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华社聚焦课后托管:避免异化为课后补课,增加学生负担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放学后去哪儿的“三点半”难题困扰着不少教师和家长。全国多地近期密集出台课后托管举措,各方反应如何?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访了多地学校。
学校渐成课后托管“主力” 内容丰富注重提高素质
9月3日下午放学后,济南市槐荫区营市东街小学的“课后托管班”热闹了起来。校长董庆峰告诉记者,新学年课后托管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京剧、舞蹈、管弦乐、体育等。
家长黄闻玲说,自己下午六点才能下班,学校提供的免费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接送难题,内容也从简单看护转向帮助孩子提高素质。
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2018年秋季开学前,多地教育部门推出了课后托管措施。从9月起,杭州市的小学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南宁市从9月1日起实施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向学生提供课后托管。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服务群体。在成都市成华区,教育部门表示,2017年为全区895名低保、单亲、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小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低偿服务学生9192人,受到家长好评。
该区的华林小学,学生中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约占三分之一。5年级学生罗慧琳在课后托管课程中学了拉丁舞,还在比赛中获了奖。罗慧琳的母亲说,女儿从小喜欢跳舞,在社会上报班学一次要30至50元,而这里一次只收费10元。
财政助“托底” 多模式破解难题
在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校长田燕芳正忙着向新入学的一年级家长发放征求“免费晚托班”需求调查表。
杭州市滨江区是浙江省第一个推行“免费课后服务”的地区。2017年11月开始,这项服务在滨江区4所小学试点。2018年春季学期,该政策在全区14所小学的1至3年级全面推开。
“滨江区课后服务目前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由财政全额‘埋单’。”滨江区教育局局长陈玉棠说,要办有温度的教育,解决老百姓的痛点,课后托管是“关键小事”,接下来这项服务会推向小学4至6年级。
在济南市,当地教育部门将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在政策上予以保障。例如增加市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每班每年900—1000元,每生每年300—320元标准核拨,提高班主任与德育管理团队用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后学生延时服务的考核奖励。
在部分地区,一些有规模、较规范的托管机构也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中去。
成都市青羊区自2015年开始试点“社区少年宫”公益托管模式,每天下午放学后,由街道、社区、学校及家长代表组成的管委会公开选出的第三方培训机构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托管服务每生每天8元,兴趣班收费每生每天20-30元。
青羊区“社区少年宫”目前有33个,覆盖全区所有小学。除区文明办每年为每个社区划拨2万元日常工作经费外,区财政局还设立了专项补助经费。
延时不要延负 课后托管需守住核心理念
课后托管意味着延时服务,老师会因此增加负担吗?
在成都市成华区,小学生放学后,由一支700多名专家能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进学校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其中近80%是教师。
成都市华林小学副校长丁臣惠表示,全校有30多名教师自愿参加了该项目。从时长来看,每周额外增加两小时工作量压力并不很大。
25岁的体育老师贺琳玲每周一、周五下午,为学校两个拉丁舞班的学生各上一次课,每月能拿到志愿者补助800元。贺琳玲说,自己并不看重这点补助,看着孩子们从什么都不会到能跳舞,进而比赛获奖,这种获得感让她特别幸福。
济南一所小学校长说,学校老师参与课后托管工作,每半个月轮换一遍,增加的额外负担不算太大。而在杭州一所小学,老师们约一周轮到一次。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师们工作一天下来很辛苦,学校正考虑请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家长等参与管理。
课后托管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但教育工作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协作合力。学校承担课后托管,是一项托底的工作。家长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济南市槐荫区营市东街小学校长董庆峰说。
董庆峰认为,课后托管,关键是要守住为孩子长远发展着想、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核心理念。这一时间段,不仅要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更要用于提升孩子素质、开阔视野。
一些教育界人士建议,政府提供课后托管服务时可通过制定课后服务内容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在教育部门备案,对托管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其异化为课后补课,增加学生负担。同时,政府应正确处理和培训机构、市场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原题为《“三点半”难题能否破——聚焦多地课后托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