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博物馆之夜 | 我在博物馆里,触摸到历史的月光
汉白玉的华表在故宫金水桥前临风玉立。须弥座柱础上海浪翻涌,周身遍布祥云,云间是巨龙盘绕扶摇而上。在柱顶的莲花承露盘上,蹲着一对“望君归”石犼。
天安门广场上的这对华表高近十米,需要抬头仰望方可见全貌。它们足够高大——那是“历史的尺度”,它定义了人类文明在宇宙洪荒之中的位置。
青州博物馆,龙兴寺佛造像
青州博物馆,龙兴寺佛造像
秀骨清像的佛造像从龙兴寺窖藏中出土,拂去千年尘埃,生动的微笑从容的绽放在人们眼前。
见到实物我才知道,青州佛像远远没有云岗石窟的那般巨大,一尊彩绘石雕菩萨造像身高是187厘米,极其近人的高度,雕塑的尺寸如此亲切,那是“人的尺度”。
青州博物馆,贴金佛手
暮色四合,落日西垂,是时候去博物馆了。
如果说大地上也有星河流淌,那九曲的河湾应该就是一座座博物馆——在这里收藏着文明的星辰。
从这里出发,你能去往文明的细枝末节,触摸到历史的真实脉博。
陨石是星球存在过的证明,文物是文明燃烧过的证据。
在城市的灯火通明里,我知道有一盏灯一定属于博物馆。
一个博物馆别致的美往往是从傍晚开始。
上海,浦东美术馆,镜厅夜景
夜里的博物馆和白天完全不同。而夜里人们更像懵懂而警醒的动物,再靠近一点,便能嗅到时间流过的气味:冰冷、庞大、缓慢。
此时的博物馆更加安静,去掉白天的繁华滤镜,可以耐心的阅读一件文物的颠沛流离,一个人的人生里难堪际遇与辉煌成功。因为见识了燃烧过的文明,懂得了灰烬的含义,才慢慢的不再畏惧衰老。
在文物的时间尺度面前,人的寿命短得不值一提。
上海,中华艺术馆,清明上河图(多媒体动画)
你从千里江山图中走了出来,又走进的千里江山里。
在夜场博物馆里漫步,总有意外埋伏在前方不远处,默不作声的给予会心一击。
和文物对话,像是一场无声的交锋。黑暗中,它的沉默震耳欲聋。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完全读懂。
在这些无数的文物中,我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
在这文明的碎片里,我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那不勒斯的月亮》
我曾经在一面普普通通的墙上邂逅那不勒斯的月亮。我明白那月亮从此属于我。
在这半尺见方的黑色画布上从此烙下了我的一束目光。
于是突然懂了博尔赫斯所说:“任何生命,无论多么漫长和复杂,实际上都是由一个特定时刻组成的——一个人永远了解自己的时刻。”
历史上,那时、那地、那月,成为此时、此刻的月,那一天的月亮,如此真实照进我的窗台。
上海,桥头的月亮
有位摄影师讲自己拍兵马俑的感受:“我拍着拍着,我一抬头,我看见了兵马俑的脸上有指纹。那是两千两百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的指纹——在嘴唇的边上。那一刻当时我就傻在那,当看到那种景象的时候,时间已经消失了。就在这一个同一个位置中,他刚刚离去,而我——就踩在了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
他像是穿过了黄土与时间的缝隙,猝不及防与历史直面,这是惶恐,也是直击灵魂的怦然心动。
图源:《国家宝藏》
而当你离开夜场的博物馆,身后灯光熄灭,夜风凉,人声稀。
恍惚之间,你踏出博物馆的第一步,时间像是失去了意义。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
“暮雾象一层面纱,富有诗意地笼罩在河畔,本来微弱可见的建筑物,在昏暗的天空下消失了;在这夜色中,高大的烟囱变成了钟楼,仓库俨然成了宫殿,整个城市象悬浮在空中一般。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种仙境。然后,行人匆匆回家,劳动者、文人、社会贤达以及寻欢作乐的人不再相互辨识,因为他们已无法看清对方的'庐山面目'。歌唱大自然中最和谐的,只有艺术家们,因为他们热爱她,也理解她,这是一首动听的歌曲。"
《黑色和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烟火》惠斯勒
“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怎样压缩成一天呢?
当然是用博物馆。”
上海,西岸美术馆
上海,龙美术馆
上海,浦东美术馆
趁夜色正好,让我们去博物馆吧。
仰望历史的星空,在千万年的时空尺度中漫步,我们才能为自己定义出人的尺度。
就像人类文明对于宇宙,在不停的前行中,叩击出微弱却伟大的回响。
湃客文艺《看点艺术》独家稿
参考观看:《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