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少一些“梨枣之灾”,多一些深度阅读
《梨与枣》作家葛亮的全新随笔集,此书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
葛亮在序言中开门见山说道,古人把粗滥无用之书,称为“梨枣之灾”。互联网读“屏”时代的当下,该书所传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郑重,对文学的敬畏,彰显内心的持守。抑或说,他以深度阅读回答“梨枣之问”,从国内外经典到结合自己的小说,生动而细微地阐述了“常”与“变”的辩证关系,根脉深扎传统文化土壤,又陡然生出旁逸斜出的新枝桠。
《梨与枣》葛亮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书评
以深度阅读回答“梨枣之问”
文 / 雪樱
邂逅“70后”作家葛亮的小说,我是被他的审美所吸引,一部《燕食记》令我常读常新,依然意犹未尽。最新出版的文学随笔集《梨与枣》,与其说是他的深度阅读笔记,毋宁视作他小说世界的“画外音”。这本书并不厚,但容量很大,全书共分朵颐记、谈艺录、东西引、格物志、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八个章节,就像老祖母家里的八个抽屉格子,每个打开都盈满物之喜悦。
葛亮在序言中开门见山说道,古人把粗滥无用之书,称为“梨枣之灾”。互联网读“屏”时代的当下,该书所传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郑重,对文学的敬畏,彰显内心的持守。抑或说,他以深度阅读回答“梨枣之问”,从国内外经典到结合自己的小说,生动而细微地阐述了“常”与“变”的辩证关系,根脉深扎传统文化土壤,又陡然生出旁逸斜出的新枝桠。
契诃夫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葛的小说语言自带节制而简洁的传统味道,他的阅读心得亦是简墨如画,给人留下思考空间,值得耐品。饮食不过是他的“障眼法”或“小伎俩”,剖析人性才是硬核主题。如他在开篇《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道出,“写人心的虚渺,权力的制衡,亦以民间辐射庙堂”。饮食、戏曲、瓷器、摄影、建筑、城市、记忆等,他娓娓道来,字里行间生趣盎然。他读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见证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常与变;观何蕃摄影集,看见历史丰厚如此的砥实;谈王澍《造房子》直抵人性深处,“终有一日,我们发现何谓有容乃大,是身居自己造出的山川”……
王澍《造房子》里的“瓦爿墙”
何蕃摄影
除了语言简练,葛亮的文字还兼具古典之美,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任何修饰,乃是骨子里沉淀的文学素养所致。他涉及的书籍我都读过,因此颇有共鸣,共鸣之外,迤逦出一份豁然开朗。白先勇《台北人》,他认为这本书写的是中国人的体面,蓝田玉十五年后赴姐妹的家宴身着一件压箱底的旗袍,蕴含着作者“为逝去的美造像”的抱负;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他有感而发,“人生开阖,万物褪藏,百年归后,皆是一具皮囊”。升华主题的同时很好地切中要旨;帕·聚斯金德《香水》,不知被多少人误读,他一语中的,气味是人的另一种存在与轮廊,香水则是对魂魄的虚拟,由物及人,指向灵魂;奈保尔《米格尔大街》,他则另辟蹊径,“这条街道是人生皇然大观的幽暗后台,让我们在旁观者触碰,锻炼生涩的演技”,并进一步指出“人生的过程与流徙,最终也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读到这里,想必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书中有个高频词:砥实,意为结实、靠谱。读钟晓阳《停车暂借问》,唤起他的思乡之情,“大约因为这篇《后记》极为砥实,烟火气浓重。再看之前熟悉不过的正文,便觉如镜花水月”。这里的砥实,赞叹文笔的厚重。他对周晓枫散文集《有如候鸟》的评价,是我读到的最精到的一篇,“有如周晓枫个人写作的一次飞翔与涅槃。这涅槃以其经年的自我砥砺为底。切入肌肤,力致锐痛。血肉之间,却渐萌生绚烂。浩瀚精微,皆见气象。”经年的自我砥砺,即为砥实。
葛亮的文学作品多以饮食或戏曲为主线,上承曹雪芹、沈从文、汪曾祺等精神血统,弥漫着“物哀的品性”,内蕴着中国人的气度,腕底缓缓流淌出“情义”二字,给人以不动声色的美。如果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彰显自足的本性和理想的追求。与此同时,他又没有一味陷入传统的窠臼,拥有超常的兴味,就像《燕食记》里新款“鸳鸯”月饼馅料的打制,师父两年尝试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戴小姐的一道“鸡火干丝”令他茅塞顿开。某种意义上说,美食与写作毫无二致。
“欣赏笔调朗毅的作家,难以进入他雾一样的笔触。”葛亮评价帕特里克时如是说道,这用在他身上同样合适。他以笔为画,勾勒出一幅幅朗毅的线条和唯美的场景,不过是借着“砥实之功”为现代人“画像”,亦是用这种方式向古人致敬,少一些“梨枣之灾”,多一些深度阅读。
原标题:《少一些“梨枣之灾”,多一些深度阅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