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梦想城市:塑造世界的七种城市理念

2023-07-31 12: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未来的城市将会如何?要做出这样的思考,我们必须溯本逐源,从20世纪的标志性现象——大规模城市化发生的原点开始,审视各种类型的城市理想模型。它们最初的意图是什么?它们是否经得起检验?如果是,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什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引着它们的创造者?而随着20世纪城市化画卷的展开,社会本身又在何种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1997

那些曾经只是空想的概念,如何变成我们眼前的世界?

七种城市理念,一部全新的阅读指南。和我们一起展开探索!

[美]韦德·格雷汉姆(Wade Graham) 著

何如 译

ISBN:978-7-5765-0536-8

同济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以崭新的方式探索我们的城市的书——它描绘出那些通常相互冲突的理念,关于我们将如何生活、工作、游戏、创造、购物与思考;它讲述了那些构想城市的人的故事,他们梦想中的城市即是我们当下所处世界的蓝图。

从19世纪至今,许多开始只是空想的概念——有些是乌托邦,有些只是奇思妙想,通常都争议频频——慢慢地被接受,并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得到大规模建设。从古德休的浪漫乡村到勒·柯布西耶的超级街区和赖特的广亩城市,我们树木葱郁的郊区、摩天楼林立的城区、受信息娱乐驱动的购物中心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都可见于这些前所未有的概念。

从这些重要的梦想家与活动家以及转化或挑战他们的规划的追随者与反对者的生涯中,我们不仅能够梳理出周遭城市形态的变迁过程——住宅、塔楼、市政中心、公寓、购物中心、景观大道、公路以及当中的空间,还能够了解到那些曾带给他们灵感并同时渗透于建筑、邻里以及整座城市的种种理念。

作者格雷汉姆在本书中揭秘了那些杰出的、令人着迷的原计划,展现了今日丰富多样的城市建成环境的根源,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有关现代城市的阅读指南。

◎ 伯特伦·古德休与浪漫主义城市

◎ 丹尼尔·伯纳姆与规则城市

◎ 勒·柯布西耶、罗伯特·摩西与理性城市

◎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反城市

◎ 简·雅各布斯、安德烈斯·杜安尼与自组织城市

◎ 维克多·格伦、乔恩·捷得与购物城市

◎ 丹下健三、诺曼·福斯特与技术—生态城市

城堡 Castles

古德休在完善他的梦想城市模型的同时,还示范了如何用建筑学方法将整个城市建造成为一个特定主题的、浪漫主义幻想王国。

更重要的是,他与其他有同样想法的建筑师们共同将浪漫主义风格从其所处的历史窠臼中解放了出来,方式却颇为讽刺——通过摒弃19世纪城市改革者所剩无几的政治计划。他们用个人的、浪漫主义的自由叙事取代了改革者们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抨击,这种叙事通过电影布景般的幻境得以持续。浪漫主义的建筑风格一旦应用得好,可以成为一种娱乐。人们可以想象他们是西班牙庄园主或是亚瑟王的骑士,不仅仅像文米克先生那样在私人生活中如此,同样还表现在工作、购物与社交当中。这种倾向似乎从那时起就没有停止过。

通过建造这一类环境,古德休与他的合作者及模仿者们共同完成了工艺美术运动未竟的理想:他们的设计产品的确具有一种力量将我们——至少是我们的想象,带到某一处远方,远离现代城市的种种烦恼。

巴拿马—加利福尼亚博览会上的加州大厦(1915),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建筑师:伯特伦·古德休,一个“丘里戈里”式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案例

纪念物 Monuments

在那之后,伯纳姆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的规划:为他的故乡芝加哥进行区域规划,并于1909年完成,合作者为爱德华·贝内特(Edward Bennett)。

在艺术家朱尔斯·盖林(Jules Guerin)绘制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彩画中,这座城市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广场,周边排列着白色的列柱建筑,圆形的市政厅位于最显赫的位置,顶部有一个非常庞大且高耸的穹窿。呈斜线的林荫大道从广场放射出去,形成钻石形格构,穿过正交的街道网格,到达外围巨大的环形绿化大道。规划范围从市中心向外延伸了60英里(约96.6千米),此范围之外设置了一圈公园与绿化带。整个密歇根湖滨都建成为公园,以市政广场为中心建造了一座由防波堤保护起来的港湾。

接下来的若干年中,这一规划的大部分内容得以建成:24英里(38.6千米)长的沿湖地区建造了20英里(32.2千米)长的公园;联合车站于1925年建成;史上第一条双层林荫道威克大街被建成。此外还建造了几座新古典主义建筑——艺术馆、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及谢德水族馆,以稳固市中心的地位。

芝加哥规划(1906),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与爱德华·赫伯特·贝内特

板楼 Slabs

无处不在的板楼似乎证明了它的发生的必然性,就像无可避免命中注定的事件,随着现代性的发展而出现,就像电影《2001 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中那些不断出现的神秘的混凝土石板。一个多世纪以来,板式建筑已经成为一种集体实践,广为传播。成千上万不同行业的人们——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政府—通过建造此类建筑为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住宅,以及适应新的交通方式,尤其是汽车。从这种角度来看,板楼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得到许多地方的人们的支持,以应对实际的现代情境。

然而它们远不是唯一的选择。它们的急速发展证实了一种普遍的需求与渴望,即通过采用现代建筑技术与形式进入现代世界。从根本上讲,板楼的吸引力来自它本身的乌托邦起源,与诸多乌托邦教条一样,试图从城市问题中解救世界。而且,非常明显地,它们的快速传播可以说大部分归功于一个人的影响力。他时而极富感召力,时而易怒,对某些人来说如同先知,另一些人则对他感到怀疑。而他那些异想天开的构想确实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他便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即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格里斯(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Gris)。

“柯布西耶式”集合住宅(1957),德国柏林,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家庭农场 Homesteads

赖特颇费了一番力气来解释广亩城市并不是一种城市类型,而是将完全取代城市,“一种美国人的新的生活模式”,就像展板上的标语一样。“广亩城市并不是简单地回归土地,而是要打破城市与乡村生活之间的人造隔阂。”它将彻底消除城市甚至城镇中心的概念,将“中心”的传统功能分散到田野中去。占据方形模型中央的是农场构成的网格。

关于农场,赖特所指的就是它的字面意思,一个完整的农业综合体,由一座家庭住宅、一座人均一英亩的小型家庭农场,也许还有一个小型工厂或实验室组成。住宅由预制构件装配而成,主人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赖特假设他的乌托邦中存在着程度有限的收入差异,并据此提供“小、中、大”类型的住宅,三类住宅的车库大小也有所不同,他进而将其分成“一辆、两辆或五辆汽车”的住宅。

广亩城市表现图(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珊瑚之城 Corals

大城市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它并不是简单的物体—建筑的集合——每座建筑物都有独特的功能,拥有建筑即意味着获得某种社会秩序或良好的收益——这种想法曾被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称为“砖的救赎”。城市不只是学校、住宅、公园与房子,而是它们与其居民和使用者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雅各布斯的话来说,城市,是“复杂且有序的问题”。

雅各布斯所追求的是发现自组织城市的运行规律。这听起来也许像是个矛盾,城市就像珊瑚礁——巨大的、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结构——由微小的、简单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时间聚合在一起,每个个体各行其是,遵循清晰的模式生长与聚集,慢慢叠加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整体。珊瑚的种群越复杂,相关的物种如虾、鱼、海兔、甲壳类、软体动物等越多,珊瑚礁的机能与适应性就越好。这种适应能力就像雅各布斯定义的“成功”的城市社区,“足以应对出现的问题而不是被这些问题摧毁”。

佛罗里达州塞雷布里森(1996— ),规划者:库帕、罗伯森及合伙人公司与罗伯特·M. 斯特恩

购物中心 Malls

他们准备创造“一个精心制作的城市剧本,有意识地再造一座人类城市”,以此来重塑购物中心——换而言之,通过描摹城市场景,将购物中心带回中心城市。

年轻的乔恩·捷得喜欢独来独往,在很早时候就对建筑与城市设计颇具兴趣,常常在城市的背街小巷中游荡,寻找各种小古董,用来在他的出租房车库中建造“梦幻城市”。

他与他的团队为霍顿广场提出的方案是塑造一个“骨架”——一条三层高的步行道,顶部开敞,朝向外部城市街道设置出入口,整个步行街斜穿六个街区的中心。街道两侧排列着一系列建筑,容纳了通常的购物中心中所有的内容:一座旅店、一座剧院、若干商店、餐厅、办公建筑、电影院以及大型百货商店—不是两三座,而是四座;还有一系列为鼓励公关活动而设计的空间:一处楼座、一处露台以及开敞的庭院。这些全部加诸一个拉长了的、多层的节日市场空间内。

霍顿广场(1985),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建筑师:捷得国际建筑事务所

居住“舱”体 Habitats

世界设计大会于1960年5月11至16日在东京召开,有227名建筑师、商业艺术家和设计师参展,其中84位来自海外。

在这场大会展示出的宏大的、令人震惊的设想中绽放出1960年代的曙光,同时还彰显出背后蕴含的自信与个性。丹下健三本人在1961年新年当天出现在电视上,介绍他的1960年东京规划—派生于他的波士顿规划项目,不过由于设计大会而耽搁了。规划方案以一个精心制作的大尺度模型来呈现,这是一座新建的横跨海湾的城市,以柱墩为支撑,设有巨大的三车道高速公路和一条地铁,径直跨过水面,连接东京和与之相邻的千叶和神奈川。500万人生活在海上,还有250万人在包括了政府建筑、旅馆、娱乐设施、办公空间与交通站点的中央轴线上工作。这个模型就像一棵树,树干是笔直的高速公路,带有较为不规则的侧向分支,树叶则是沿着分支自由散落与聚集的建筑。

新桥静冈新闻及广播中心(1967),日本东京,建筑师:丹下健三

· 以上图文摘选自《梦想城市》正文

内页预览

作者

韦德·格雷汉姆(Wade Graham) 一位生活在洛杉矶的园林设计师、历史学家、作家,他关于环境、景观、城市与艺术的作品曾经刊载于《纽约客》《哈泼斯杂志》《洛杉矶时报》《户外》等出版物上。作为佩珀代因大学公共政策学客座教授,他还是《美国伊甸园:从蒙蒂塞洛到中央公园到我们的后院——我们的花园讲述了我们是谁》(American Eden: From Monticello to Central Park to Our Backyards: What Our Garden Tell Us about Who We Are)的作者。

译者

何如 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英国巴斯大学艺术硕士,《时代建筑》兼职编辑,上海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原标题:《梦想城市:塑造世界的七种城市理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