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稚拙派”素人画来到上海:从卢梭、鲍尚看到塞拉芬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3-07-31 18:0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稚拙派展览宣传片(01:40)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亨利·卢梭为代表的“稚拙派”艺术家们抛开了严谨的学院派技巧以及创新奔放的印象派画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然与真实。他们没有受过成体系的美术训练,依靠对艺术与美好生活充满热情与想象,记录下了日常生活。

7月31日,展览“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对外展出,呈现亨利·卢梭、塞拉芬·路易、安德烈·鲍尚等9位代表性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稚拙派”艺术家们本身的职业与绘画艺术大多并不相关。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一群“素人”。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元,质朴生动,且充满童趣。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界,传统学院派与各个新兴流派之间纷争不断。有一个流派,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开辟出一条返璞之路。它抛开了古典严谨的学院派技巧以及创新奔放的印象派画法,回归到了艺术的原始美之中,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然与真实——这就是原始主义,也被称为稚拙派(Naive Art)。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稚拙派”艺术家们本身的职业与绘画艺术大多并不相关。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一群“素人”,即没有经受系统美术训练的人。但他们凭藉着自己对艺术与美好生活充满热情,凭借着创意与想象,用独特且天然的视角观察、记录并描绘日常的事物,表达内心最本真的感受。而回归本真也是不少艺术大家所追求的境界。就如同毕加索曾说的,“像拉斐尔一样画画花了我四年时间,像个孩子一样去画画却花了我一辈子。”

毕加索收藏的稚拙派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展品借展自法国马约尔博物馆及迪娜·维尔尼画廊。展览通过5大板块来展现9位稚拙派艺术家所营造的纯真质朴又充满幻想的奇趣艺术梦境。9位艺术家包括亨利·卢梭、塞拉芬·路易、安德烈·鲍尚、路易斯·维凡、卡米尔·邦布瓦、多米尼克·佩洛内、雷内·伦贝尔、让·埃夫和费迪南德·德斯诺斯。

对于展出的艺术家,策展人马真正告诉记者,“9位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当时,德国收藏家、评论家威廉·乌德是稚拙派的重要推手。乌德发掘了这批艺术家,并于1929年组织了一场较有规模的展览——圣心画展。从那以后,这些艺术家逐渐被欧洲画坛所认可。而此次展览中,有5位参展者曾参加过圣心画展。”

亨利·卢梭

亨利·卢梭,《夫人 G 的肖像》,1889年 © Gregory Copitet

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一流派的开创者亨利·卢梭。卢梭青年时期是一名军乐队队员,后又成为了一名海关关税员,绘画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爱好与情感寄托,凭借其充满异域情趣、奇幻色彩的画作,成功获得包括毕加索、德加、雷诺阿、阿波利奈尔等一大批文艺巨匠的青睐。如今,亨利·卢梭的很多作品也都成为了世界各大美术馆的馆藏。

展览现场,亨利·卢梭肖像画作

展览现场,亨利·卢梭作品

卢梭的艺术冲动源于他深深热爱大自然。因为无法负担美术课,卢梭通过去卢浮宫研究他最喜欢的艺术家和翻阅照片,杂志和画册,并自学了人体解剖学,他参观了世博会,被异国他乡的展品所吸引。卢梭对艺术的冲动,来源于他对自然的深切观察和热爱。在艺术圈内的人看来,卢梭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天真、无邪和智慧的混合体。他看似毫无幽默或逻辑,却能把一种奇异的想象与一种魔幻般、犀利而直接的观察方式结合起来。

展览现场,亨利·卢梭作品《磨坊》

《磨坊》(局部)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卢梭的风景、肖像和描绘宠物的小品。其中,风景作品《磨坊》是卢梭代表性的作品。“卢梭是一个善于描绘梦境和异域风光的艺术家,他也在这张风景画里开创了一种所谓的‘肖像风景’的概念。在画面下方,有一个很小的正在垂钓的人,人物虽小,但你很难忽视他的存在。人物在最前景,而风景则作为一种背景。”

安德烈·鲍尚是一名园丁的儿子,子承父业的他后来经营了一家苗圃,“一战”服兵役期间他的绘画技巧被发现,接受了绘图师的培训。复员后的鲍尚在农场工作,而乡村的环境能让人灵感不断,45岁时,他坚定了自己的画家之路。鲍尚的绘画题材从圣经和神话主题到花卉静物和人物风景,是一位风格多变的艺术家。

展览现场,安德烈·鲍尚的神话主题绘画

展览现场,安德烈·鲍尚对自然的描绘

安德烈·鲍尚作品(局部)

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鲍尚对神话题材的描绘,也是此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几件作品。“他在服兵役期间曾被派到希腊,所以接收到不少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元素。比如,展出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吸收了古罗马壁画的技巧。”马真正说。

此外,自家花园里的苗圃和乡村所见也是鲍尚着重描绘的对象。花开花落之中,鲍尚却将画面停留在了鸟语花香、花繁叶茂的那一瞬间。开启艺术之路的鲍尚,其作品在巴黎、苏黎世、伦敦不断巡展,后来更是在美国的8家博物馆举办展览。他也是卢梭之后的另一位稚拙派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展览现场,安德烈·鲍尚作品

展览现场,安德烈·鲍尚作品

展览现场卡米尔· 邦布瓦作品

卡米尔·邦布瓦在成为艺术家前是一位摔跤手。年轻时,他体力充沛,通过各种体力劳动谋生。虽然如此,但他的绘画天赋在很早就显现了。1907年,邦布瓦移居巴黎,完婚并在工作之余坚持画画。1914年,邦布瓦开始4年半的兵役,退役回家后,他延续边工作边画画的生活,并开始受到画商及藏家的关注。就这样,这位铁血硬汉般的男子转行成为了艺术家,并于1944年举办了第一次个展。

塞拉芬·路易《花束与叶子》,1929-1930年 ©Jean-Alex Brunelle

塞拉芬·路易,《叶子》,布面油画,1928-1929 © Jean-Louis Los

塞拉芬·路易是唯一一位女性参展者,也是稚拙派中最有名的女性艺术家。塞拉芬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牧人家庭,做过女佣、管家,她常常利用空闲时间自学画画。在乌德于1929年组织的“圣心画展”中,塞拉芬作为稚拙派女性艺术家的代表而声名鹊起。由于其亮丽的艺术风格和相似的人生经历(1932年因精神疾病入院直至去世),塞拉芬也被人称为“女梵高”。展览中,观众可以充分了解到她的艺术特色——通过使用泥土以及压碎后的植物所产生的色彩来绘画,创建了风格独特的“花叶画”。

展厅现场,雷内·伦贝尔作品

展厅现场,雷内·伦贝尔作品

雷内·伦贝尔作品中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雷内·伦贝尔出生巴黎,从小就兴趣广泛,爱音乐爱画画爱阅读。一战期间,雷内·伦贝尔参军入伍,之后进入总参谋部担任电报员、绘图员。退伍后,他进入邮政局做了公务员。当然,这些经历并没有让他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伦贝尔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并受到众多不同流派艺术大师的影响,其绘画主题从最早期的静物画,到成熟期对城镇、街景的描绘,伦贝尔的画家生涯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据说,他之后还结识了毕加索、莫迪里亚尼等知名艺术家。

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伦贝尔无疑是有着高超艺术技巧的画家,其对街道景色的描绘会令人联想到荷兰黄金时期的绘画表达。在他的一张描绘街景的画作中,他用一张小小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来致敬荷兰艺术家维米尔。

展厅现场,多米尼克·佩罗内作品

展厅现场,多米尼克·佩罗内作品

展厅现场,多米尼克·佩罗内作品

多米尼克·佩罗内曾是一位极具工匠精神的版画师,但一战的战火打断了他的职业生涯。退休后,他开始专攻风景画,描绘树木的叶子、大海的浪花等。他画工精准,笔触细致,细节层次感强。不过,相较于其他稚拙派艺术家,佩洛内留下的油画作品并不多。“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很少,就30来幅。所以我们也称他为‘法国维米尔’。”马真正说。

路易斯·维凡,《狩猎野猪》,1925年 ©Jean-Alex Brunelle 

路易斯·维凡,《凯旋门》1935年,布面油画 ©Jean-Alex Brunelle

展厅中,让·埃夫和路易斯·维凡则是喜欢将画笔聚焦城市生活的艺术家。让·埃夫出生于法国,15岁开始画画,服过兵役,做过工业绘图员、汽车厂机械师。1924年,让·埃夫在巴黎观看了库尔贝的画展后,决定用自己的画笔重塑看到的东西。展厅中,蒙马特圣心大教堂是法国的著名景点,但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或是印象派艺术家对于建筑的处理,让·埃夫笔下的建筑如同一张明信片,以特别平面的、没有透视的方式宣扬着其作品的辨识度。而相比之下,路易斯·维凡对城市的描绘则要严谨一些,专业化一些。同样是对圣心大教堂的描绘,观众可以在展厅中比较两人的艺术风格。

路易斯·维凡作品(局部)

路易斯·维凡(左)和让·埃夫(右),描绘圣心大教堂

让·埃夫自画像

费迪南德·德斯诺斯出生于面包师的家庭,从小喜欢画画,无师自通的他在19岁就有了自己的油画作品。德斯诺斯画过很多动物,据说,他在描绘一个场景时,都会添加上一些动物的元素,其中更是以画猫为多,可以说,他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猫奴。在展厅中的两幅作品里,除了可以看到德斯诺斯的自画像,也能看到他笔下的猫。

展览现场,费迪南德·德斯诺斯自画像

展览现场,费迪南德·德斯诺斯画作中的猫

“生活中的人、物、景、建筑、花草、动物,以及各种充满幻想的梦境及场景构成了稚拙派艺术的主要创作内容。就创作特点而言,尽管也存在着绘画习惯甚至地区性差异,但稚拙派绘画几乎都具有色彩浓烈而丰富,构图自带明显的‘几何视角’错误,多数画幅较小,细节描绘丰富,想象力强等特点。”马真正说。此外,在不同的主题中,静物画是所有稚拙派艺术家都乐于描绘的主题,不过,各自笔下的景物也都各不相同。

路易斯·维凡,《葡萄与静物》,布面油画,1921 © Jean-Alex Brunelle

展览现场,塞拉芬·路易的静物画

稚拙派艺术的创作成果具有天然质朴的魅力、幽默的视觉感染力以及无处不在的繁茂生命力。这些是瞻前顾后、带着繁重枷锁的老牌“主义”们,以及锐意创新、年轻激进的新潮“主义”们所不具备甚至不屑于在意的。创作主题上,稚拙派艺术热衷于从生活和梦境两大“素材库”中提取元素。

虽然稚拙派在艺术长河中不算大流派,但似乎每一部艺术史都离不开这一流派的故事,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亨利·卢梭笔下的原始丛林、塞拉芬·路易的花叶画更是影响深远,甚至辐射到了电影、时装、手工艺等多方面。在耳熟能详的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的视觉风格上,电影导演就选择了卢梭的丛林景致为蓝本创作;而电影《花落花开》则是以塞拉芬·路易为原型拍摄的战争电影……

亨利·卢梭作品《猛狮就食》(非此次展品)

电影《马达加斯加》根据亨利·卢梭的作品风格设计的视觉元素

电影《花落花开》海报,2008马丁·波渥斯导演以稚拙派女艺术家塞拉芬·路易为原型拍摄的战争电影

在面对稚拙派的作品时,其实无需过多拘泥于绘画技法的形式品质,更多的是关注艺术家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生命抱有的无限憧憬。种种丰富的视觉元素使得画面充满童趣,吸引眼球的同时更能冲击观众的心灵,让每一个观者都能从画面中回忆自己的生活。

展览将展至11月12日。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