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终于读了这本书!相见恨晚啊!
去年夏天,连续读了几本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本来想着系统性地接触一下日本文学,却发现自己与三岛不大对付。
这一计划便搁下了。
最近开始读芥川龙之介,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在日本文豪之中,似乎只有芥川是我天然地感到亲近,对我脾性的。
前几日读完了芥川的选集《罗生门》。里面收录了芥川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作为第一次接触芥川的读者,是非常不错的选本(我读的下图这本,文治图书出版的)。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芥川初体验。
一
芥川龙之介出生于1892年。他的第一篇作品《老年》发表于1914年。第二年,他又发表了《罗生门》,但均未引起反响。
1916年,他在《新思潮》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鼻子》,受到了文坛大佬夏目簌石的赞赏,终于崭露头角。
不过,虽然出道很早,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只有十几年。这十几年里,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罗生门》《鼻子》《地狱变》为代表的,取材自历史故事的小说。
第二个阶段,则是1921年他作为记者去中国旅行回来之后创作的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写作了许多直抒胸臆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比如《侏儒警语》《某傻子的一生》。同时,在这一年发表的《河童》,则是一篇极辛辣的讽刺小说。
本来,35岁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还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但是,很可惜,这年夏天,芥川选择了自杀。
二
下面,根据我读到的这本《罗生门》,来分享几篇他的作品。
翻开书,第一篇就是《罗生门》。
《罗生门》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小说开始于一个阴郁的画面:一个侍从在罗生门下避雨。前几日,他被主人家辞退,如今一筹莫展,无处可去。他正踌躇着是不是要去做强盗,但当务之急,还是找一个地方过夜要紧。
于是,他走上了堆满死尸的城楼。忽然,在死人堆里,他发现一个头发全白的瘦小老婆子。
“但见那老婆子将松明插在地板缝中,然后两手伸向刚才盯视的女尸头上,就像母猴给小猴抓虱子那样,一根一根拔起了长发,那些头发一拔就掉。”
他不知老婆子在干什么,站出来与她交涉。原来,这老婆子拔尸体的头发,是用来做假发卖钱的。她说这些死人都不是什么善主,只配这样对他们。而且,现在没有别的活路,这么做也没有办法。
侍从听着听着,“心里逐渐冒出某种勇气”。他剥了老婆子的衣服,粗暴的将老婆子踢倒在死尸堆里,消失在夜色中。
这显然是一个道德故事。侍从一开始对未来的道路还感到踌躇。老婆子的行为和话语对他而言正是一个启悟时刻:在这个不需要道德的世界,他无需为自己的罪责负疚。
这背后的观点是:恶潜藏在所有人的体内,等待着被激发。在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恶更会像传染病一般肆虐。
读这本《罗生门》,可以看出芥川非常关注善恶、道德、人性、良心等问题。不只这一篇,后面的许多小说,都是对这一主题的挖掘和变奏。
读他的小说,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奥康纳。他们的小说都有一种阴森、残缺、阴郁的美。就拿《罗生门》来说,文字描写非常细腻,雨夜,城楼,尸堆,读进去有一种阴惨、凄厉的恐怖气氛。光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就非常令人佩服了。
三
除了《罗生门》,《鼻子》《山药粥》和《地狱变》的情节也取材自《今昔物语》。简单介绍一下。
《鼻子》讲的是一个和尚长着一个长鼻子。这个鼻子太长,一是不太方便,吃饭都会掉到碗里,需要一个小和尚用木条帮他提着才行。二来,因为长鼻子,他也经常受到其他人的嘲笑。为此,他习得一个偏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鼻子弄短了一些。然而,虽然他的鼻子变短了,其他的和尚见到他,还是吃吃笑个不停,甚至笑得更放肆了。
如果说《罗生门》对于人性之恶的观察,还比较简单。那么,《鼻子》这篇对于“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微妙心理的把握,则非常精准了。
他是这么写的:“当然,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恻隐之心。但是,当那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旁人又会觉得怅然若失。说得夸张些,他们甚至想让那人再度陷入不幸。”
《山药粥》写的是一个小官,平庸丑陋,梦想是喝到一碗美味的山药粥。有一个习武的官员,知道了这件事,便说要请这个五品小官喝山药粥。但是,他与其说是邀请,不说是嘲弄,虽然五品小官真的喝到了山药粥,但那滋味却苦涩得很。
人对于低于自己的人,不只有同情,甚至有一种恶作剧式的嘲弄。这种奇怪的心理,是芥川龙之介很感兴趣的。
《地狱变》的篇幅相比于前两篇更长,有一种传奇和凄厉的美。审美趣味上,芥川确实很乐意去描写地平线之下的世界,那些丑陋的,乖戾的人性之恶。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艺术至上主义的画师为艺术殉道的故事。其中最惊人的一幕,为了画出逼真的地狱图,画师要求大人将一辆蒲葵车点燃。同时,还要让一辆高贵的女人,穿着绫罗绸缎坐在车中。而这一切真正发生时,那辆车里坐着的,正是他的女儿。
整个故事,有一种绚丽、死亡的极端之美。画师是不疯魔不成活,为了艺术,不惜一切代价。最后,他留下了《地狱变》屏风,随女儿自杀身亡。
与前面几篇相比,这篇小说讨论的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艺术与人生的问题。对于画师,作者没有讽刺,反而有一种庄严的氛围。
四
《竹林中》是芥川的代表作。黑泽明拍过一部《罗生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罗生门”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指那种当事人各执一词,真相扑朔迷离的事件。
不过,《罗生门》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其实是改编自《竹林中》这篇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强盗奸杀女子。但故事并非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讲述,也不是一个情节连贯的第一人称叙事,而是拼贴的自白。僧人、樵夫、丈夫、强盗、女子,他们各有各的说法。
真相并不存在。或者说,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还原真相。每个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因各自的价值观不同,而有所偏差。与其说这篇小说写的人的自私,说谎的本性,倒不如说这正是人间的真相。
《河童》则是一个类似于《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小说,一个男人误入了河童国,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跟随主人公,我们会见识到许多河童国中的社会形态,与现实做一番对比。
比如,在河童国里,孕妇生产之前,医生会对着孕妇的肚子问里面的宝宝是否想被生下来,如果宝宝回答不,那么孕妇的肚子就会立刻归于平整。没有人会伤心或惊讶,这就是一个不想来到世上的孩子。这种对孩童的观念,可以说是蛮超前的。
五
书中篇幅最长的,不是小说,而是《侏儒警语》,一篇笔记体的文章。
在这里。我们会更直接的看到芥川龙之介自己的观点。他对于道德问题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对善恶的水位十分敏感,对于艺术本身也有很多思考。
当他发现人类之丑恶是具有某种普遍性时,很难不失望。他不像奥康纳那样,还可以有一个上帝来拯救。
在写作上,他不像三岛或太宰治那样的私小说,他是很注重讲故事这件事的,而且讲得很好。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历史故事的改编,那种传奇性,那种冷酷,那种慈悲,都让人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
很可惜,芥川龙之介只活了35岁。如果他能继续写下去,不知道还会创造出多少精彩的作品。
原标题:《我终于读了这本书!相见恨晚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