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月谈:教师离职背后动因千差万别,进行“道德绑架”不道德

半月谈网
2018-09-05 12:54
教育家 >
字号

对话嘉宾:

王 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 敏(杭州市拱墅区青少年宫、社区学院联合党支部副书记)

秦怡萌(北京实验学校教师)

实录整理:

余靖静(半月谈记者)

教师离职背后动因千差万别

张敏:2017年3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其个人公众号“镇西茶馆”发起过一个调查,其团队据此完成一份长达近万字的《关于“提高教师收入稳定教师队伍”的调查报告》,提交给了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可见,目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于收入待遇的诉求也是强烈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收入真的捉襟见肘,无法让你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认识一位40岁的中年男教师,教龄近20年,硕士毕业,工作兢兢业业,市级优秀教师。直到妻子怀了二胎,原来一家三口在老小区住的那套47平方米的房子不够住了,一买房才发现自己一直为之投入的事业,竟没有得到应有的收入回报。

我曾经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要不要写篇公众号?”半天时间就收到上百条留言,希望能为教师发声。一位校长朋友留言“一个教龄30多年,收入还不如一个普通年轻公务员的副高级职称老教师支持你写!”

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有积极向上的专业自觉性,不会因为待遇问题就敷衍混日子。就像白衣天使,就算对执业境遇不满,一上手术台,那种职业操守就会让人肃然起敬。不要以为老师都掉到了钱眼里了,我们还是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与精神追求的。

王健:要从全国范围做出“辞职潮”判断,现在为时尚早。除了全样本调查,即使是做出精确模型择取的抽样调查也可能是不科学的。况且,我国各省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也差异较大,因此各地教师离职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是收入较低造成心态不佳;有的是工作压力和各种要求过高,耗费教师的身心资源。

个人感知,上海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与日俱增。上海师范大学的师范类毕业生只占到20%多,但每年入职教师行业的应届毕业生有30%多。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的毕业生也纷纷挤到教师行业来。这里面固然有外地生源想留沪解决户口的因素,但上海本地高中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分数线是每年都增加的。而且,非师范专业的很多学生都在报考教师资格证。上海社会人员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也在与日俱增。

其实,上海家长群体很认同教师这样的行业。上海的一份调查显示,六成的白领表示工作压力很大,他们所希望换的职业中,教师排在首位。实际上,上海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不占优势,同苏南和杭州地区教师的收入比较中,甚至还略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白领们的解释是,收入固然重要,但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他们更看重的是稳定收入上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教师职业与其他白领职业相比,还是占有时间等优势的。现在上海的婚恋市场中,女方是教师的,占优势;生二胎的人群中,教师行业非常多。这些都是其他行业人士所羡慕的。

所以,我们对于部分教师的离职现象,不能哀鸿遍野,但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探析这些教师离职的动机。

对教师进行道德绑架是不道德的

王健:我读了13年师范,从中师一口气读到博士毕业。我的各学段的同学遍布长三角的大中小学。我发现一个现象,我的同学中做中小学教师的,相当比例的人在朋友圈做微商。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收入的确微薄,需要这样来补贴生活;另一方面,也有人说教师职业具有人脉的圈子(家长),而且他们也有兼职打理微商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张敏:基本上,杭州主城区一位工作10多年的教师,正常的年收入大约在10万元左右(包括公积金)。很多老师说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那是指扣除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之后的实发工资数,除此之外还有每月几百元的绩效奖金,教师节过节费、年终奖等。

对教师来说,工作年限、职称、职务等对工资的影响并不大。换句话说,校长和教师的收入差不了多少。收入高低要和当地的经济水平相适应。10万元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已是富裕了,但对于杭州这样房价每平方米都已达到四五万元的经济发达城市来说,显然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

另外,非教育类事务干扰过多,社会期望过高,面对学生安全和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

近年来,公办学校优秀师资的流失已经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公办学校19个学生配1个老师还不能编制到位;另一方面,民办学校5个学生配1个老师,给予将近3倍的收入待遇。这样的反差,要强求不为所动,实在是难为了老师。教师当然要有高尚的师德,但对教师进行道德绑架就是不道德的。

秦怡萌:“教师辞职”的原因,首先是由教师职业本身造成的。第一,教师收入不高,虽然这两年教师的收入确实有所提高,但横向来比较,教师群体的收入不算高。第二,在整体的职业发展生涯中,教师属于职业发展周期较长的行业,加上现在职称政策的规定,短期内教师的上升空间比较小。

其次,为何“逐年增多”,那是由时代发展所发生的变化。

第一,教师队伍发生了变化。在北京,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只要你是外地户口,起步就是研究生学历,近两年则开始以学历为基础,拼学校的名气、专业的对口。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一股脑儿地涌进教师招聘会的现场,大多是为了解决北京户口。这也就不难理解合约一到期就辞职、甚至违约离开的现象。

第二,教师所面对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家长和孩子,包括教育手段、教育理念。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教育国际化、个性化、现代化的要求接踵而来。面对一群80后家长以及身后的00后、10后的孩子,很多教师感觉挑战无处不在。这种挑战,不仅造成教师知识能力等脑力上的压力,心理压力更是沉重的,随之而来的身体负担愈加明显。所以近些年,教师职业的“高危性”日益凸显。

第三,辞职后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教师辞职后有更多选择,最为便捷的是家教老师或者补习班老师。无须坐班、无须繁琐的沟通工作和存档工作,只需好好教课,便可有高工资到手。所以,只要教育的热度不退,教师行业的魅力就在,但是,铁饭碗不再稀罕。

以平常心看待教师自由流动,落实教师待遇保障

王健: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教育发展的本中之本。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一样,对专业情意(职业情操、职业信念等)的要求非常高。我们需要的是乐教、适教、善教的教师。其中,乐教是第一位的。

人各有志,教师离职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教师队伍要保证风清气正,在时代发展、社会检验和个人抉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优胜劣汰、自由流动,大可以平常心来看待。如围城一样,很多人要出去,但更多人想进来。

但如果某地方的教师离职率超过一定的比例时,就说明这个地方的教育治理体系,特别是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政策出了问题。离职率过高,就容易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造成冲击。

秦怡萌:要想留住好老师,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实在的利益。较高的工资也好,较好的晋升途径也好,对于职工子女的妥善安排也好,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比每次开大会喊口号要强得多。

第二,真诚的感情。教育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打感情牌的行业,如果你不喜欢学生,教育是没办法产生效果的。所以好老师一定是重感情的人。同样地,留住好老师也要动之以情。这个“动”,不是一锅心灵鸡汤,而是行动。

张敏:其实这些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每年的教育经费的增长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体现。这么多的钱,主要投入在硬件和设施设备上了。如果能把花在建设上的钱,拿一部分出来,用于教育最为核心的人的建设上来,用于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师资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质的突破。

杭州某区曾经给每位老师发了人均6万元的“参公奖”,所谓“参公奖”就是参照公务员待遇的奖金。这才是真正落实教师待遇。

如果哪一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精英的优选,教师职业的入职门槛高到许多人高不可攀,真正将教育最重要的“人”放在首位,那么,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

(原题为:《教师辞职,潮非“潮”》)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