常大规模的保护努力,旨在通过保护核心的野生/荒野地区、提供这些地区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保护或重新引入顶级捕食者和高度互动物种(关键物种),来恢复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
(摄影:李东明)
再野化的目标是减轻物种灭绝危机,恢复需要很少或不需要人类干预或管理的地区的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功能。其愿景是动态而稳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拥有接近人类出现前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再野化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概念,还涉及社会参与、政策制定和跨界合作。它适用于在生态系统功能失衡的地方,无论是原野土地保护不足、连通性受到破坏,还是生物多样性受损的地方,都需要再野化。同时,鸟类、蝴蝶和其他空中物种的繁殖地、越冬地以及它们的空中迁徙路径,以及海洋物种类似的生态组成部分,也适合再野化。
再野化的实现需要首先确定野生的、或者接近野生或有潜力成为野生的核心地区,确定所存在的栖息地和物种,评估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然后需要确定是否存在污染物或毒物,是否有物种已经灭绝,是否存在与其他核心地区连接的适宜的野生动物走廊。同时还需要了解土地的历史、所有权和政治情况。在一些情况下,比如采取法律保护措施、停止不当的狩猎、捕鱼或采集、移除围栏或道路或大坝等障碍,并让地区通过自然恢复恢复到野生状态可能已经足够。但在其他更复杂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生态工程,进行实质性的(再)建设,种植灭绝或消失的本地植物物种,以及重新引入灭绝或消失的本地野生动物物种,尤其是具有高度互动性的物种,比如河狸或狼。规模越大、土地所有权越复杂、人类干预越严重,再野化就越困难。
(摄影:李东明)
再野化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数据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和韧性通常由“自上而下”的生态(食物链)相互作用维持,这些相互作用是由顶级捕食者引发的。
2.同样的科学数据表明,大型野生动物通常需要大规模的受保护的野生景观核心地带进行觅食、季节性迁移和其他需求。
3.科学数据进一步表明,核心地带之间的连通性也是必需的,因为大多数地区剩余的核心保护区通常规模不够大。
4.从道德角度来看,人类有责任恢复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生态社区。
5.科学(生态心理学)认为,“人类需要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特别是“野生”或荒野的主观和情感本质,有助于身心健康。
(注:本文为 #再野化# 系列,供全球环境治理专家学者和感兴趣的读者参考。文章仅供资讯了解,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编译/Ahua 审核/Samantha 责编/angel
【参考资料】
https://rewilding.org/what-is-rewilding/
https://www.iucn.org/resources/issues-brief/benefits-and-risks-rewilding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