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位“渐冻人”的自我救赎:哪怕只有眼睛能动,也要掌握人生

澎湃新闻记者 王选辉 实习生 吴怡静
2023-08-04 15:24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渐冻人症”),这种在常人中罕见的病症,会一点点地剥夺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少患者最后能动的只有眼睛。

尽管书写已经不可能,还是有一些患者靠眼控打字,将自己患病后一路坚持的点滴感受和思考脉络记述下来。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两位创建自己公众号,坚持用眼动仪写字的“渐冻人”患者。

阿东,深圳一位渐冻症晚期患者。2020年,他用眼动仪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晓十画”,到目前为止,一共发表过295篇文章。在他看来,“渐冻人是慢慢被边缘化的群体,而开了公众号的感觉就是,站在了世界的中央”。

榕榕(化名),已患渐冻症11年。她也通过眼动仪坚持写文章,激励其他渐冻症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我非常理解其中的痛苦,所以我想尽我的微薄之力,能帮助一个是一个。”

2018年2月,在成都某小区晒太阳的阿东。现在的他放弃了手动打字,开始使用眼控。 受访者供图

阿东

“码字,我的一方净土”

澎湃新闻:你目前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和5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阿东:2023年,是我坐实渐冻人身份的第11个年头。目前状况是,24小时卧床,24小时呼吸机,吸食流食,使用眼控设备交流。

五年前,我还能脱离呼吸机坐轮椅“视察小区领地”,用微弱的“川普”点评小区门口打闹的汪星人。

澎湃新闻:这5年在心理层面上有没有新想法、感受?

阿东:感觉就是,身心意志力在病程里很有用;同时作用也是有限的,有时,必须尊重身体和情绪。

澎湃新闻:当你发现患有渐冻症时是什么反应?

阿东:绝症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生活还有很多展望呢,没开始便结束了。

虽然此病目前还没有治愈或者只是控制住的办法,但仍然可被治疗。主要的困难来自心理层面,患者经历各种治疗后“损兵折将”,认识到了绝症的残酷性,接受与否,都得并存。

澎湃新闻:为什么开个人公众号?

阿东:如“晓十画”简介所述,就是记录心情故事,像一本日记本,也是一种情绪出口。

澎湃新闻:用眼动仪写文章并不容易,你觉得坚持写文章的意义是什么?

阿东:码字熟能生巧,而且写文章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是顽强向烟火味道求欢的情书。

澎湃新闻:开公众号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阿东:渐冻人是慢慢被边缘化的群体,开了公众号的感觉就是,站在了世界的中央。

澎湃新闻:家里人对你做公众号、微店都持什么态度?

阿东:老婆说过这样一句话,赚点小钱,找点事做,别累着了。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病情?

阿东:的确是残酷的绝症,慢慢地吞噬肌肉,让各种功能灰飞烟灭,最残酷的是,整个过程中,人的思维相当地清晰。妈妈感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天没有长眼睛……

澎湃新闻:你每天做很多事情,会感觉辛苦吗?

阿东:会疲惫,不过在做事,证明病情平稳;而彻底地沉默,事情就正在起变化。

澎湃新闻:你日常有什么兴趣?

阿东:有,比如看足球比赛,还有下围棋。身体原因不能熬夜看喜欢的比赛了,也不能准确将黑白子放入预定位置。

结合实际才能不让欲望落空,而且我发现,码字,是我的一方净土,会走得更久远。

澎湃新闻: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梦想?

阿东:常言道,健康的人有一百个梦想,而生病的人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健康。其实在当打之年患病,自然有很多梦想没有完成。很多人这样形容渐冻人:身如磐石,心似灵翼。

澎湃新闻: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人或事?

阿东:疾病无疑是人际关系最大的试纸,进入病友群,总能遇见感动的人和事,这些提醒自己,终归自己和世界惺惺相惜,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吧。

澎湃新闻:你生病的这几年,平时你如何和女儿相处?

阿东:我努力将灾难程度降低,随着身体能力的下降而逐渐边缘化,但不是精神层面自闭。(女儿)月娃带给了我很多人生第一次,也陪我走完了很多人生最后一次。

月娃也时常怀念记得的那些互动,可惜少之又少。前几日深圳打雷下雨,她突然伤感地告诉月妈,爸爸好爱我,她想起了那些童话故事来。

月娃马上上初中,记忆中的爸爸并未被雪藏。疾病不丢人,只是遗憾会多一些,希望她也这样认为。

澎湃新闻:你有什么治疗渐动症的经验想要分享?

阿东:对于退行性的ALS,悲伤尚早,至少不是现在。做好呼吸支持、营养管理、心态梳理、护理到位,渐冻症的日子还是可以经营下去。

澎湃新闻:你想跟其他患者说些什么?

阿东:借用鲁迅先生病榻之上的文章标题,“这也是生活!”

躺在病床上的榕榕在用眼动仪写文章。 受访者提供

榕榕

“理解其中痛苦,想尽微薄之力帮忙”

澎湃新闻:你是什么时候、怎么发现患有渐冻症的?

榕榕:我是在2017年10月份开始出现说话偶尔打结和稍微有点大舌头的症状,所以从那时候算起,至今快6年了。

澎湃新闻:最早是什么心态?

榕榕:说实话没人会一开始就乐观面对这样从天而降的噩耗。从NCU(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出来后,我一直想安乐死,甚至能用眼控仪的那一刻,我就在微信里问,中国有安乐死吗?可见我当时有多绝望。

但是可能还是因为不甘心吧,在加入了几个微信群之后,我那时候惊讶地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病友已经在抵抗渐冻症的路上坚持了10年、20年,甚至30年。

而其中有人即使身患绝症,还在努力赚钱养活自己,那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自怨自艾呢?我必须从心理上战胜自我,让自己坚强起来。

澎湃新闻:病友之间的交流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

榕榕:意义重大。微信群可以让病友之间抱团取暖,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可以在病友收到各种宣称可以治疗渐冻症的广告时,帮助辨别真假,少上当受骗。

澎湃新闻:为什么通过公众号发文章?

榕榕:刚刚被确诊时,会绝望,迷茫,挣扎。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让人越来越不安,尤其在逐渐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吃饭能力,失去呼吸能力,必须接受胃造瘘、气切手术时,病人很难接受这些变化,心里会产生各种负面反应,很脆弱。这时候非常需要心理开导,我非常理解其中的痛苦,我只是想尽我的微薄之力,能帮助一个是一个。

澎湃新闻:你平常的生活是由谁来照顾?

榕榕:因为母亲年龄大,视力和听力都不好,爱人又需要赚钱养家,好的保姆和护工又非常难找等等原因,我无奈选择住康养医院。幸好有眼控仪这个伟大发明,我可以冲浪,和朋友聊天等,还可以通过语音和医生、护工沟通。在医院请护工照顾。

澎湃新闻:你日常有什么兴趣爱好吗?如果有的话,目前怎么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榕榕:由于听力受到影响,没办法听喜欢的音乐。兴趣爱好也因为身体限制没办法坚持。不过,最近比较喜欢各种烹饪美食的视频,看见他们在厨房里潇洒自如地挥刀颠勺,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吧。

澎湃新闻:用眼动仪写文章很困难,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榕榕:想通过文字的力量尽量帮助到别人。这也是我目前唯一有能力做到的。

澎湃新闻:你在文章中写道,“经过几次濒临死亡的折腾,我又活过来了。”这几次经历可以和我们具体讲一讲吗?

榕榕:第一次是因为痰堵。第二次是因为枕头没有放好(因为颈椎无力),导致窒息昏迷,第三次是因为在医院尝试脱机(脱离ECMO),结果半夜昏迷(这次经历极为痛苦,以至于大脑自动遗忘了当时痛苦的感觉)。幸好在医院,发现及时,否则家人会以为我是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呢。第四次是今年年初在康养医院,由于护工没注意到呼吸机报警,导致我昏迷。

四次一只脚踏入鬼门关,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濒临死亡的痛苦。我现在非常怕面临死亡的那种痛,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活。

澎湃新闻:为什么你在文章中说,“前30年是在迷迷糊糊中混过来的”?患病以后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榕榕:很惭愧地说,从前的我生活中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从来不在意身体健康,一直是秉承“我年轻,我任性”的态度,晚上不过12点坚决不上床睡觉。听别人提到某某人得了癌症也感觉那是别人的故事,离我太遥远。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当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身体出现异样,当来自医生的一纸相当于死亡判决书一样的诊断书呈现在我面前时,一切悔之晚矣。躺在NCU冰冷的病床上,四肢无法动弹,嘴巴里插着呼吸管,翻身只能依靠别人时,午夜时分无法入睡时,我一遍一遍地回忆我之前的几十年人生,不停地反思,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让我落到如此地步,不提人生如果可以重来这样的假设,首先我没有很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就是大错特错。

身体是从降临这个世界就一直默默伴随着我成长的忠实伙伴,既然我从来没有用心爱护我的身体,那么我现在被迫“平躺”也就没有权利怨天尤人。所以,我现在应该变得佛系了,不去抱怨,不去怨恨,尽量让自己心态平和,微笑面对每一天。

澎湃新闻:你有什么对抗渐冻症的经验想要分享的?

榕榕:对于渐冻症来说,在目前还没有可以逆袭的药物问世之前,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是幸运的,这样确实可以延长生命。除此之外,自我心理调控其实更重要。

我们一定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可以偶尔宣泄和任性吐槽甚至哭泣,但是发泄过后一定要做回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反控。要保持每天愉快的心情,做些喜欢的事情。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心理暗示”。那么如果我们给自己加油,让自己充满信心好呢?还是每天想唉声叹气自怨自艾好呢?孰对孰错且看个人见解。

澎湃新闻:你想对其他患者说些什么?

榕榕:想把这段话送给病友们。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既然我们已经被确诊得了世界上稀有的绝症之首,那么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加油,为我自己。一起加油,为所有正在与绝症抗争的人们!一切唯心所造,心中有希望,希望才会向你而来。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