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人|一寸缂丝一寸金——她如何缂出千年的奢华

2023-07-29 15: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盛夏,苏州市吴中区马惠娟缂丝文化艺术研究所里飘来阵阵荷花香。这里是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马惠娟的工作室,也是她最喜欢的地方。

马惠娟在工作室的小院里种了不少植物,保证四季都有花香在。这些鲜花于她而言,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美好之所在,也是她观察植物习性的最佳场所,她常常把那些观察到的细节融入到自己的缂丝织造中去。

马惠娟出生于1953年,小时候跟着妈妈学习刺绣和钩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2年,她到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学做缂丝,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马惠娟年轻时照片

缂丝在南宋时已负盛名,历朝历代为宫廷御用。织物采用“通经断纬”的特殊织造方法来表现各类纹样,最终呈现“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的透雕效果,如小刀划刻过,又名“刻丝”。因工序复杂,成本颇高,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缂丝品外销需求猛增。苏州东山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缂丝车间,并挑选6名刺绣技师跟随专门聘请的缂丝老师傅学艺,刚满19岁的马惠娟就是其中的一名学员。进厂后,马惠娟肯吃苦、勤钻研,手艺越来越好。

1973年,苏州成立国内唯一的缂丝生产企业吴县缂丝厂,马惠娟和其他缂丝艺人织造的缂丝和服腰带,成为出口日本市场的主产品。

1984年,马惠娟受邀去日本展示缂丝技艺,围观的人以为她手里藏着一个小的缝纫机,竟然织得如此快,便拿起她的手仔细检查,结果一无所获。而她也因此得到了一位书法家的题字——“名扬东邻”。

此次日本之行,马惠娟被现场摆放的一些精美的缂丝摆件所吸引,心里想着回国也可以做做类似的装饰品。回国后,她开始了全新的产品系列——缂丝艺术品小片的制作。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和还原文人书画作品的精髓,她还特意去学了绘画。

20世纪80年代,香港富商霍英东的女儿霍丽娜参观上海博物馆时,看到宋代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莲塘乳鸭图》,非常喜欢,想要复缂一幅,于是寻到了苏州吴县缂丝厂。当时只有照片,没有图稿,厂里也没有十足把握,最后交到了技艺娴熟的马惠娟手中。

马惠娟回忆道,“当时,我们开了介绍信,特地到上海博物馆看了原作,毕竟过了近千年,色泽已暗淡了下来。画面用的颜色会少一点,看了之后心里就有数了。”此时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艺术品小片,又有了书画织造基础的马惠娟心里有了底。回来以后,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了一些色线,再现出一幅色泽明亮的《莲塘乳鸭图》。

2003年,马惠娟从吴县缂丝厂退休,回到家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仍然坚持每天工作8小时。因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她更加大胆了,不断尝试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作品。

缂丝成品摊在光下时,会有一个个孔洞透出星星点点,这些孔洞是不同颜色换梭织造时留下的痕迹,也是马惠娟一拨一梭,于平淡朴实中编织着的五十多年的坚守……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联合打造 非遗传承主题

大型电视专栏《传承人》

守住民族之魂,讲述非遗背后故事!

《传承人》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六21:00

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来源 江苏教育频道(微信号:JSBCeducation)

编 辑|童然 宋姝萱

原标题:《传承人|一寸缂丝一寸金——她如何缂出千年的奢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