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响起的这首歌,与广州有关!

2023-07-31 09: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爱音乐爱体育的 羊城晚报

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开幕。开幕式上中外名曲荟萃,而当中国队作为东道主最后入场时,现场响起大气磅礴的交响乐版《茉莉花》。这首在中外均享誉盛名的经典民歌,此时再次吸引全球人民的注意。

图/央视新闻

把时间往回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著名作曲家谭盾主创的颁奖音乐以《茉莉花》旋律为主线,加入湖北曾侯乙编钟、玉磬等古老乐器的声音;2004年雅典奥运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短短8分钟里,《茉莉花》出现了两次。除此之外,G20峰会文艺晚会、上海世博会宣传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交接仪式等都能听到熟悉的《茉莉花》旋律。

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元素的为何屡屡是《茉莉花》?重要原因之一,是《茉莉花》堪称是外国人最熟悉的中国歌曲。

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是《茉莉花》在西方的“推广大使”。这部诞生于1926年的歌剧是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他虚构了一个中国元朝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并把《茉莉花》的旋律融入其中,使其成为贯穿这部三幕歌剧的音乐主题。借由这部家喻户晓的歌剧,《茉莉花》成为西方人印象中最能代表东方的文化符号之一。

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

但普契尼并不是第一个运用《茉莉花》的西方作曲家。早在19世纪末,《茉莉花》就出现在德国、丹麦、英国等多个西方国家的歌曲集里,被当成东方民歌典型加以介绍。

根据音乐理论家钱仁康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茉莉花》的母本是在明清时期流传的民歌《鲜花调》。这首歌之所以能漂洋过海来到西方,与英国第一个来华使团——马戛尔尼使团有关。乾隆58年,马戛尔尼使团以贺寿之名觐见乾隆皇帝,并试图与中国发展外交和贸易关系。这场外交尝试以英国彻底失败告终,当中最为人熟知的轶事是马戛尔尼不愿对乾隆行磕头礼。

而使团成员之一约翰·巴罗,在经由广州离开中国的途中听到了《茉莉花》,并与使团听事官西特纳一同记录下这首歌。这首歌收录在1804年发行的著作《中国行记》中,巴罗和西特纳将《茉莉花》用五线谱进行记谱,并用罗马拼音标注了《茉莉花》的唱词;同时按照当时西方的音乐规则,为它配上了欧洲风格的引子、尾声和伴奏,让这首来自中国民间的歌曲得以被定型和演唱。更有趣的是,巴罗版的《茉莉花》歌词是以广州方言演唱的。

除了西方之外,《茉莉花》也在19世纪就登陆日本,1884年《洋峨乐谱·抹梨花》、1894年《明清乐之栞》等出版物中均记录了这首歌。

《茉莉花》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还因为其音乐特色。音乐理论家钱仁康曾分析:“一方面,《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如今,悦耳动听的《茉莉花》依然保持着饱满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反复响起,成为最有辨识度的中国符号之一。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原标题:《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响起的这首歌,与广州有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