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遗】 蜀绣,以针代笔“绘”巴蜀之美

2023-08-04 16: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开幕式上

反复出现的蜀锦蜀绣元素

成为一大亮点

运动员入场式中

通过光影效果

以蜀绣的意象呈现了

一段七彩丝线流淌的“锦绣之路”

“小辣椒”引导员服装纹样

取自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所藏的宋代“灯笼锦”

并以蜀绣工艺做局部刺绣装饰

更独具匠心的是

开幕式导演团队还特别邀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蜀绣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

用蜀绣设计制作

各代表团的入场引导牌

入场引导牌和引导员服装均有蜀绣的元素

“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

西汉扬雄在《蜀都赋》中

曾这样描述蜀绣

如今,历经数千年发展的蜀绣

既是成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标志

在成都大运会举行之际

成都再一次向世界亮出

这张引以为傲的非遗名片

图据图虫创意

历史回声

蜀绣,驰名天下三千年

蜀绣又名“川绣”

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

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

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

中国传统工艺

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

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

和精湛细腻的针法

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

天府蜀绣艺术馆内,刺绣细微如发(张直 摄)

蜀绣历史悠久

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

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

随着发展,蜀地有了丝织品后

民间刺绣日益兴起

发展到秦汉时期

已具有一定的技艺标准

两晋时期,战祸殃及中原

蜀绣在偏安的蜀地

持续发展

蜀绣(资料图)

据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吴玉英介绍

“那时,民间刺绣逐步兴盛起来,

刺绣品为蜀地一大特产,

被人视为珍宝。”

宋代

四川社会比较安定

帝王、富人享乐之风盛行

刺绣品需求量增大

蜀绣技艺也随之有了较大提高

明·秦良玉平金绣龙凤袍(资料图)

经过世代相传

蜀绣技艺不断完善

风格逐渐形成

2006年5月20日

蜀绣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并成为另一张声名在外的

四川非遗名片

穷工极巧

蜀绣,绣出中华文化之美

用“穷工极巧”来形容蜀绣

一点也不夸张

蜀绣技艺以针法见长

共有12大类、138种

蜀绣以本地织造的白、红、绿等

色缎和彩丝散线为原料

各种针法交错使用,施针严谨

用线工整稳重,设色典雅

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

细腻而生动的图像

又善于表现山水磅礴的气势

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

地方文化艺术等因素影响

蜀绣在长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

构图疏朗、浑厚圆润

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一切尽在针尖下功夫

绣娘正在工作(资料图)

为满足现代市场的多元需求

蜀绣的创作题材有了许多创新

其中,既有参照

工笔画的特点进行的创作

亦有模仿油画的逼真写实作品

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让这个流传了千年的技艺

在如今依然焕发着光彩

图据图虫创意

创新传承

蜀绣,“绽放”成都大运会

2005年,“太阳神鸟”

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和象征

同年,绣有“太阳神鸟”图案的蜀绣作品

搭乘“神舟六号”飞向天际

跨越时空距离

古蜀人久远的飞天梦终得以实现

这个盛夏

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

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蜀绣和成都大运会相结合

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传统蜀绣之美

也让蜀绣通过成都大运会

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让世界领略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和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不仅如此

和成都大运会比赛场馆

处处可见蜀绣的身影

锦鲤、芙蓉、盖碗茶

青城山门、都江堰水……

小小的一块“大运青城水”丝巾上

这些成都的文化符号

组成了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

而各种技艺精湛

精美绝伦的蜀绣作品

也在各比赛场馆

以一针一线向世界展示

瑰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

是成都千年文明的

传统技艺和文化表达

也是成都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艺术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

穿越漫漫时间长河

在成都大运会的舞台上

再次绽放耀眼光芒

它也将用蓬勃的生命力

明艳生动的艺术美感

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来源:成都发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