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杀人预告”下的韩国:恐惧滋生、青少年模仿、执法尺度遭疑
当地时间2023年8月7日,韩国首尔江西区金浦国际机场国内航线出境口,特警队队员们带着爆炸物探测犬正在巡逻。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图
一辆全黑的战术装甲车停在韩国首尔的江南站附近,多名特警持枪巡逻,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地带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上个周末,善英带女儿出门玩时看到这样的场景觉得“超现实”,很难向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解释清楚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
8月4日,有人在网络上匿名发帖称“将在江南站杀死100人”,这样的“杀人预告”近期在韩国网络平台上大量出现,安全威胁涉及该国多地。而且,近两周,韩国城南市和首尔市相继发生“无差别行凶”案件,造成十余人死伤。从4日开始,韩国警方首次启动“特别治安行动”,在全国200多个重点地区进行巡查,并在首尔、釜山、大邱等城市的市区部署了特警队员和装甲车。
根据韩国警察厅的通报,截至8月7日7时,警方确认网上共有187篇“杀人预告”帖,逮捕59名相关发帖人,并拘留其中3人。59名被捕嫌疑人中有34名是不足18岁的未成年人,其中还有多名不足受刑事处罚的14岁以下青少年。
“无辜的人在商场和地铁站被刺伤的悲剧下,‘杀人预告’层出不穷,年轻人把死亡恐吓当作恶作剧来玩,这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在首尔某教育机构工作的善英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以她在当地生活三十多年的切身体会而言,治安并不算差,出现恶性事件令人恐惧,但不至于到不敢出门的地步,正常生活还在继续。“不过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无差别杀人是否仅是偶然?发杀人预告的年轻人会变成下一个行凶者吗?看到杀人预告的人们如何消除恐惧?”
当地时间2023年8月6日,韩国首尔,韩国国家搜查本部就“杀人预告”一案举行视频会议,韩国警察厅国家搜查本部部长禹钟寿发表讲话。
从“无差别行凶”到“杀人预告”滋生的恐惧
两周之内,韩国接连出现3起持刀伤人恶性事件,恐慌情绪在民间蔓延。7月21日下午,在首尔新林地铁站出口附近,黑衣男子持刀向一名路人刺去,随后逃离过程中袭击沿途路人,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30多岁的嫌疑人赵某当场被捕,向警方供述因生活处境困难,想“让其他人感到痛苦”,于是在偷窃行凶工具后前往地铁站附近进行随机袭击。
8月3日,在京畿道城南市盆唐,现年22岁的嫌疑人崔某驾车故意驶向人行道冲撞行人,随后进入百货商场持刀刺人,造成1人死亡、13人受伤。据韩媒报道,崔某因涉嫌杀人被批捕,他在接受警方调查时说,感觉自己被跟踪监视。家人称,崔某曾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性人格障碍,但没有接受治疗,一直隐居家中。
仅隔一天,韩国警方透露,8月4日大田市一所高中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一名教师受伤。嫌疑人为20多岁的男子,在受害教师授课的教室外等了1小时左右,下课后去往办公室刺伤教师,已被警方抓获。据韩媒报道,嫌疑人无固定工作,曾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没有住院或接受治疗。
三起案件虽无明确关联,但是行凶方式和嫌疑人的一些特征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前两起案件均为无差别持刀袭击。韩国刑事司法政策研究所和淑明女子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发表论文指出,无差别犯罪可分为三大类——对现实不满、精神障碍、慢性愤怒。对现实不满的犯罪分子通常会在夏季使用利器在街头实施犯罪,而且案发后往往会留在现场。他们并不止步于杀害受害者,而是具有反社会动机。白石大学警察学教授金相均在接受韩媒采访时说:“他们从社会中寻找自己对现实感到不满或无助的原因,并将责任归咎于某些团体或非特定的团体。”
当地时间2023年8月7日,韩国首尔江西区金浦国际机场国内航线出境口,特警队队员们带着爆炸物探测犬正在巡逻。
在善英看来,嫌疑人或许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受到了不公对待,但这不应该成为犯罪的理由,“这就好比我打你,因为你有错,如果我杀人,那是社会的错,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自视为受害者,不考虑别人痛苦的话,这和在大街上又哭又闹、要这要那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生活不好的理由不是被别人剥夺了幸福。”
韩国刑事司法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成宰贤对《首尔新闻》说:“现在还很难说这到底是愤怒犯罪还是模仿犯罪,但不管结论如何,这都强化了韩国不是一个安全国家的印象。”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厅的数据,2020年韩国共发生308件谋杀案,少于日本(318)。美国智库“世界人口评论”( World Population Review)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犯罪指数统计显示,韩国的犯罪指数(每十万人)为26.68,在统计的136个国家中排名第116位,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国家。
然而凶案频频发生,韩国公众的紧张情绪加剧,近日的报警数量迅速增加,也不乏误报事件。同时,不少人积极寻求防身措施。据韩国电商平台G-Market统计,从新林地铁站伤人事件发生的第二天7月22日至8月6日间,防身用品的交易额同比增长424%,其中自卫警棍同比增长1425%。另有首尔的防身用品商家称,喷雾剂和警报器的销量大增。
当地时间2023年8月4日,韩国首尔,“杀人预告”不断,警察和消防人员在盆唐线站点附近部署。
有人惶恐不安,但也有人趁乱作恶。8月3日下午的无差别行凶案发生后,韩国国内网络平台上接连出现“杀人预告”,“明晚10时将在汉堤站用刀杀人”、“将持凶器前往西面站杀死所有的人”……发帖内容与近期发生的凶案类似,仿佛是在模仿。
据韩国警察厅7日消息,截至当天下午6时,全国范围内共发现194篇“杀人预告”帖文,65名发帖者被抓获,其中3人被逮捕,52.3%(34人)为未满19周岁的青少年。警方调查发现,网上的杀人预告大多出于玩笑或愤怒而发,发帖者在供述犯罪动机时表示“为了引起注意”、“喝酒时开玩笑”等。
据《韩民族新闻》报道,专家分析认为,凶案发生后死亡威胁的发帖数激增是出于一种心理现象,即夸大暴力犯罪以引起更多关注。首尔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郭金珠说,“尽管情况严重,但他们不以为意,而是把它(杀人)说得很有趣,或者他们乐于看到别人(被威胁)的反应。这些人可能希望吸引社会关注,但会让很多人陷入恐慌。”
哪里是问题所在
一名韩国中学生近日发布“杀人预告”后被警方追踪到后声称,“我并不想杀人,只是很无聊,当作一个玩笑发布了。”郭金珠警告,“杀人预告”频现将加剧社会动荡,“当人们经常接触死亡威胁,看到一个人步履蹒跚,感到的是恐惧而非担心。”
当地时间2023年8月7日,韩国首尔,“杀人预告”层出不穷,一位市民正在网站上观看实时预告文章。
韩国某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的金东勇告诉澎湃新闻:“杀人预告”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娱乐,就像是网络上玩“梗”。“他们躲在屏幕后面享受让人害怕的乐趣,自己毫发无伤。在没有死刑的国家,即使无差别杀人也不用偿命,应该让这些人担负责任,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就难以打击暴力犯罪。”
根据韩国现行法律,犯罪嫌疑人即使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20年后也可成为假释审查对象。韩国法务部8月4日表示,政府目前正考虑在《刑法》中增设“不得假释的无期徒刑”,从而严正应对恶性犯罪事件。
韩国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7日还表示,因发布“杀人预告”被抓获的青少年中,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满14周岁儿童不在少数。随着近期“杀人预告”在网络蔓延,儿童纷纷盲目模仿。金东勇认为,每当出现恶性事件,人们趋向于将焦点引向“因经济和社会问题而被边缘化的年轻人”,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负担在增加,特别是年轻人面临各方面压力的挤压。但是可以看到青少年也在制造不小的骚乱,他们还没真正踏入社会,种种现象让人开始思考社交网络的作用。
近年来,韩国暴力帮派组织通过社交平台扩大影响力,而且还借此招募青少年。据《亚洲经济日报》报道,韩国警察厅国家搜查本部7月表示,2020年因有组织犯罪被捕的青少年人数为154人,2021年为98人,2022年大幅增加至210人。光州地方检察厅检察官崔顺浩指出,通过社交平台,黑帮MZ一代势力扩张【MZ一代:千禧一代(1985-1996年出生)和Z一代(1997-2006年生)的合成词】,甚至有韩国青少年加入国际帮派组织,被网络上的奢侈品和豪车所吸引。
善英也担心孩子在网络上被动接触到不良信息,但是很难做到监控她浏览的所有内容,“希望社交平台公司和网络平台采取更多措施,移除涉及犯罪、暴力的信息,这对于为年轻人营造友好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
韩国是使用社交平台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市场调查机构DMC Media发布的“2021社交平台市场及现状分析”报告显示,韩国居民社交平台使用率达到89.3%,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阿联酋排名第二。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媒体和社交网站已经成了韩国反政府民众和左派人士的政治工具,也是虚假消息和过激言论扩散的温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甚至引发了两性对立的争论。推特韩国区在讨论无差别行凶案时,出现了“男人是问题所在”的说法,因为涉案嫌疑人均为男性。有韩国网民发文说:“就因为持刀的疯子是个男人,我作为男人就应该被批评吗?好像明白了为什么20多岁和30多岁的男性会厌女。”也有女性网民提出,无意义且不相关的互相指责只会两败俱伤。
当地时间2023年8月7日,韩国首尔,特警在江南站地下购物中心巡查,凶器骚乱和“杀人预告”导致民众不安感倍增。
司法与执法的困境
韩国警察厅长尹熙根8月4日对全民发表紧急谈话,宣布启动严打犯罪分子的“特别治安行动”,直到民众不再恐慌,这是韩国警史上首次启动特别治安行动。然而将装甲车开到市中心的做法也引发争议,有韩国民众在这一新闻的评论区写道:“装甲车可以进入商场、地铁为人们挡刀吗?除了炫耀武力之外别无他用。”
尹熙根还指示一线警察积极使用枪支、泰瑟枪等执法手段,当场制服暴力行凶的犯罪分子。对于开枪制止犯罪的警察积极适用尽职免责制度。根据韩国去年2月修订的《警察职责执行法》,犯罪嫌疑人因在持枪暴力犯罪中死亡、受伤,可免除警察刑事责任。然而也有先例要求警察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时承担赔偿责任。有自称韩国警察的匿名人士在网络社区Blind中发帖称,“我们必须与罪犯打交道,但是一旦被起诉,即使是无辜的也要支付数千万、数亿韩元的赔偿金。指挥部每次都要求积极用枪,但当我们惹上诉讼时就不闻不问。”他说,会有更多无差别犯罪事件发生,而警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韩国检察长李元石6日向全国检察官表示,“我们将从最初的调查阶段开始配合警方”,指示彻底调查作案动机和背景,审查犯罪手段和方法,积极考虑拘留调查。另外,他还表示将对有关持有武器的假新闻和制造社会焦虑的犯罪行为进行严厉回应。
据韩媒报道,目前,韩国法律对于无差别行凶的定义尚不明确,立法司法委员会正在审议《特定犯罪加重处罚等法》中的部分修正案,朝野一直同意加重对无差别行凶的惩罚力度。人民力量党议员赵京泰提案建议,因仇恨或敌视社会而实施的谋杀、伤害和袭击行为,应当加重处罚,将刑期加倍。
此外,还有法律界人士呼吁扩大“正当防卫”的认定范围。按照目前的韩国法律,在持有武器的人发起袭击之前,受到威胁的一方不得首先攻击或进行不必要的防御。韩国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代表申东云对《东亚新闻》说:“要求受害者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仅使用最低限度的必要武力进行自卫是不现实的。”
每当出现震动全国的犯罪案件后,韩国都会掀起一轮针对司法体系和刑罚标准的争论,同时,警方执法也屡遭审视,这是必要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影响,例如“素媛案”迫使韩国国会重新修订法律,在2010年将有期徒刑的上限从15年延长至30年(无论什么罪名),并在2020年通过了“赵斗淳防治法”的部分法案,以强化对电子脚镣佩戴者的管理和监督。
不过,一个案件的结束并不是以逮捕和审判画上句号,面对伤害的最好方式是善后和预防,不仅对于受害者,于社会也是如此。
(应受访者要求,善英为化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