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宋朋友圈|就喜欢你干不掉我 我还在这儿给你写悼文的感觉
图源网络
宋慧敏
王安石是北宋神宗年间的宰相,著名的革新者,人称“拗相公”。“拗相公”不但有高屋建瓴的政治远见和手腕,文学上也是独树一帜,洋洋洒洒的万言书逻辑缜密,文采斐然。他的诗也是独具特色,诗言志,字里行间隐约其中是王安石对陶渊明南山采菊的神往。可是身居要职事务繁杂,连把写一首诗写完整的时间都没有。
重阳佳节,菊城开封的万里霜天下,花团锦簇,暗香盈袖。宫廷禁苑,千家万户,乃至勾栏瓦肆的门前窗下花枝摇曳,御街两旁的店铺挂上了菊花灯,客人们坐在窗前饮菊花酒。市井开阔处,一盆盆菊花开得硕大饱满,争奇斗艳,赛菊吸引南来北往的客人纷纷驻足,赞不绝口。
花开易见,落英缤纷。王安石下班的路上遇到一阵恼人的秋风吹落枝头的菊花,文青出身的老王心头一阵忧伤,回到家来了灵感:“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王安石的这首《残菊》只写了两句就被打断,宫里传旨让他回去参加推进新法落地紧急会议。
王安石走后,苏轼来访,家人估摸着相公已经去了一段时间,应该快回来了,把苏轼请进书房稍候。苏轼一眼看到案子上王安石只写两句的残诗,越看越不对劲。有宋一朝,在文化自信方面,如果苏东坡是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看到了这两句诗他皱起了眉头,开封的菊花一向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黄叶舞秋风”,怎会被昨夜西风乱了阵脚?文学可以夸张可以想象却一定要有理有据合乎自然。想必是“拗相公”案牍劳形看花眼了。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大学士提笔依韵续了两句诗,时间向晚,他踱着步离开王家。王安石回来后看到续诗摇了摇头,心想大学士饱学却忘了屈原“餐秋菊之落英”的美文,更重要是你缺乏更丰富全面的生活体验。那就下去体验生活吧。
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秋风里他果然看到了落花成阵的景象,不由慨叹姜还是老的辣,看来自己被贬谪并不冤枉。
关于王安石和苏东坡之间的的关系,很多人说他们是不共戴天的政敌。历史上他们的确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新党和旧党。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张大刀阔斧刀刃向内割除冗官冗兵冗费的毒瘤,以司马光、苏氏家族为核心的旧党则认为贪大求全急功冒进会动摇帝国的基础。苏轼的老爸甚至写了一篇《辨奸论》指王安石和易牙一样“阴贼险狠”。王安石回怼苏家都不是好东西。就连宋神宗有意提拔苏轼修起居注,也被王安石拦下,认为他会妨碍革新。
可是当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构陷,性命堪忧的时候,还是王安石却挺身而出为他力证清白,并抬出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保全了苏轼。
元丰七年,变法失败,王安石退居金陵(今南京),苏轼从黄州到汝州赴任,转道南京去看望王安石。王安石穿着家常衣服赶着小毛驴亲自到江边迎接苏轼,然后携手同游钟山,两个人同时来了灵感,苏东坡说老王你先来,老王说承让了:“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意气用事。
物是人非事事休,苏轼竹杖芒鞋轻装上阵,他早已看淡了世事年来薄似纱,只有老王懂我怜我,友谊地久天长:“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离开南京一年之后,王安石驾鹤西去,苏轼为他撰文,对他人品和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君子和而不同,和光同尘。一边写一边微笑:我就喜欢你干不掉我,我还在这儿给你写悼文的感觉。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