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光村:高标准农田“画”出乡村游新业态

2023-08-09 22: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盛夏时节,稻香渐浓,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沿着观光栈道一路走过,竞相绽放的鲜花、巨幅的“稻田画”、青翠欲滴的采摘园、相映成趣的稻田鸭……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铺陈开来,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打卡”。

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里,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铺陈开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红光村坐落在饮马河西岸,是一个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过去以种稻闻名,素有“稻村”的美誉。如今,他们以稻为媒,结合农田建设、观光农业、休闲采摘,搞出了稻田公园的新名堂——在田里种植彩稻,绘制一幅幅美丽的“稻田画”;在稻田边种植鲜花、修建栈道,精心打造景观小品;配合稻田风光,深挖农耕文化建起村史馆和稻米产业展览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这几年,风光秀丽的红光村,逐步完善耕种体验、民俗文化、稻米产业、特色餐饮等功能,让这座原本普通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登上稻田公园里的观景台远望,276公顷稻田尽收眼底,俯瞰绿油油的美景,在“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八个大字的映衬下,这里的“稻田画”进入最美颜值期,通过景观图案表现人们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向往和追求。

“现在有50多家旅行社,把红光村纳入了旅游行程,旺季时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说起村里的旅游产业,龙嘉街道相关负责人张惜茗深感欣喜,“过去村里的小田块,都变成了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实现了水稻种植村企联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经营,还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扮靓了美丽乡村,活跃了地方经济。”

“扑通,扑通……”稻田公园的角落里,稻田鸭嘎嘎的叫声和嬉闹的拍水声引来小朋友们的一阵欢呼,讲解员向来此研学的孩子们介绍起稻田养鸭,“田养鸭、鸭肥田,鸭子直接承担起除草、除虫的任务,排泄物还可以增强稻田的有机成分,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今年,红光村还创新推出研学游项目,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体验式课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插稻秧、赏稻画、听蛙声、做美食、逛展馆……相继有数千名中小学生到此体验稻米文化。

“老一辈人都经历过农耕,但现在的孩子对农耕文化了解得很少。这里的农耕体验项目非常接地气儿,很适合开展研学游活动。”学生家长郭女士说,“这儿太美了,走在稻田里看着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近年来,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逐渐成为红光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业为乡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良机。

聚焦“种好粮、办工厂、乡村面貌大变样”三件大事,红光村已开始谋划建设“一河两岸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农业、集约高效农业,持续丰富旅游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更加聚人气、有活力。

来源:长春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